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彦军
关键词:花椒;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在我国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体系中,花椒以其较高的商品价值而占据重要地位,相对简单的种植技术与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也让花椒成为众多农民生产致富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但是,想要真正实现优质高产,却需进行改良每一个种植环节。
我国花椒种植多为大红袍花椒,其果实可用于调味或药用,其花与根茎可用于制作麻味素或芳香油。大红袍花椒喜阳、耐旱,枝叶茂盛、根系发达,可以抑制水土流失,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市场应用价值很高,因此,大红袍花椒的整体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1.1 种植季节选择
大红袍花椒在种植时没有明显的季节限制,春秋皆可种植,但是,大红袍花椒多产于秦岭地域。而该地区霜冻期较长,为了避免倒春寒对花椒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秋季种植。
1.2 种植间距控制
大红袍花椒的植株距离需要保持在3米左右,如果土壤条件较好,可将株距控制在2.5米×3.5米,如果土壤水分较少,需要适当加大植株间距,可控制在3米×4米。
1.3 田地选择
大红袍花椒喜阳,其根系较浅,因此,在选择花椒园过程中,需保持日照充足,土壤最好为相对疏松且保水性较强的沙壤土。另外,大红袍花椒的耐涝性较差,种植前需要做好排水处理。种植园需尽量选择地势较高、自然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带。
1.4 嫁接
大红袍花椒的嫁接需要选择在3月末至4月末,可使用劈接法,技术难度较低,嫁接后成活率较高,农户实际工作压力不大。大红袍花椒芽接时间需要选择在夏季,即每年8月,可使用T字形芽接。芽接后,农户需要对植株的成活率进行必要检查,其周期为10~15天,1个月后如果植株无异常,则说明已经成活。
1.5 田间管理
花椒嫁接后,农户需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除荫、除草、追肥,良好的田间管理可有效提高花椒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抗病虫害能力,嫁接后第二年花椒树即可产出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花椒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幼苗阶段,需要提高氮肥比例,提高花椒分支速度,增加话与荚的数量;花椒开花阶段营养需求最高,需要对根部施加氮肥,并同时辅以钙肥,避免花椒出现倒伏现象;花椒果实生长期需要加大磷肥的施加量,适量磷肥可有效提高花椒果实质量与产量;果实采摘期间需要对花椒树施加绿肥,并辅以适量磷肥。
1.6 修整
花椒树生长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际产量与花椒品质,需要及时整形并修建枝叶,如果立地条件较差,可采用多主枝叢的修剪方式,如果立地条件较好,可采用主干形或自然开心形。大红袍花椒苗木高度需要控制在40~60厘米,在定干期间,可选择剪口下10~15厘米的饱满芽,定干操作完成后,在6月初选择3个主枝,保证枝杈分布均匀,其水平夹角控制在120°左右,主枝与主干夹角控制在40°左右。
花椒锈病、炭疽病等是常见花椒病害,而花椒虫害主要为蚜虫、凤蝶等。花椒种植前,农户需要配置适量药剂与花椒种子进行搅拌,并注意种植时的温度控制。花椒播种过程中,需要使用喷雾器对种植地带喷洒农药,幼苗阶段需要对花椒的根部喷洒药剂,花椒成熟阶段需要对树冠喷洒生物药剂。
花椒采摘需要注意地域与气候的差异,当花椒叶片带有光泽,果实颜色变成红色或紫红色,即可进行采摘。尽可能在晴天进行采摘,提高花椒树自身的抗性,避免影响第二年果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