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百岁黄埔抗战老兵吴道华的传奇人生

2021-08-21 07:52吴如雄
黄埔 2021年4期
关键词:凯里黄埔军校黄埔

□ 吴如雄

2021年1月31日 晚,走 过 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后,我的父亲——黄埔抗战老兵吴道华在贵州凯里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01岁。

父亲吴道华,黄埔军校第19期毕业生。他曾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与入侵日寇拼死相搏、以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为北平和平解放秘密工作、成功策划多名国民党军官弃暗投明、也曾在家乡凯里带队与土匪激战周旋……他的经历,就像一本书,记录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

谋求出路,考进黄埔军校

1921年,父亲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原炉山县)舟溪镇黄金寨一户苗族农民家庭。14岁小学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反对,5天5夜徒步400余里来到省城贵阳求学。在贵阳,他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用省下的钱请人补习文化,寻求人生出路。

/ 晚年的吴道华。

/ 吴道华的“中正剑”。

1941年,黄埔军校在贵阳招生,父亲通过考试被录取。19岁的他与新生一道,从贵阳出发,步行一个多月到达成都,跨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大门,成为第19期1总队步兵科学生。近3年的军校训练与学习,将父亲锤炼成一名铮铮铁汉。毕业典礼上,父亲作为黄埔军校10名优秀生之一获得校长蒋介石署名并亲自授予的“中正剑”一把。

佩剑伴身,伏击日寇“征粮队”

1944夏,父亲被分发到湖北秭归,进入国民革命军76军135师(后 整 编 为76师135旅)军部,最初在军部任见习参谋,之后分到135师404团任少尉排长。

“当时战事,法西斯节节败退,日本鬼子已成了丧家之犬。”父亲说,他们所在部队分散在湖北宜昌、沙市一带乡镇,主要伏击从城里到乡镇来“征粮”的日本兵。

一次,在沙市外围某村寨,老百姓报告,有一小股日军要进村来“征粮”。父亲知道后,带领全排战士悄悄摸到村口埋伏起来。日本兵大约来了一个班10多名,刚进村口就遭到了伏击。“打得好过瘾,鬼子死了8个。”父亲一边比划一边说。

一天中午,父亲与战友们在一处山路上与返城的10名日本“征粮队”士兵遭遇。当时,日本兵没有征到粮食,就抢走了老百姓的几头山羊。枪声响起,几名日本兵应声倒地,其余人连山羊也顾不得拉走,仓皇逃走。

像这样痛击日本“征粮队”的战斗,父亲大大小小经历了20多次。每一次战斗,他始终佩剑不离身,牢记“誓死保家卫国”的训条,带领战友们与日军拼死相搏。

转 眼 到 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了。当时,驻扎在城外的父亲与战友们并不知道这一消息,直到听到城里百姓放鞭炮庆贺时才知道。

父亲回忆道:“打开鬼子交出的仓库,都是成堆的粮食与毛毯、军服等。他们军帽上的布片设计也很特別,可遮阳又可防蚊蝇叮咬,夏天急行军时还可煽风降暑。缴获来的日本皮靴,许多是脚拇指与另四指分开的,分发下来没人能穿。日本兵个子不高,他们的‘三八大盖’装上刺刀后比他们身高还长。”

潜伏北平,随傅作义部起义

1947年3月,父亲随所在国民党135旅(前身为135师)进攻中共陕甘宁边区并进入延安。到达延安时,父亲因身体虚弱,全身浮肿,被送到西安住院治疗。

不久,发生了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之“羊马河战役”,父亲所在的国民党135旅在子长县羊马河附近进入解放军伏击圈,全旅4700多人覆没,旅长被活捉……

父亲病愈后无部队可回,便从西安回到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经黄埔校友徐幼常引见,父亲被聘为黄埔军校驻北平军官训练班教官、军械科上尉科长,于1947年10月到达北平,训练华北“剿总”傅作义部营长以下军官。

在北平,父亲被中共渤海军区城工部(领导敌占城市地下斗争的首脑机关)发展为驻北平城工部地下工作者,潜伏于傅作义部,为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秘密工作。

1948年12月,父亲与军训班一道随傅作义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

秘赴西南,策划动员同学起义

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渤海军区指示,父亲仍以国民党军官的身份,被秘密派往当时未解放的西南策划国民党旧部起义投诚,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

1949年6月,父亲进入西南抵达重庆,找到在国民党空军第五军区司令部汽车队任分队长的金儒瑜(贵州麻江人,黄埔同学),告诉他此行的使命。随后,在父亲的策划下,金儒瑜率汽车队在成都起义,向人民政府移交了大小车辆56辆、官兵200余人、卡宾枪10余支等物资。

/ 吴道华在黄埔军校19期同学录上的照片 。

/ 吴道华参加地下党工作的履历。

之后,父亲回到贵州进行秘密活动。他利用同乡及国民党军官身份,潜入国民党部贵州省第七专署任少校副官,并在老家凯里舟溪、丹寨南皋等地招募青年80余人组织成立贵州省第七专署青年工作大队,自任少校大队长。父亲在第七专署取得步枪54支、子弹500余发和部分被服后,于12月率领青年工作大队在丹寨南皋起义。

其间,父亲还遇到一直徘徊观望时局的国民党89军独立营营长李鸿昌,他和父亲既是同乡,也是同学。经过父亲多次劝说,李鸿昌于12月带领其残部30余人携装备精良的美式卡宾枪、轻重机枪等物资向贵州省炉山县(今凯里)人民政府投诚。

/ 北平起义前的吴道华。

/ 100岁的吴道华(前排中)与家人合影。

/ 1955年的吴道华。

身份公开,指挥家乡剿匪斗争

1950年2月,在完成上级交予的策反任务后,渤海军区将父亲的工作关系转到贵州省炉山县委,正式公开他的“潜伏”身份。

随后,父亲担任炉山县武工队队长、炉山县剿匪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凯里剿匪指挥长,相继指挥凯里保卫战、万潮大激战等剿匪战斗。父亲在凯里大阁山驻守时,与土匪激战中险些被子弹击中头部。

1950年8月,父亲从炉山县调往贵州省委工作团,赴贵州平坝县、普安县搞士改工作。后来留在普安县任民政科长。1958年,被划为“右派”劳教。1979年恢复工作。1983年,在平坝县民政局离休。1987年回家乡贵州凯里定居。

心系国家,为祖国统一发挥余热

1988年,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父亲被选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兼黔东南州联络组组长。他利用黄埔同学身份,负责与黔东南籍台港澳地区黄埔同学联络,至90岁高龄还在为祖国统一事业劳心劳力。

6年前,父亲原单位来人看望,带给我们父亲档案的复印件。在翻看档案时,我们才得知,父亲当年曾有过两段潜伏经历。这应该是他参加革命工作后最浓墨重彩的篇章,但此前他从未向家人提及。当秘密公开,父亲才向我们讲起这两段往事。

父亲说:“那几年,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随时随地都怕身份暴露而丧命。”父亲告诉我们,前后两段潜伏,好在收获不小,许多老乡、同学、部下在他的动员下率部起义。

2021年1月31日,父 亲 逝 世后,其离休前工作单位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民政局以及平坝区委组织部、平坝区委老干部局、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关爱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等单位和团体,都赶来凯里悼念。

猜你喜欢
凯里黄埔军校黄埔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团级以上的黄埔师生 (不完全统计)
黄埔精神之当代阐释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Business English
Intention To Buy Counterfeit Goods of Chinese Jobbers in Guizhou Province, PRC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最漂亮的一个
占卜出来的博士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刘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