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的创新与探索

2021-08-23 23:19梁洁
画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藏品美术馆广东

美术馆藏品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作品,是继承过去优秀文化传统、烙印时代文化记忆、影响未来世代创新发展的历史见证物,也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美术馆服务公众的能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依赖于自身收藏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藏品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同时对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广东美术馆大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品资源梳理和活化的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关心指导下,在藏品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通过数字化技术激活藏品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将从相关实践和思考出发,结合智慧化的美术馆发展的创新趋势,阐述藏品的管理与活化的议题,同时与学界专家共同探讨美术馆藏品体系的建设和未来发展等问题。

一、广东美术馆的藏品管理体系

广东美术馆目前收藏作品3.6万件(套),这些藏品以“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海外华人美术、中国当代美术”为主,在收藏思路上强调围绕立足本土、关注国内、加强国际交流,关注“沿海性”与“当代性”。在艺术形式及种类上,注重传统形式如水墨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和转换,同时也关注装置、影像等新形式,使藏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和总体特点。目前藏品涵盖以下14个类别:中国画、油画、雕刻、雕塑、陶瓷、水彩、丙烯画、综合媒介、摄影/影像、插画、速写、民间艺术、书法。除了大量近现代的岭南美术精品,摄影和影像是广东美术馆收藏的亮点。由于广东美术馆关注摄影和影像的起步时间早,因此在前期就收藏了大量的摄影和影像作品,为当代影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藏品的研究方面,以广东美术、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海外华人美术、当代艺术和摄影及影像为主要方向,包括藏品的时间跨度、涉及地域及类别等范围,借此凸显不同馆际之间的各自特色,减少收藏行为上的盲目性。

1.完善藏品管理体系的建构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美术馆数量增长了14倍,现已超过5000家,其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占87.97%。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美术馆百花齐放,生态、社区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逐步兴起,非国有博物馆已占近三成。数量庞大的博物馆也为这个业态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珍贵文物和馆藏的保护方面,亟须建立有效、专业、科学的行业标准,以便于进一步建立藏品数字化档案。美术馆可打破馆际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向公众提供丰富的美术信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传播美术文化,拓展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因此,2014年国家开展了美术馆藏品普查,全面掌握我国境内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国有美术馆藏品的数量分布、本体特征、人文信息和保存情况,总体评价国有美术馆藏品现状,编制发布国家美术收藏作品目录,为科学制定收藏、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规范美术馆收藏登记和藏品管理,促进加大国家美术作品收藏投入,加强藏品科学保护与利用,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建立国家美术藏品基本数据库和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力求实现国家美术藏品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

广东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肩负着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任,必须强化其艺术品管理及收藏保护的职能。广东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一直重视藏品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下,近年来我们进一步严格规范藏品实物管理工作,力求形成严谨、专业、科学的藏品管理规范和流程。

广东美术馆参与了大量美术馆藏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工作:一是根据原文化部艺术司在2012年8月17日召开的专业会议上提出编印《美术馆工作手册》,广东美术馆参与了该《手册》中“美术馆典藏工作管理办法”以及“美术馆图书文献工作管理办法”内容的编写。参考了《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博物馆管理手册》《美术博物馆学导论》《广东美术馆藏品图录》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把广东美术馆工作的专业实践上升到规范管理层面进行总结。另外,广东美术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藏品征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东省美术馆藏品管理条件(暂行)》;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藏品管理制度,包括接收、登账、编目、入库、保管、提用、注销七大细则,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2019年9月,广东美术馆组织省内外典藏管理专家进行了《广东省美术馆藏品管理条件(暂行)》的专家论证会。近年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国内公立美术馆的改造升级,广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美术馆的收藏管理工作,同时美术馆的评估定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升级等工作的推进都与美术馆的收藏管理工作息息相关。藏品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广东作为文化大省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藏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广东省美术馆收藏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这次由政府部門主导出台“管理办法”,邀请国内各位专家共同参与讨论,以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收藏管理工作,力求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指导性办法,为全省的美术馆提供方向性甚至实操性的规范,对于全省美术馆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议上,各位专家对办法适用范围、方向、内容等事项达成了共识,认为此办法在性质上应强调指导性、适应性、宽泛性。“管理办法”的逻辑架构需要符合藏品入库和管理的流程,避免重复和烦琐。而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可进一步参照博物馆体系的收藏管理办法,并且结合美术馆收藏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更为科学地制定和实行“管理办法”。最近,我们根据上述专家论证会的意见,正在全力推进《广东省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手册的编订工作。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相关工作为广东省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的完善实现更多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希望为各省市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相关藏品管理体系的规范标准提供一定的借鉴。

2.建构完善的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数字化藏品管理系统方面,广东美术馆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建馆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采用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纸质材料对藏品的信息进行统计和保存,纯手工的工作形式使工作量非常巨大,而且档案整理效率低、档案检索不方便、藏品存取流程烦琐、资料的审核和修改不方便,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广东美术馆的各项工作也逐渐从传统的纸本流程转换到电子化的储存和交互方式上。目前广东美术馆同时采用纸本和电子化的方式进行藏品的管理,我们将藏品的数字化甚至智慧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规划和实践,力求在新时期以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式完善美术馆的藏品管理体系。我们近年来对藏品管理软件进行了几次升级改造,每次升级都为本馆藏品信息管理的科学性积累了坚实的基础,也便于藏品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本馆的藏品管理软件从一开始的单机版到第二次的局域网版,再到目前最新升级改造后的网络版,每次升级都因应了数字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让藏品信息管理从单一的资料性记录到藏品信息使用的一个提升过程。升级改造配合我们藏品实物管理的不断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广东美术馆典藏部在藏品管理方面的一个经验积累过程。

目前对于美术馆藏品信息管理的要求,是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运行机制,为美术馆以及公众使用数据提供渠道,将数据库扩展为美术馆内、美术馆间及国际互联网等进行信息共享的一种途径。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美术馆藏品管理系统,使其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定位、快速盘点、动态跟踪、移动管理,并且实现物联管控、追踪定位、批量盘点等方面的功能,大大提高藏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二、藏品的活化利用与创新

当今博物馆美术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趋势是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美术馆的职能应该是一个观众与艺术家对话的公共平台。藏品只有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专家学者、艺术家,才能尽显它们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广东美术馆在藏品的推广方面运用了多种方式,诸如举办各类馆藏展、讲座、研讨会、出版画册等,与社会公众展开交流,提供给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常用的推广模式主要有:藏品的专题性展览、藏品的馆际交流、藏品的巡回展览、藏品的长期陈列、开拓新的展览空间以及藏品信息的整理与宣传。我们已连续多年策划推出馆藏精品展览,包括2019年的“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2018年的“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2017年的“其命惟新——广东百年美术大展”、2016年的“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以及更早的“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学术研究展” “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15周年精品展”等多个馆藏展,这些展览连续多年获得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优秀展览奖”。

1.探索藏品的活化与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广东美术馆希望全国重点美术馆之间能够建立起成熟系统的藏品交流机制,简化全国重点美术馆间的藏品借展流程,既能促进馆际间相互支持、深化交流合作,又能更好地实现活化藏品、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在国家政策和美术馆学趋势的双向引领下,以多元方式活化典藏成为近年来广东美术馆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为了让藏品活起来,更好地惠及民众,广东美术馆正在全面探索并且实践“美术馆+互联网”的方式。2017年7月,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顺利开展,随后又移师广东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展出。该展系统回顾并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大规模展览,是近百年来广东美术史上经典作品的一次集结。为了完整地呈现广东美术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次大展从全国范围内借调藏品,这种做法在国内美术馆尚属首次,体现了多馆联动的展览集结;展览作品分散于全国各地,得到了多个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这次大展展出554件作品,其中有500件是各个馆的藏品。广东地区的藏品超过300件,其中有近200件藏品出自广东美术馆;省外借调的接近200件。此次探索对于各地区藏品交流和后续的激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大展规模空前,首次完整梳理了广东美术百年经典,作品之多、品质之高前所未有,而且很多作品首次返穗,广州站吸引了超过11万人次的观展热潮。展览凸显多元展示,首次大量引进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形成了实体展览与数字化展览多元并置的格局。

由于展览充分利用了新技术资源,通过数字化导览和观展实现了藏品活化的创新方式,为展览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优秀展览奖”的殊荣助力不少。在展现形式方面,“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有别于传统美术展的地方在于: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为观众进行解读导览,与观众进行互动。本次展览开发了一套结合AR和VR技术的导览系统,将经典作品制作成动画,加以配音解读,使用AR技术让作品“活起来”,强化了作品创作理念的传达,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还专门制作了AR明信片,观众可以把明信片带回家,在家里打开APP扫描明信片就能欣赏作品动画。展览中展出的500多件作品都有二维码导览,扫码后可以看到作品的导读、作者视频和其他作品,为观众理解作品提供了便利。从“广州站”的数据来看,这些活化藏品的方式受到了市民的喜爱:超过1万人安装了APP软件,AR导览和微信二维码导览内容有近9.2万人阅读,AR导览和微信二维码导览内容阅读量达60万次,VR虚拟展厅共有超过10万人观看。

2.建构智慧化资源共享体系

当下在“以观众为中心”的美术馆学的趋势下,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更迭和发展,在数字化博物馆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博物馆开始更多地关注物、人、数据之间的双向链接,探索开启智慧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而博物馆的藏品也开始运用大量智慧化的方式进行管理。2012年,全球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之一的IBM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设全球第一个智慧博物馆,这标志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正式启动。那么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内的博物馆如何构建科学的智慧化藏品管理体系,也将成为广东美术馆乃至业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注:梁洁,现任广东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藏品美术馆广东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