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概念又添一员长荣股份进军锂电相关业务是蹭热点吗

2021-08-23 03:00宁蒲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长荣锂电池跨界

宁蒲

A股跨界进军新能源行业的公司又多了一家。近期,主要从事印刷设备业务的长荣股份(300195.SZ)宣布成立子公司,进军锂电生产设备业务,由此备受市场关注。作为一家原本身处传统制造业的企业,长荣股份近来受到更多市场资金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公司于8月10日收到了交易所的关注函,要求其回答“是否存在‘蹭热点的情形”。

总体来看,市场及交易所关注的核心都在于,长荣股份新增新能源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可行性、长期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将从行业及公司层面出发,一探究竟。

回复关注函表示“并非蹭热点”详解进军锂电行业的背景

此前,7月20日,长荣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拟与科创板上市企业海目星签订合资协议书,以货币方式共同出资设立“常州市长荣海目星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暂定名称,以下简称“长荣海目星”),经营范围为:新兴能源装备技术研发,专用设备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等。此后的8月9日,公司公告与海目星签订意向框架协议,海目星未来三年将向长荣股份采购锂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及模组,意向采购总金额(含税)4.2亿元。以上公告被市场看作长荣股份进军新能源行业的标志,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也对此进行了关注。

對此,长荣股份于上周针对关注函给出了回复。在最新的回复函中,长荣股份对市场关注的三大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表示,不存在主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具体来说,对于是否存在“锂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及模组”相关业务、产品及是否具备相应生产能力的问题,长荣股份表示,在与海目星合作之前,公司不存在相关业务及产品,但公司现有技术储备、人员构成、厂房设备、生产能力等均满足上述产品的需求。公司以主要产品“凹印机”为例,表示其核心技术之一是张力控制技术、定位套准、多轴伺服控制系统等,与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应用的技术具有相通性,是同一核心技术在不用领域的应用;公司生产条件和装备制造能力也符合高端装备及海目星业务需求。

长荣股份还表示,已组建“新能源装备事业部”负责与海目星的合作及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拓展,通过双方技术人员互访交流、现场勘察、产品试生产等环节,公司达到海目星的技术工艺标准和生产要求,因此双方签署了采购意向订单,采购产品主要包括:高速激光制片机的机加钣金件、铸件,传动辊;装配段结构件,钣金件,机器视觉单体设备或模组(不含激光器);干燥线的结构件及配套机器人及控制系统。

而针对框架协议的问题,公司表示本次框架协议具备法律效力,且近期海目星已将小批量产品提供给公司进行生产,首批次产品将于本月内交付。

综合来看,对于市场关注的“是否蹭热点”的质疑,长荣股份认为,公司从2017年起便关注新能源行业,并积极探索发展机会、储备相关技术,寻找从印刷行业向新能源行业拓展的市场机会。而公司此时拓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是多年来发展积累形成的基础和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叠加的结果,已将其确定为公司未来业务主要发展方向,由此长荣股份称“不存在主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跨界”是对能力圈的延伸应理性看待、谨慎应对

其实,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跨界经营”保持关注,这非常正常,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必要部分。毕竟“跨界”是对能力圈的延伸,而市场已经见证过一些公司盲目跨界,导致自身陷入债务问题、业绩受拖累的泥淖中,因此投资者不应对“跨界”过于乐观、急切追高,公司更应在理性看待新业务不确定性的同时,谨慎开展业务,不断完善自身能力。

不过,在传统行业增速见顶、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不少拥有资金、设备、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的上市公司的确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新能源这个“大风口”就成了机会。近年来,跨界进军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这其中就不乏成功转型的案例,例如斯莱克从易拉罐包装设备生产企业“跨界”为锂电池外壳及封装设备生产商并直接销售产品,通威股份从饲料企业“大跨界”转型为国内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格林美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顺势延伸出了动力电池业务,永兴材料也形成了“特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双主业。通过跨界,这些公司打造出“第二增长曲线”,在新能源相关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

仔细观察这些成功案例,往往都是市场需求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结果,尤其在能力圈合理延伸的情况下会更加顺利。例如格林美从资源综合利用出发,实现了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在“双碳”目标下迎来了发展良机,又如今年以来,众多钛白粉企业基于原材料和能源优势“轻松”拓展磷酸铁项目,以满足动力电池材料的井喷需求。可见,在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中,依托原有产品、技术能力寻找契合点,相关领域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新能源大时代“各显神通”。

若以理性及谨慎乐观的视角去分析,长荣股份基于公司现有生产制造技术工艺与锂电池生产设备具有通用性,从而迈入锂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及模组领域,或将是其能力圈的合理延伸。

另外,笔者观察到,长荣股份一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4.3亿元,总资产达到62.09亿元,资产负债率在wind“工业机械”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且负债中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偿债压力较小。而此次通过设立子公司新增锂电业务,以自有资金出资 0.21亿元,数额相对较小,加上有海目星的采购框架协议作底,对于整体财务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也符合前述的谨慎原则。

产业链配套保证交付能力静待市场检验转型成果

在预知风险、保持理性的前提下,对于一家企业的“跨界”,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其能否持续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目前长荣股份拥有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可以看出,长荣股份全力拓展新能源的准备较为充分。长荣德国拥有工业机器人的相应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收购北瀛铸造完善铸件生产能力,投资德国海德堡拓展海外合作,投资鸿华事项提升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实力,投建长荣激光钣金、长德科技提升零部件加工工艺和水平……或许,长荣股份在历经多次资本运作后更加“老练”,正在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而此次转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背后是公司在装备业务方面已有的积累,属于更加“熟悉”的领域。据了解,长荣股份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在印刷领域自主开发、研制印后设备的技术实力,产品以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可靠受到客户的青睐。根据行业协会数据,公司生产的烫金机、模切机等印后装备,产销量和装机量连续多年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其中,双工位模切烫金一体机、高速全清废模切机等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度,公司印刷装备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两项指标排名行业第一。

不仅如此,公司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据公开信息,长荣股份控股子公司北瀛铸造能为新能源设备提供铸造零部件;全资子公司长荣激光能提供激光钣金和静电喷涂;全资子公司长德科技可以提供高精度零部件的机加工生产和制造;全资子公司长荣德国可以提供机器人等配套设备和技术;控股子公司鸿华视像可以提供机器视觉识别检测设备。也就是说,以上配套能力可分别满足海目星订单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92.1GWh,同比累计增长210.9%。这带动新能源设备市场潜力齐齐爆发,产业链里的海目星等锂电池设备生产商存在不小产能缺口,这成了海目星本次向长荣股份采购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配套设备及其模组产品的催化剂,而市场的高成长性,也意味着长荣股份可能未来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界领先的激光和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海目星的订单也侧面印证了长荣股份的设备制造经验和交付能力。由此,长荣股份准备将新能源相关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有一定“底气”。

对于市场关注的长期发展,长荣股份的设想是,一方面,落实好此次与海目星签订的框架协议,与海目星一起致力于锂电池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升级;另一方面,还将继续加强与德国海德堡等战略合作伙伴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在技术、工艺等研发和储备方面继续耕耘。从“向新能源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来看,长荣股份已经给出了愿景和规划,也通过与海目星的合作迈出了第一步,而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将由市场来检验其转型成果。

猜你喜欢
长荣锂电池跨界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锂电池里装微型灭火器:再也不担心手机电池起火等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