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介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且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之间的距离正逐渐靠近,这就是“媒介融合”,即不同媒介相互融合并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网络新闻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业态开始产生变化,逐渐开始致力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以求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并且在此趋势下针对传媒行业发展的相关国家政策也开始有意识地向融媒体倾斜,主流媒体的价值形态正在有力拓展,在公共服务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陈旭鑫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新闻——公共服务与话语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农业新闻的公共服务实施和话语创新的改进为核心,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分析了农业新闻转型路径,对我国农业新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农业新闻——公共服务与话语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本项研究的背景、涉及概念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介绍。第二章对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第三章分别从内容特征、公共服务特征、话语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农业新闻展开了研究与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对农业新闻与农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调查,阐述现状的同时也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第五章对农业新闻的公共服务与话语创新的路径展开了研究,首先分析并阐述了其创新动力和理论内涵,其次从政府路径和媒介路径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该书作者认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与现代化传播相结合。主流媒体作为农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服务主体,其在农村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布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是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介入并发挥助农作用。在该书作者看来,农业新闻与农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契合度还不够高,农业新闻的公共服务价值体现并不完整。参考本书相关调查结果并结合对当下主流媒体涉农传播的分析,笔者认为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农业新闻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农业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类型并不均匀,太过强调发展成就,对农业服务相关的讯息播报以及对农业政策的解读等内容较为不足,因此,农业新闻报道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突出。其二,农业新闻成為正面宣传的主要阵地,监督功能逐渐弱化。在当前的全新媒体语境下,社会舆论逐渐复杂,不良信息传播媒介增多,作为主流媒体,其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传递主流价值的职责,因此其在正面宣传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相对应地,主流媒体的监督功能也在逐渐削弱,对涉农相关不良问题的报道和监督更是少之又少。其三,当前主流媒体的农业新闻报道体裁多为消息、通讯,新闻信息简单明了,但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该书作者认为,媒介融合是主流媒体农业新闻公共服务与话语创新的内在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积极性意见。结合作者所提出的发展建议并结合当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主流媒体业态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主流媒体要在农业新闻报道中发挥作用,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强化农业讯息的采集环节和农业新闻的制作环节。在农业讯息的采集环节上,主流媒体应当以坚持农民群众所需、坚持政策宣传所需、坚持社会进步所需为涉农信息采集三原则,积极把握媒介融合机遇,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渠道充分采集全国范围内的宏观农业政策以及本地的微观农业讯息。在农业新闻制作中,主流媒体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媒介融合为契机,引进新兴媒介技术和新型媒介设备,例如用卫星车回传新闻讯息、用5G便携背包直播涉农新闻、用云盘存储技术存储新闻素材、用新媒体中心伴随技术实现异地报道等。
其次,优化农业新闻信息内容。作为主流媒体,其在农产品流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当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主流媒体农业新闻的内容应当以农业基层为主要镜头,以满足农业发展实际需求为目标,积极开拓农业公共服务功能,致力于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还需积极实现跨平台传播,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构建农业新闻报道阵列。
最后,创新新闻传播方式,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舆论逐渐复杂、多样,甚至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主流媒体原本的单一的信息传递缺乏活力和持久力,在舆论引导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当前主流媒体应当利用新兴媒介手段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借助广大群众较为依赖的移动设备展开农业新闻服务,通过提供互动式、体验式、服务式的新闻信息,使得农业新闻传播达到理想效果,从而有效引导舆论。
(陈姝冰,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书名: 农业新闻——公共服务与话语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旭鑫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513066167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定价: 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