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技术

2021-08-23 07:54于建革
新农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粒重结实率果穗

于建革

玉米花粒期是营养器官基本建成,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时期,包括开花、受精和籽粒发育。

1 玉米花粒期生育特点

玉米开花后花粉粒遇到高温干燥天气会失水干枯而丧失活性,遇雨淋则吸水膨胀破裂而失去生活力。玉米授粉后进入籽粒形成阶段,该阶段分为以下4个时期。一是籽粒形成期,玉米在受精后15天左右进入胚的分化形成期,籽粒含水量达80%~90%,外形似珍珠,胚乳呈清浆状,此时穗轴基本定长、定粗。此期条件不良易形成“膜片状”秕粒。二是乳熟期,自授粉后15~35天止,历时20天左右。此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迅速,胚乳逐渐由乳状变为糨糊状,果穗逐渐向外甩出并与茎秆形成一定角度。此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三是蜡熟期,授粉后35~50天。此期干物质积累速度减慢,籽粒处于缩水阶段,胚乳由糊状变为蜡状。四是完熟期,从蜡熟期末到种子完全成熟。此期籽粒变硬,指甲不易掐动,表面呈现鲜明的光泽,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层,乳线消失,苞叶开始枯黄。

2 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

花粒期的管理目标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提高粒重。

2.1 追施攻粒肥

为保持叶片的功能,防止早衰和脱肥现象的产生,应及时补追氮素化肥,在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叶面喷肥,以补给后期肥力的不足。

2.2 浇灌浆水

玉米在抽雄到乳熟期需水仍较多,如遇干早要及时灌溉。此期保证用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2.3 去雄

为保证花粒期养分的供应以及节省养分,常采用两种方法去雄:一是在玉米雄穗刚抽出又尚未散粉时及时隔行去雄,其目的是在保证花粉充足供应时,减少植株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之集中于雌穗发育,同时增加上部的光照条件。另外一种是当玉米植株完全授粉后,即乳熟期时,将其全部雄穗抽掉,其目的是增加上部叶片的光合效率。

2.4 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是减少缺粒秃顶、增粒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开花盛期选晴天,在露水干后进行,可采用拉绳法进行。

2.5 防治病虫害

北方地区玉米后期的病害主要是大斑病和小斑病,应及时防治。

2.6 防止玉米倒伏

第一,选用抗倒伏品种。选用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粗壮、高矮适中的杂交种。第二,合理密植。根据地力、栽培方式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倒伏能力。第三,合理水肥管理。適时适量供应水分和养分,施肥、灌水不能过量,尤其是拔节期氮素不能过量。第四,加强培土。在玉米生育期间,尤其是拔节前期,要加强铲蹚管理,不但起到培土作用,还可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

2.7 防止空秆和缺粒

空秆是指玉米植株未形成雌穗或虽有雌穗但无籽粒。缺粒是雌穗上没有形成籽粒,包括3种情况。一种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一种是缺粒在果穗上散乱分布;还有一种是果穗顶端的籽粒呈白色小粒,也称为秃尖。生产中防止空秆和缺粒的措施:第一,保证穗分化期的水肥条件,主要是满足雌、雄穗分化的养分供应,使两性器官分化正常,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花丝。第二,保证玉米开花期条件是保证正常授粉受精,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措施。第三,在保证穗分化期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的情况下合理密植,制造充足的有机物质,使两性器官分化充分,保证正常授粉受精,提高结实率。第四,保证播种质量,做到一次播种出全苗。第五,选择品种时要选雌、雄花期相近的品种种植,保证穗期发育正常,使雌、雄两性正常发育,抽雄、吐丝及时,避免花丝抽得太长影响授粉,造成缺粒。

猜你喜欢
粒重结实率果穗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氮磷施用量对冬小麦小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