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 孙希华
摘要:目的:探究双心护理模式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自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模式与双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护水平优良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有显著优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护水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心护理模式;老年原发高血压;自护水平
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双心护理模式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自护水平的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23/17与22/18,研究组年龄61~80岁,平均(73.24±2.11)岁,参照组年龄62~85岁,平均(73.48±2.37)岁。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血压测量、人文关怀以及出院健康指导等。研究组接受双心护理,主要包括:①对患者家庭情况与患病情况进行了解,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降低患者的孤独感,针对思虑较重的患者,为其展开适当的心理护理;③联系患者家属,寻求家属的帮助,确保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温暖。④监督并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戒烟戒酒并保持规律运动等,指导患者进行静卧、静坐冥想等活动,保持肌肉松弛与情绪稳定,更好地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护水平,依据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度和患者自身负性情绪恢复情况将患者自护水平分为优秀、良好、较差。
1.4 方法
本研究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進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s)、%表示,并行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护水平优良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群体通常为中老年人,对于疾病的认知并不十分充裕,因而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辅以护理干预,老年患者更需要通过全面的护理改善负性心理并提升自护水平[2]。社会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使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独自面对疾病,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仅与医护人员进行接触。久而久之,老年人容易出现如孤独、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3]。双心护理模式主要遵循双心医学的指导,随着当代生物医学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转变,心理支持已然成为护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次研究中主要为研究组患者开展双心护理模式,强调在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精神问题进行充分的关注。该护理模式主要在为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舒缓心理情绪,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老年患者身心全面和谐。研究结果显示,经双心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自护水平优良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有显著提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的生理健康,更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有效改善预后效果,从而促进医患、护患关系更为和谐。该护理模式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好地告知患者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疾病进行控制,帮助患者氧化层低盐、低脂饮食的习惯,同时戒烟戒酒并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则能够更好地保持精神情况,更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疾病。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护水平,提升护理依从度,保障患者安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琴,田敏,龙艳,等.协同护理模式及胃肠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A02):231-232.
[2]唐海燕,郭丽,夏玲玲.双心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026(006):160-163.
[3]吉锋,高碧芸,张渊博.针刺联合双心医学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06(04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