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忆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从不乏杰出女性的飒爽英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的安徽优秀女性,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勇建新功;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淮大地,春潮涌动,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标兵、巾帼脱贫典型,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妇联执委、最美巾帼志愿者……不断涌现。她们在岗位建功的舞台上、在家庭文明的传承中,以梦想为帆、奋斗为桨,扬帆起航,描绘出最美的时代画卷。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安徽省妇联、安徽省文联举办“党的女儿 红耀江淮”摄影图片展。本次展览以“赓续使命守初心”开篇,突出“巾帼心向党”“巾帼创新业”“巾帼展风采”“巾帼促和谐”“巾帼暖人心”五个方面,透过摄影师的镜头,艺术化展示全省各界优秀女性在创业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权益维护、战“疫”战洪、关心关爱、家庭文明、群团改革等各领域、各方面所作出的突出成就、所展示的时代风采和“永远跟黨走”的坚定信念,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爱党爱国、忠诚敬业、使命担当、传承美德的初心情怀,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贡献巾帼力量。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让我们透过镜头,重温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江淮巾帼奋斗瞬间,回顾她们坚守初心、筑梦前行、芳华绽放的感人故事,汇聚起江淮儿女奋力建设美好安徽、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的磅礴力量!
说起双枪女侠,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生死的英勇女侠。在安徽,也有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女战士,曾双枪击毙四个鬼子,让日军闻风丧胆,她就是赵云生。
(马启兵 提供)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当时年仅14岁的无为渔家女孩,参加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她就是被评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支前模范”,并受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马毛姐。
(马启兵 提供)
1950年,因淮河洪水再度泛滥,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李秀英主动报名参加,带着26个姐妹组成“女子突击队”,上了治淮工地。她凡事带头,不怕苦不怕累,抬道轨、挖泥土,日夜奋战在治淮一线,成了治淮工地上的“女汉子”。凭着出色表现,李秀英两次被评为特级治淮劳模。
(马启兵 提供)
杨苗苗,蚌埠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杨苗苗用过硬的技术、真诚的微笑、贴心的服务,让十米车厢充满家的感觉,被称为公交车上的“微笑天使”。
(温婉华 摄)
余静,现任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金寨县花石乡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2021年2月25日,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5月,入选安徽省拟推荐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李姗姗 摄)
池州市青阳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90%职工为女性,负责县城范围内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和全县社会保障费征缴业务,201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魏宏祥 摄)
2015年11月,杨延成为淮北市濉溪县农村淘宝项目的首批合伙人之一,在偏僻的村庄开设村淘宝服务站,为村民代购农具农资、家用电器、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有了成功的创业经验,她主动对接当地扶贫项目,帮助村民们把土特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引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增收。2019年3月,她被授予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李鑫 摄)
2013年,王萌萌大学毕业,扎根农村至今,目前为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定远县委委员、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获得了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等称号。她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让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渐渐成为产业兴旺的“明星村”。
(张丽 摄)
2020年7月,巢湖水位告急,73021部队来巢支援。在巢湖市中垾大联圩东徐村,有一队后勤女兵积极参加扛泥袋筑堤,她们一趟又一趟走在满是淤泥的田埂路上。当一段任务完成时,她们脸颊上露出甜蜜的笑容……
江雪霞,2016年创祁门红茶品牌“际源春”,并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祁红新市场,其企业被评为“第一批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2018年,她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等奖、安徽省十佳“创业之星”称号,2019年被评选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首届新时代百名黄山好青年——乡村振兴好青年”称号,2020年12月荣获安徽好人称号。
(林坚 摄)
汪敏,高级工程师,现为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变电二次检修室主管。她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女工程师的风采,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爱岗敬业类)、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江淮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淮南工匠等荣誉称号。
(王伟 摄)
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以苏明娟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农村失学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受助者到捐助者,再到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苏明娟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张霞 刘兵生 摄)
王临现任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因工作突出,她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2次,获得合肥市最美女警、合肥市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巾帼标兵等称号。
(宋军 摄)
李想曾是一名南海艦队陆战队女兵,2009年,她参加了国庆阅兵式,同年,从部队复员到合肥客运段,成为一名高铁乘务员。从部队到铁路,从军装到路服,她那“为国效力”的初心始终不变。
(张大岗 摄)
2019年3月6日,顾新悦在她入职中国东方航空安徽分公司一年之际,成为首个在安徽参与航班生产运行的女飞行员。
(张大岗 摄)
韩再芬,安徽黄梅戏第一位“二度梅”得主。在她的艺术生涯中,主演新创的黄梅戏舞台剧和黄梅戏电影、电视剧作品达50多部,把中国戏剧的所有大奖都拿了。
(吴志和 摄)
鄧琳琳,安徽省著名体育运动员。2008年,她和队友一起夺得中国女子体操队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团体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斩获平衡木个人金牌,被称为“平衡木公主”。
(曹炯 摄)
在安庆,说起市杂技团的许梅花几乎家喻户晓。1991年,许梅花带着她的“柔术滚杯”绝技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明日杂技节,并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告别舞台后,许梅花被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担任杂技专业特聘教师。绝技的传承和创新成为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用自己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为杂技界培养出一批批后继人才,让杂技艺术之花开得更艳!
(郑雯 摄)
周凤珍,淮北市环卫处环卫工人,2010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是一位城市“美容师”,也是一位“献血女状元”。35年来献血180多次,连续5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她用实际行动和质朴的情感诠释着至纯至性的“大爱”。
(李春辉 摄)
孙凤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代表性传承人,中华曲艺学会理事。参加演出和编导的凤阳花鼓节目40多部,荣获各类奖项,使凤阳花鼓走向更为宽广的艺术领域。
(刘国安 摄)
国家级非遗(青阳腔)传承人江进老师,义务教学生唱戏并演出。
(吴云贵 摄)
她曾行走极寒,她曾冷立孤天,她曾穿越沙尘,她曾多病缠身,她曾直面威胁……但她从未退缩!她是一位律师,也是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更是感召丈夫一起援边的女律师——她是陈贤。
(王文洲 摄)
她们是阜阳市临泉县公安局的女警,也是新时期的“花木兰”。派出所户籍岗位是她们的主战场,向留守妇女、儿童开展法制宣传、送去关怀她们义不容辞,刑侦、缉毒一样有她们的身影,110报警台沉着应对,她们坚持不懈……她们是平凡女性中不平凡的群体。共同努力下,她们中有26人先后被省市县表彰为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公安局妇委会先后4次被市妇联表彰,6个家庭被评为“最美家庭”,多人被评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军嫂”。
(楚跃武 摄)
2020年2月25日晚,在合肥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王荔蕊、朱鑫鑫、缪雅丽、潘三妹(从左至右)正准备开始工作,她们中最大的33岁,最小的24岁,是清一色的“猎毒娘子军”,主要负责核酸样本检测工作。
(张大岗 摄)
2020年3月18日,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返程包机抵达合肥新桥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张大岗 摄)
2020年7月巢湖水位告急,73021部队7月19日来巢支援加固筑堤巢湖湖滨沿岸线。傍晚战士们躺在草地上稍作休整,巢湖医护志愿者赶忙为战士们疗伤,再现军民鱼水情深。
苏琴,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先后获得“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和“最美家庭”称号。2012年10月加入合肥蓝天救援队,2015年11月任合肥蓝天救援队队长及法人,组织领导合肥市蓝天救援队,9年内参加各项救援活动300余起,同其他救援力量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写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新时代篇章。
(李晓东 郑锐 摄)
80后的汪育红曾经是银行职员,有可观的固定收入,为了歙县山区的留守儿童,辞职创办了留守儿童全托班,在外务工人员不用再担心子女上学问题。10多年来的艰辛努力,现建成了育红学校,招收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1300多名学生。汪育红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徽省优秀党员等称号,2021年5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五好家庭”称号。
(吴建平 摄)
闫静,国家税务总局颍上县税务局税干、优秀共产党员,于2012—2018年下派颍上县赛涧乡张楼村和建颍乡二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她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帮助群众想办法、找门路,其中利用光伏小额信贷、快捷贷等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开设扶贫车间增加村民就业;她守护全村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帮助家庭贫困的孤儿办理低保,帮助辍学的孩子回校读书,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静妈妈”。
(汤锋 摄)
丁海燕,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安徽省最美特教教师、安徽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市名班主任等称号。“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她用特殊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关爱每一位学生,三年来为特殊情况的孩子义务送教上门,是家长和学生们称赞的好教师。
(朱霞 摄)
23年来,王侠用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收获成功与自信。在她的带领下,该校由一所偏远农村学校变成了远近皆知的體育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一批又一批农村娃享受到了阳光体育的快乐,在绿茵场上放飞年轻的梦想。
(戴文学 摄)
刘霞光,霞光医养集团创办人。她是母亲,更是女儿,她是霞光养老度假村每位老人的女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
(全艳梅 摄)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6月6日,来自中铁四局生产管理第一线的百对新人,脱下工装换上礼服,在父母亲友、领导同事的共同见证下,举行了一场浪漫的中式集体婚礼。他们大多因疫情和工作多次推迟婚期,如今,他们踏上人生新旅程,接续奋斗新征程!
(张大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