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3 02:51裴佳炜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教育游戏应用

裴佳炜

摘 要:在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作为国内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应用方式指导等方面进行渗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在内容制定与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过于理论化、直白的教学方式容易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在该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及教育资源应用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成长阶段较为贴合,能够以多样化与趣味性的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从教育游戏的性质、应用方法以及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调整思路与优化对策。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科学教学;应用

一、引言

相对于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工作主要在于基础性的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思维、习惯与方法等的建立与指导。小学生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还处在发育阶段,可塑性较强,在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基于小学生的成长情况应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使其能够在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教育游戏在国内小学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时间还相对较短,部分学校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制定情况,“照本宣科”展开教学工作,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较差,进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基本质量。对此,需要在课程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模式设计上进行优化与创新,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课程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改善当前的理论课程学习质量。

二、教育游戏的相关概述

教育游戏不属于单纯的游戏分类,在学术上一般特指严肃游戏,即面向某项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种游戏形式。其一方面具备普通游戏的形式特点、趣味性与娱乐性,另一方面具有学术内容上的严肃性与教育性。该种方式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通常建立在已有的理论课程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化以及相关游戏元素的引入,使学生能够以游戏体验为切入口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国内的小学课程教育工作在近几年的教學方法研究与应用中,对于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主要对其教学定位与应用途径进行了分析。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的实施平台发生了转变,线上教育游戏逐渐成为新主流[1]。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新时期健康的科学观念,教学内容较为贴近实际生活,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理论课程的渗透。教育游戏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应用中,还需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热点等进行制定,以此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育游戏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通常涉及较多的理论内容,由于小学生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发育还未成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在十几分钟左右,若此过程中教师采取生硬的理论内容讲解模式,学生的注意力则难以集中。教育游戏虽然基于理论教学讲解,但其能够以一种协调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方式,将理论课程与相关游戏流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对于以往平铺直叙、生搬硬套的理论讲解模式,教育游戏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理论的讲解,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2]。

(二)提高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

课程教学工作的高效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较好的互动关系,教育游戏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好的互动关系,在游戏互动模式下,帮助教师更好获取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而提供必要的教学工作优化思路。在以往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主从关系,课堂教学环境普遍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教育游戏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方法,能够以一种生动、活泼且具有趣味性的形式进行理论课程的渗透,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延伸。

四、科学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现阶段的科学教学工作中,部分学校通常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与指导,对于科学课程的内容拓展与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并且忽视其教学流程上的趣味性营造,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较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受到应试教育与主要文化课程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重视科学教学的模式优化与创新,使得学生在此种情况下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现代小学科学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以及拓展学生的科学理论视野等。部分学校由于过度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升学水平,在科学教学方式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优化与创新,导致教学方式较为死板、枯燥与千篇一律,也没能较好引导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甚至认为该门课程没有必要进行过多地学习投入。

五、相关改善思路与优化策略

(一)提高教学内容与游戏化内容的契合度

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内容制定上,涉及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讲解,其中大部分内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属于一条可优化、可创新的教学工作改善思路。从教育游戏的内涵、原理以及实施方式上看,在教学内容与游戏化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从资源应用的角度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进行科学现象的研究,同时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

(二)基于学习小组开展游戏合作

科学教学的游戏化设置,可基于学生小组进行制定,该种形式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在个体间的相互合作与不同团体之间的游戏对抗中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在“纸”的课程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的“纸”的材质的分析进行抢答游戏。如书写纸与卫生纸的差异性在哪?教师通过有效问答与游戏方式的转化,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参与游戏进行理论课程的总结与理解深化。

六、结语

教育游戏在主题内容与开展形式上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流程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属于一种教学主体转变、教学观念转变。针对目前科学教学发展情况,教师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范淡祥.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刍议[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3):50.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21):168.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游戏应用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