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该吵也得吵

2021-08-23 07:27李松蔚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6期
关键词:麻烦生病上学

李松蔚

最近我跟一个家长朋友交流。她说眼下尤其焦头烂额,儿子刚上初中,被诊断患了青少年抑郁症,也不去上学了。她每天除了带孩子看病,就是上课。

“上课?”我有些疑惑。

原来,为了更好地跟孩子沟通,她报了几个心理学网课。她已经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了。之前为上学闹矛盾,冲突最大的一次,儿子要拿刀割手腕,父母吓坏了,不敢再刺激他。先生每天上班,她在家就小心翼翼看着孩子脸色行事,彼此沉默算是最好的状态。家里的气氛已经降到冰点。

这样下去不行。她加入了好几个家长互助群,大家都说孩子这是生病了,病根出在亲子关系上。亲子关系不改善,病不会好。

我问她上课学到的东西有没有效果。她苦着脸说,学的时候感觉挺好,一到现实就用不上了。每次看到孩子恹恹地躺在床上玩手机,她就又急又气又担心,甚至还有一点“他会不会变成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的恐惧。这时候什么“无条件积极关注”啊,什么“不含敌意的坚决”啊,都变成天书一样的教条。她只能站在门口,深呼吸,努力压下心里翻涌的烦躁,微笑着对儿子说:“午饭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听她这样讲,我有点担心。“这不是你真实的想法。你想说的是:你要永远这样赖在床上吗?你是一个初中生,上学是你的义务!什么时候才能滚回学校——是吧?”

她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是那种“我的天呐,这些话你也敢说”的惊恐。她说自己是永远不敢这么讲的。但她也承认,头脑中确实有过这些想法,甚至更激烈,只是不得不藏到心底。

我不认为她以上这些努力真的可以带来良好的亲子关系。

那些被精心修饰过的语言非但不能隐藏家长真实的想法,反而可能更让孩子不屑或不耐烦:“装什么装啊?就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不过相比孩子的感受,我更深的担心在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而它有点被过度强调了。

“吵一架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我说。

她吓坏了:“那样不会更糟吗?”

有可能会,但是糟一点也不怕。既然想让孩子变得正常,关键就是,尽量像对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一家人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大吵一架又怎么样呢?抱着“找问题”的视角去看,正常的亲子关系也能找到各种问题。孩子感到没有被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不受支持,满腹委屈……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吵到鸡飞狗跳的有,恨不得离家出走的也有。这样孩子就会生病吗?好像也不全是。

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平常心看待。我见过很多家庭,有些是所谓“不正常”的,正常的当然更多。在所有这些家庭里,随时随地都能按教科书标准沟通的,根本不存在。养孩子的家庭都闹过亲子矛盾,根本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强求、抵抗、争执、攻击、猜忌、相互误解与厌弃……这些都是正常家庭成长时的阵痛。亲子关系肯定算不上“良好”,但这是正常家庭的状态。

大部分的孩子不会因此失去正常的人生。但是对生病的孩子,这些沟通方式和家庭氛围就会被人透过“找问题”的滤镜去挑剔。挑出来的都是:先生有点忽视家庭了,太太过于强势,婆媳也有龃龉,父母各有各的创伤……

这些是不是错误?会不会带来麻烦?细究起来都是,但哪一个家庭没有这些错误呢?把“正确”当成绝对的追求,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麻烦。父母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做什么,他们被一种要成为“正确”父母的压力束缚住了。一句话该不该说,该怎么说,必须小心翼翼地掂量半天,甚至求助于某种理论学习,反而让他们作为父母的能力更受限了。这已经成为今天一部分父母的枷锁。

看见孩子不上学,心里着急,想发火又得憋回去,因为发脾气不“正确”。但人在着急时乱发一通脾气,不也是正常关系里的一部分吗?麻烦是会有,孩子会伤心,也会反抗。但经过了这些碰撞,双方都会了解对方的底线和行事方法,下次他们都会有些调整:有的行为会变少,另一些行为会增加。

最后,可能是孩子妥协了,被父母推到学校,同时还有一肚子的气撒给父母。或者父母怎么发脾气都推不动孩子,他们才借此理解孩子面临着怎样的困难。生活中一进一退的行为边界都是被这些碰撞所维持的——这才“正常”。太回避碰撞,反倒让我们失去了一部分正常。

所以我鼓励这位朋友,别怕,什么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试过有用,就继续;没有效果,再调整;假如真犯了什么错误,就好好道个歉。

每一代的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不确定她听了多少。我知道这些话不足以解决她面临的问题,说不定还会有更多困惑,我只是希望她可以让身上的繩索松快一点。

当然了,话要分对谁说。我也不希望这篇文章被理解为:父母怎么做都对。世上当然也有不可挽回的错误:弃养、虐待、激烈的言辞辱骂、情感忽视……它们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是无论如何也要否定的言行。这是我们要在亲子关系的科普上继续走的一段路,尤其还有一些父母不理解什么是“好的关系”,也认知不到亲子冲突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但正像古老智慧教给我们的:过犹不及。接收不到这些理念的父母需要学习,但如果接收这些理念太多、太绝对,就要反过来想一想:会不会因为害怕犯错,错失了正常家庭中的灵活?

谁都会犯错,这是真理。接受自己会犯错,也原谅身边的人时不时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人人多一点这种弹性,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大家的生活都会更好一些。

猜你喜欢
麻烦生病上学
“生病”的一天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上学啦
春转夏,你的肌肤生病了吗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巧取错物
水果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