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波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的西汉长信宫灯,铸造于公元前172年(西汉文帝时期),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窦绾为窦漪房(西汉文帝之皇后、中山靖王刘胜之祖母)窦太后的娘家族人之女,刘胜与窦绾属于西汉典型的政治联姻,西汉长信宫灯曾长期置于窦太后日常起居的长信宫,并刻有“长信尚浴”字样,由此得名。
西汉长信宫灯高48厘米、重15.85千克,为一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宫女神态恬静优雅,梳髻覆帼,戴头巾,跣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手高举,右手及衣袖似在挡风。
西汉长信宫灯由宫女头部、身軀、右臂和灯罩、灯盘、灯座等六部分组成,各部分可拆卸,以方便保洁。宫女中空,右臂与灯顶部相通,形成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烟炱通过虹管进入并沉积于宫女体腔,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灯罩为两块弧形的瓦状铜板嵌于灯盘的凹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合拢后为圆形,这样能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可以转动,灯盘中心的钎上可以插放动物脂肪或蜡烛;灯座似豆形,可以握持。
西汉长信宫灯一改汉朝以前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西汉长信宫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体的方法,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此外,西汉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不仅精美华丽,而且经过鎏金处理,对于西汉长信宫灯的青铜构件,也起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西汉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和民族铸造工艺的代表之作,自出土以来就享誉海内外。
西汉长信宫灯的考古、文物和历史价值,不仅在于西汉长信宫灯的独一无二和稀有珍贵,更在于西汉长信宫灯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特别是西汉长信宫灯的环保理念,更是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因此,西汉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环保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