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全民
我对于外部世界的印象,本世纪以前大都源于书本间或闻听。千禧之年后,我才有机会走出国门,亲临我心仪已久的域外之境。起初是出于工作的原因,后来便是有目的的旅游了。可以说我眼界的开阔,足迹的远达,伴随着祖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的一步步加深。尽管我初出国门便一步跨入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却鲜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我最大的游趣点仍出于早年读过的书本,可以说先验主观中的印象是我的第一向导。
正是千禧之年后, 我因工作来到意大利,才得以游览意大利的历史名城,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很早以前,我便从书本上了解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有许多耀眼的头衔:它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它原来还做过几年的意大利首都,后来才将首都迁往罗马的。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是北部与南部铁路、公路网的交通枢纽,阿尔诺河横贯市内,两岸跨有7座桥梁。市区仍保持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呈现出中世纪的建筑艺术风格。
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意大利绘画精华荟萃于此。作为文化中心,它有大学,还有艺术、文学、科学研究院与图书馆等。
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文艺复兴时期。有个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在佛罗伦萨聚集了众多名人,如“文艺复兴三杰”:著名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油画《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拉斐尔,那位《大卫》男裸体雕像的作者米开朗基罗;再如文坛“三巨星”:史诗《 神曲》的作者——但丁,小说《十日谈》(讲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的100个故事)的作者——薄伽丘,《歌集》的作者——彼德拉克。此外,还有提倡“日心說”的“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等等。
当时,正是有了以上众多卓越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有了他们创造的大量建筑、雕塑、绘画、文学和政治理论作品,佛罗伦萨才像众星捧月,成为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以上这些名人,我之前都有所闻,也拜读和欣赏过他们的一些作品。心想,如果能到作者的故乡游览,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趣的是,这次我才了解到,早在1980年2月22日,我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不久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古城南京,因其与佛罗伦萨市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丽的湖光山色,就率先与佛罗伦萨市建立了友好城市。这更激发了我要一睹佛罗伦萨市真容的信念。
记得乘坐火车从博洛尼亚出发,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佛罗伦萨,而后乘出租车找到宾馆住了下来。稍事休息,我们就走出旅馆,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佛罗伦萨的旅程。
举目望去,佛罗伦萨市区美轮美奂的建筑鳞次栉比。铺着石块的街道很窄,车辆很难通行,所以交通主要靠走。
不久,我们便来到了市政厅。仰头望去,看到市政厅门头上的佛罗伦萨市徽,主体是两只雄狮塑像,在阳光下活灵活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市政厅前面便是市政广场了。这个广场因为靠近市政厅而得名,又叫“领主广场”。它是佛罗伦萨市的中心广场,整个广场呈L型。
广场虽然不大,但众多的雕塑精品,却让这里熠熠生辉。雕塑中,最有名的当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了,不过这里的《大卫》是复制品,真迹现藏于学院美术馆里。其他的还有海神喷泉、科西莫一世骑马雕像、狮子雕像、帕尔修斯和美杜莎的头颅等等。
市政广场是开放式的,周围环绕着旧宫、乌菲齐美术馆、凉亭和众多的咖啡厅、酒吧。春风习习,三三两两休闲的男女进进出出,一派休闲自在的样子。
在艺术雕塑林立的广场上,还有许多街头艺人和小丑扮相的乞丐,在变着法子博取人们的眼球,赚取游人口袋里的钱币。令我吃惊的是,在这威严的市政厅前,并没有警察或者城市管理人员去驱赶他们,因而,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起源与历史的焦点,至今仍享有该市政治中心的名声。这里还是佛罗伦萨人以及众多游客的聚集的地点。令人印象深刻的14世纪建筑旧宫,还有锯齿形塔楼仍然统治着广场。
在这里,我还见到了著名的海神塑像,也是19世纪的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海神尼普顿的面孔,很像逝去的第一任托斯科纳大公——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罗伦萨的海上统治权。 在旁边,是科西莫一世的骑马雕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高大,让仰视者为之震撼!
接着,在高大的走廊下,我还看到了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的“狮子”和古希腊神话中众多人物雕像,每个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都有一个属于那个年代的传奇故事。
听说附近的百花圣母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我很想看个究竟。趁着同仁们还在广场参观的机会,我和他们打了招呼,快步向教堂走去。
很快来到教堂,我看到,这个教堂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怪不得有“花的圣母寺”之称。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知, 百花圣母大教堂中央有个巨大的圆顶,是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这座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至今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百花圣母大教堂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百花圣母大教堂穹顶上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是16世纪艺术巨匠瓦萨利的心血之作。从佛罗伦萨百花圣母大教堂开始,欧洲建筑正式从“哥特时代”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另外,听说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由那里俯瞰城市,想来应该是别有一番风味。
时间有限,我无缘登上大教堂的屋顶,急忙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告辞,回到广场上的同仁们中间。
就这样,我们在广场上尽情地参观着,犹如穿过时空,一下回到文艺复兴的时代,作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使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落山了。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天际,古老的城市轮廓像一幅壮美的剪影,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不久,城市的灯光也亮了起来,与落日的余晖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大步向宾馆走。
回到宾馆休息,听说到比萨市坐火车只要一小时车程,我们便决定去比萨一游,探访一下比萨斜塔。对于今天信息时代来说司空见惯的比萨斜塔,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充满着神秘。
关于比萨斜塔,我最初的印象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文中写道,古希腊哲学家中有一个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1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对此大胆提出质疑,并通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试验结果,围在斜塔周围的人们亲眼看到: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与伽利略说的完全一样。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都是对的!
这个典故我记忆犹深,可以说像一粒种子深埋我的心中,启发了我关于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的思想观念。
第二天一早,我们四人便来到火车站,登上开往比萨市的火车。
在火车上,我通过精通外语的一位同仁,向同座的一位意大利老人请教一个问题:这个比萨市与我们吃的比萨饼有什么联系吗?
这位热情的老人告诉我们:二者毫无关联。因为比萨饼的原产地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而且这两个词在意大利语中的拼写是不一样的:比萨饼拼作pizza,比萨市拼作pisa。我这才明白,原来是中文翻译中,异名同译产生了误导。这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接着,老人向我们讲了关于比萨饼的有趣故事。传说公元1600年,当地有一位母亲,因家里贫困,只剩下一点点面粉,正在为给孩子做点什么东西吃而发愁。邻居们得知后,凑来了一点西红柿和水牛奶酪。这位母亲就将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将西红柿切碎撒在上面,再把水牛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喷喷的比萨饼。
现在,这种食品早已走向世界,并在我们中国安了家。我的小外孙就是一个狂热的比萨饼爱好者,几乎每天都想吃它,可见其味道的魔力。
我们和这位老人随意交谈着,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比萨车站。我们向友好的老人告别,下车后,便随着人流沿着通向斜塔的小街走去。
与中国的旅游区一样,我们一路走着,一个接一个的简易商棚沿着小街两边排列开来,卖的全是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大小不一的比萨斜塔玩具琳琅满目。一些儿童小贩直接把那些斜塔往我们怀里塞,恍如进入国内的新旅游点一样。根据多次经验,我敢断定,其中许多商品上写的一定是“made in China”!
我们谢绝了热情小贩的推荐,急切要一睹比萨斜塔的真容。
终于来到一个号称奇迹广场的地方。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三幢白色大理石建筑矗立眼前。
我们通过一位正在游览的中国留学生了解到,它们分别是比萨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这钟楼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比萨斜塔!它那有些倾斜的银白色身躯,在春日的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位留学生告诉我们,比萨斜塔建造始于1173年8月,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建造过程中发生了塔身歪斜的状况,工程曾间断了两次,耽误了很长时间。最后,前后历时200年,于1372年才全部完工。
本来,在意大利,这样的塔还有不少,但正是由于这座塔的“歪斜”,才使它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绝笔”,也成了比萨城的标志。
我想,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不正是为了一睹比萨斜塔的尊容吗?这真是歪打正着、福祸相依啊!
这位留学生还告诉我们,由于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日益加大,它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几年的修缮,耗资2500万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因此,2001年12月15日起,才再次向游客开放。专家认为,只要不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因为地下有大量铅块作为支撑。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激动。于是,我们围着斜塔,仔细观察,一一拍照,还学着别人的样子,举起双手,做着“推”的动作,拍上一张貌似把斜塔扶正的照片,作为有趣的纪念。由此想起,在动画片《哪吒闹海》里,有个托塔李天王,今天,我们可是过了一把“推塔天王”的瘾啦!
听说付上15欧元即可登上塔顶,一览比萨城市风貌,因为时间有限,排队的人又太多,我们只好放弃。
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旅游何尚不是一个遗憾的经历呢?且留下一点遗憾作为念想吧!就像比萨斜塔一样,也许不完美就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2008年10月17日,我国杭州市与比萨市结为友好城市,雷峰塔與比萨斜塔结为姐妹塔,双塔结缘,双市交好,由此拉开了比翼齐飞、共谋发展的序幕。
终于完成了,从佛罗伦萨到比萨,我心中的文化启蒙之旅,这么远,这么久,似乎有半个世纪,所有的观念影像都一一沉淀在我的潜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