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央干部团进东北

2021-08-23 03:22张贤达
世纪 2021年4期
关键词:秀山东北中央

张贤达

抗战胜利前后,在抉择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把战略眼光投向东北。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期间、重庆谈判前后,多次指出东北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确立了“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开始向东北派遣干部。1945年9月2日,来自中央机关、中央党校、陕甘宁边区政府等1000余位中、高级干部组成的中央干部团,率先开赴东北,拉开两万干部进东北的大幕,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毛泽东亲自作动员

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该如何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在哪里?毛泽东把战略的眼光投向了东北,他直白深刻地告诉这些来自中直军直代表团、陕甘宁边區代表团、晋绥代表团、晋察冀代表团、晋冀鲁豫代表团、山东代表团、华中代表团、大后方代表团的出席党的七大547位正式代表和208位候补代表,东北之于中国革命的特殊重要性——“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1

毛泽东为什么会这样认识和评价东北?他在1945年5月3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报告中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2

正因如此, 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候补中央委员选举之前的会议上,特别对要有东北地区的干部当选候补中央委员问题作了说明。在后来的选举中,东北军出身的共产党员吕正操和万毅当选为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

在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找东北籍干部谈话,动员他们准备回东北工作。林枫夫人郭明秋曾撰文回忆毛泽东动员林枫的场景:“‘七大开会期间,毛主席曾对林枫说,要和东北籍的同志们多来往来往,准备回东北工作。”3这里还包含着另外一个信息,派东北籍的干部回到东北工作,是毛泽东的一个工作思路。

林枫不是普通干部,晋绥分局的很多实际工作都是林枫领导着大家在做。党的七大上,林枫又当选为中央委员。派一名这样高级别的干部准备进入东北工作,又是毛泽东这样党内最高领导人与之谈话。这意味着,从中央层面来说,已着手考虑和安排干部去东北工作。

据七大代表李德仲回忆:“七大结束后,我还听毛泽东作过一个报告。毛主席作报告,我们都爱听。一些东北来的同志说:‘咱们坐到前边听毛主席的报告吧。大家都同意,于是抢着坐在前边,靠近主席台,以便能听得更清楚一些。要回东北了嘛!大家心情都很激动。听报告的地方,不是中央大礼堂,而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一个地方。我们自己带小板凳坐下来。我们这些东北同志坐到了前边,毛主席认识我们中的一些人,他就讲:“‘你们东北老表要打回去,有了东北就有了全中国!这话我还记得很清楚。他说的这话很对!” 4

二、高规格组建中央干部团

毛泽东虑事周全,总是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做决策。在充分肯定了东北重要性的基础上,他和党中央将如何开展东北的工作呢?最初的想法是先派部队进入东北接收沦陷区,同时派干部进入东北工作。为此,在获悉苏联对日作战后,194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做出了部署,以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第2号命令。具体命令如下:“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中共中央根据错综复杂的形势发展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命令吕正操所部留在原地待命,万毅所部进至热河待命,张学思所部则简化成了带着警卫连和家属进军东北。只有此间距离东北最近的李运昌所部按照计划进军东北。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又在8月12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对派遣干部进入东北工作做出部署。会议“决定由中央组织部集中延安的东北干部及确定去东北工作的干部组成训练班,准备派往东北工作5。”

按照1945年8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的精神,刘少奇、彭真负责抽调、组建干部团。当时的考察是很严格的。李德仲回忆:“对派到东北的干部严格选择。那时是刘少奇、王鹤寿、帅(孟奇)大姐他们负责,一个一个地审查干部。政治路线定下来以后,要完成这条政治路线,就必须解决组织路线的问题;解决组织路线就是解决干部问题。所以当时挑选干部是很严格的。” 6

经过组织考察和派遣,有1000多名同志获准参加首批奔赴东北的中央干部团。

由延安出发到东北的干部团分为多期。第一期干部团以中央机关、中央党校、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高、中级干部为主,还有一部分警卫人员和勤杂人员。另外,还有300名左右晋绥边区政府的干部在兴县随林枫同志一起入列,使整个干部团最后形成1900多人的规模。干部团有党、政、军等不同类型,干部们年轻的居多。

原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张向凌回忆:“干部团越走越大。在绥德时增加了朝鲜义勇军,到晋西北的兴县增加了以林枫同志为首的独立营,过同蒲路时两个步兵团也跟上来。听说东北武器多,因此他们的重机枪全部留下,只带了步枪和少量轻机枪。”7

虽然人员在不断补充,但这支干部团的主体由党中央选调,又是从延安出发的,所以大家习惯上把这支干部团称为中央干部团。

第一批中央干部团里的主力来自中央党校一、二、三、四、六部。第一部学员为地委、旅以上干部和少数地级以下的七大代表。第二部学员为县团级干部。第三部,学员多是知识分子、文化界人员。第四部学员多是地委、旅以上干部。第五部学员以陕甘宁边区的县、区级干部为主,也有部分经过长征的营、团级干部。第六部是敌占区和国统区来的县级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

负责护送中央干部团的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二团约2650人、二旅一团约700人组成的部队,在时任教导一旅副旅长赵承金的带领下开赴东北。赵承金是满族人,是一位脱胎于东北军的将领。由他带队护卫中央干部团,是毛泽东主席在去重庆谈判之前,党中央的会议上确定下来的事情。这也反映了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对中央干部团干部们的爱护和关心。二旅一团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其前身是全军著名‘朱毛红军的红一团,这支威名远扬的部队,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也是解放军现驻香港步兵旅前身。”8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二团、二旅一团和中央干部团统称为东北支队。8月12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后, 8月19日,毛澤东又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起草电报指示贺龙、林枫:“林枫准备去东北。去东北干部一千二百人一星期后由延安出发,交林枫率领北进,请林枫先做准备。”9由此,林枫成为由延安出发的第一批中央干部团和东北支队的总负责人。

东北支队的领导是由毛泽东、朱德二人联名签署任命的,东北支队政委张秀山同时兼任中央干部团政委,东北支队司令员为黄永胜、副司令为李寿轩。挺进东北过程中,朝鲜义勇军在绥德加入东北支队,林枫作为东北支队总负责人,率领独立营在兴县加入东北支队。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中央干部团和它的护送队伍,就确定下来了。

三、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干部团

两万干部进东北,是全党的大事。东北支队和中央干部团的同志们,就像行军打仗中的先锋官一样,是打头阵的。能否取得开门红,关系重大。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1945年8月28日,刘少奇以代理主席身份,与即将奔赴东北的东北支队领导人谈话。在东北支队和中央干部团双料政委张秀山的记忆中,刘少奇在谈话时说:“主席去重庆前,已经决定你们改去东北,并委托我代表中央同你们讲一讲。”10这说明派中央干部团去东北,是毛泽东主席确定下来的事情。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也是毛泽东主席的意见。

刘少奇指出:“去东北的人员要看情况办事。只要我们在那里有了工作,就可作为与国民党谈判的资本。不管什么情况,开始要建立党,建立军队,改善人民生活,做群众工作。”  11这是党中央对中央干部团和东北支队的期望,也是交给他们的任务,更是他们进入东北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他有的放矢地对东北工作的复杂性给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他说:“国民党接收了东北,我们也要争取东北。你们到了东北,要派一些干部去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开展工人运动。但是,也许要上山打游击,这是从最坏的情况作出的估计,应当有这种思想准备。”12对东北支队和中央干部团率先奔赴东北,高质量地完成党中央交给他们的任务,刘少奇充满了信心。他对张秀山等人说:“你们是第一批由延安派出的干部团,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到东北,以后我们还要陆续派更多的干部去东北。”13同时,他还满怀关心地说:“中央随时给你们去电报。” 14

朱德也亲自为即将奔赴东北的同志们讲话鼓劲儿,指明前进方向:“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准备好,使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不致被人家抢去。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做。蒋介石的部队大部分在南方,即使到了东北,顶多是他占城市,我占乡村。我们要派五万军队、万把干部去,将来还要派更多的人去。到东北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做事,去争取三千万群众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有很大的希望把东北变为民主的东北。” 15

四、启程奔赴东北

1945年9月2日,中央干部团启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同志和中央机关、中央党校的有关同志,同延安各界人士一起为中央干部团送行。

在中央干部团启程后,陆续从各个地方到东北的干部,最后有2万人之巨!而且,这2万名干部中包括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10名中央委员(含政治局委员4人)、10名候补中央委员。

行军是艰辛的。中央干部团很多干部都是“机关文职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年龄差别也较大”16,急行军很容易就出现腰酸腿胀的状况。张秀山知道大家没有长途行军的经历,他就带领大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行军。这一周里,每天行军40至60里地。一些老同志和女同志,对此还是有些不适应的表现,有的同志脚底磨出了水泡,有的同志表现为身体出现了疲惫的状态。张秀山想到了用热水泡脚的办法,效果非常好。经过一周左右的适应性行军,大家急行军的本领得到显著提升。每天行军速度可以稳定在100里地以上。后来,遇到敌情紧张时,行军速度可以达到每天200里地。

9月17日,中央干部团到达晋西北,与林枫率领的从晋绥边区抽调的党政军干部会合,编为一个干部团。中央干部团在兴县休整5天。到达兴县后,张秀山针对行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开了一次大会。会上,张秀山对中央干部团的前期表现予以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这段时间行军还是在根据地里行军,群众对大家给予了很多必要的支持。途经村庄时,老百姓不仅打出标语欢迎和鼓励中央干部团,还尽可能地给中央干部团提供吃喝等生活物资。他提醒大家,过几天中央干部团就要进入敌占区了,同志们要把困难想得再充分一些。同时,张秀山对这段时间行军过程中出现的不守纪律、行动迟缓,不愿出公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

9月18日,林枫给晋绥边区的部分干部和中央干部团的干部开了一次大会。林枫的这次讲话,既有对晋绥边区干部的告别成分,更多的又是对中央干部团的动员。林枫讲:“有许多同志要到东北去,不去的同志也关心东北。”“首先说说基本问题:东北是谁的?东北是我们的。”“大家到东北去,要为人民好好服务,每个人都要变成一棵柳树,与当地人民结合好。假若我们是剥削人民的思想,就是红军给摆好太师椅,我们坐上去,还是要翻下来的。”17

9月22日,中央干部团继续向东北出发。9月23日,中央干部团在行进途中收到中央电报,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前进。同一天,中共中央东北局转来中央电报,告诉他们“速赴灵邱(丘),请聂派汽车送古北口或赤峰,坐火车经锦州到此” 18。“聂”指的是聂荣臻,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此”指的是沈阳。

9月25日,中央干部团在群山逶迤、丘陵棋布的山区中翻越许久后,到达五寨县。中央干部团成员、原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张向凌回忆:“从9月2日离开延安,至9月26日抵五寨县城,全部是在根据地行军。群众对大批军队和干部上前线,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我们所过村庄,都看到墙上有标语,街上有过街红旗,大书‘祝出征同志旗开得胜!‘敌人敢顽抗就消灭它!村头有大锅,烧着开水和绿豆水;男女老少站在街道两旁,拿着鸡蛋、花生、红枣塞进过路战士们的口袋里,拿着切开的西瓜送到手里……”19

9月26日,中央干部团抵达与五寨县毗邻的神池县。神池县“地处晋陕蒙交通咽喉,为雁门、宁武、偏头三关要地”,“自古兵事频繁,历来兵家必争”。毗邻神池县城的很多地方,仍然处在日伪军和阎锡山的军队控制之下。

9月27日,黄永胜率两个步兵团共计3400余人,与中央干部团会合。黄永胜率领的部队,是为了掩护中央干部团进入东北而来。张秀山回忆,“原先,中央是决定我和黄永胜带部队去豫西的……七大后,我们已做好了南下的准备,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央决定我们立即开赴东北。” 20

林枫、张秀山与黄永胜会合的当天决定,分成两路急行军,在杨防口(阳方口)南北,穿越同蒲铁路,渴望快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突破中央干部团北上途中第一道险关。杨方口位于今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因为宋朝杨家将在此守关而得名,如今关名为阳方口。同蒲铁路是阎锡山依靠山西自己的力量,组织晋绥兵工修建的铁路。此条铁路比国内其他地方铁路的铁轨窄。

在阎锡山的国民党军和日伪军的封锁下,几千人的队伍想在一时之间通过敌人封锁线,绝非易事。敌人虽然还不知道有中央干部团这样一支级别高、人数多的队伍要穿越同蒲铁路,但是他们的防线,常年设在同蒲铁路两侧一二十里宽的地带上,严防死守。中央干部团在部队和民兵的掩护下,很顺利地到了同蒲铁路附近。民兵们按照命令装作破坏铁路的样子,拿着铁锤等坚硬物品使劲敲打着铁轨。震耳的击打声,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他们在碉堡里开始射击。中央干部团利用民兵掩护的时机,快速跨过同蒲铁路。

五、胜利进入东北

10月8日,中央干部团前梯队在林枫率领下,到了宣化。张家口,是我军在抗战胜利后接收的城市。晋察冀边区把首府也改设在张家口。身兼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政委等职务的聂荣臻,派人到宣化给中央干部团送来了急需的棉衣棉鞋棉帽等生活用品,用汽车把林枫等领导接到张家口,用火车把其他同志送到沙城。沙城是今天的怀来县政府所在地,它距离张家口不足百公里,其辖地与北京接壤。

很多干部是第一次坐火车,感到很新奇,一路上的疲惫之感也被涤荡一新。大家意犹未尽地下了火车,觉得“实在是不过瘾”。林枫风趣地说:“不能再坐了,再坐就坐到国民党的北平去了。” 21

10月10日,林枫率领大家从延庆出发直奔古北口。林枫望着远处的北平,饱含深情地说:“毛主席在七大就说过,七大在延安开,八大要去北平开,九大要去上海开。”林枫满怀希望,语气坚定地说:“北平我们是一定要去了。” 22林枫率领的前梯队,经承德行军两天到平泉,乘坐上东北局派来的火车,同时把马匹留在了当地。继续昼夜兼程,于10月23日夜间抵达沈阳。彭真在当晚立即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汇报了这一喜讯。他在电报中说:“林枫、张平化等率中央干部团一部,今晚抵此。”此后,林枫任东北局组织部长等职务。

10月23日、25日、27日、28日,中共中央先后四次致电黄永胜、张秀山:“决定黄永胜、张秀山及其所率之两个团并干部二百人即留热河,迅速与新发展支部队合编并建立政权,发动群众,准备作战。其余干部则迅速去东北。” “在东北干部中,你们可再留二百人,共四百人。”23张秀山、黄永胜二人就留在了热河工作。他们把东北支队和中央干部团后梯队送上了承德开往沈阳的火车。10月30日,这批干部进入沈阳。

至此,中央干部团在东北支队的护送下,胜利进入东北。而张秀山也于11月8、9日接到东北局电报,要他立即赶赴沈阳。11月13日,张秀山到达沈阳,被任命为松江省委书记兼松江军区政治委员。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林枫传略》《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

注释: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233页,第218-219页。

3、9、17、22. 穆欣著:《林枫传略》,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第197页,第198页,204页。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中共党史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0页。

5、11、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77页,第481页,第147页。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9页。

7、8、13、19. 孙庆海著:《张秀山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61页,第159-160页,第160页,第161页,第163-164页。

10、12、14、20. 张秀山著:《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7页。

16.中共长沙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共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湖南平江史志办公室编:《铁骨丹心——记老党员曹瑛》,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页。

18.《彭真年谱》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02页。

21.张庆泰主编:《忆林枫》,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4页。

(作者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  崖丽娟  姚亚茜

猜你喜欢
秀山东北中央
Make ’Em Laugh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重庆市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分析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大东北的春节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