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云飞
【摘要】幼儿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至关重要,但教师在组织积木游戏时存在情境创设单调、材料投放不合理、指导策略不适宜、游戏评价困难等问题。本文从教智融合的角度出发,深入应用信息技术,还原建构过程,驱动建构动机;提供形象素材,解决建构难点;建立资源库,丰富建构素材;创设虚拟建构场,突破时空局限;创新评价模式,注重经验分享五个维度,积极实践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幼儿积木游戏的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幼儿积木建构素养。
【关键词】教智融合 积木游戏 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毛曙阳老师曾指出:“幼儿园区域游戏大致可以分成七个区,其中积木区开展的游戏在七个区中最为重要。”虽然积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如此重要,但教师组织幼儿在积木区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环境创设单调、幼儿的自主性不高、材料投放不合理、指导时机难以把握、游戏评价经验分享难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程组织中得到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以形象生动、动态逼真、声音优美,过程制作合理、科学、规范、直观等“动态呈现”的方式,符合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为教师指导幼儿提高积木区的建构水平提供了多样的指导手段。因此,我园对教智融合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积木区的建构水平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二、概念界定
积木游戏通常是指利用积木建构材料,建构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周围世界的社会活动。它包括两个特性:建构性和象征性。如幼儿把两块长方体积木垒在一起当作汽车,把三块积木摆成“桥”一样的形状,开始玩汽车过隧道的游戏,用积木建构出车、隧道,这就体现了积木游戏的建构性,而玩汽车过隧道便是积木游戏的象征性。
三、研究的实施
(一)还原建构过程,驱动建构动机
日常的积木游戏中,教师一般都结合简单的图片进行短暂的集体讨论,从而引出游戏的主题以及提出游戏的要点,但是这种方式比较局限,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建构的欲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最重要的,是游戏活动没有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的联系,形成了经验断层,严重制约游戏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再现出逼真、生动的生活场景,从而创设出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情境。
幼儿积木建构一般有“平铺、围合、垒高”等步骤,教师将幼儿建构的不同步骤或阶段根据姓名命名存储到云盘中,当我们在多媒体终端再现建构过程的时候就极大激发了幼儿的热情,方便幼儿及时回顾以及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真正发挥幼儿自主建构的作用。幼儿的“兴趣”与信息技术构建的“情景”有机交融,还原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效驱动幼儿的建构动机。
(二)提供形象素材,解决建构难点
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开始萌芽。AR、VR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再现具体形象的真实场景,打破时空的限制,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将事物演变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更加贴近幼儿的思维特点,助力积木游戏难点的解决。
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如在“建高楼”的主题建构中,高楼总是无法搭稳,总是搭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坍塌;高楼无法与车站连接,只能搭一些平面的道路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通过语言的引导、经验的分享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生涩、不容易理解的语言,通过局部的放大、动画的演示呈现给幼儿。还可以请幼儿在信息终端上通过选择、拉拽等动作演示操作的过程,直观获取成败经验,解决建构难点。
幼儿园积木区的游戏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今天在积木区游戏的幼儿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集体讲评,总结出了解决方法。但是到了明天可能玩积木区的幼儿又换了,幼儿没能及时地利用总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没能及时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解决的办法制作成FLASH或者PPT放在电脑里,下次幼儿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将FLASH或者PPT直接播放给幼儿观看,直观地帮助幼儿回忆解决的方法,帮助幼儿克服游戏的障碍,指导策略更合理,更能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三)建立资源库,丰富建构素材
在积木区活动中,我们充分地运用会声会影软件,它的功能强大,能添加转场、边框、配音、背景音乐、变声等特效,剪辑完成后可以直接将视频放在电脑上供幼儿观看,使幼儿的感官经验得到延续。同时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视频、图片等按照类别建立资源库,为幼儿在积木区的建构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積木区,当幼儿看到亲自收集的建构素材的时候,都能够向同伴积极地介绍,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因此,我将幼儿收集的建构素材通过信息手段的处理,分类存储在积木区交互一体机中,既方便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随时调用,又成为幼儿积木建构的“资源宝库”。比如幼儿在建构“苏州城门”的过程中,对苏州传统城门顶门的结构和装饰、门窗的特点非常不了解。此时,我们的“资源宝库”就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观看苏州城门有关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经验,满足幼儿建构需求。
(四)创设虚拟建构场,突破时空局限
班级有时候因空间场地面积不足、建构材料不足、气象条件不佳等因素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开展大型建构活动。因此,我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效应,发动家长资源,创设操作便捷、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简易虚拟建构场。
虚拟建构场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隧道、高楼、大桥、城楼等不同主题的建构场景,提供了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积木模块,设计了不同的操作难度,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建构需求。同时,虚拟建构场可多人同时操作,满足幼儿合作建构的需求。幼儿建构的作品支持断点续建功能,如幼儿在一次活动中不能完成作品,可在下次建构活动继续建构。建构完成的作品可以生成图片或录屏建构过程,便于在游戏评价中再现过程,分享经验。通过园内办公系统的预约功能,各班根据课程安排,提前预约虚拟建构场的使用,确保正常的使用秩序。
虚拟建构场的应用充分保障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机会,是积木游戏建构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教智融合促进幼儿建构素养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作为幼儿传统积木游戏的有效补充。
(五)创新评价模式,注重经验分享
积木游戏中,希沃白板软件以及简单的AI技术运用,提供了智能的人机交互功能。特别是在游戏的评价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将点状的游戏经验得到整合,快捷地在师幼交互中分享经验,建立游戏评价新模式。
比如:在建构主题“独墅湖隧道”的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建构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只有一个出口,车辆会绕行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传统的评价模式是:幼儿讲述问题,师幼讨论解决问题。但往往讨论出的解决办法,其他幼儿难以理解,导致经验难以分享。通过希沃白板软件,我们可以将隧道建构现场呈现在一体机上,通过白板内置的标注功能,演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抽象的方法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分享成功经验。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通过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组织形式、聚焦建构难点、丰富建构资源、创新评价指导,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探索欲望,诱发建构动机,助力幼儿分工合作,提升幼儿积木游戏经验架构,有效解决建构痛点,智慧组织幼儿积木游戏,提升幼儿积木游戏体验,使幼儿的积木建构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5.
【2】崔希娟.积木的不同投放对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 2012.1.
【3】张晓霞.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 2013.5.
【4】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大班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