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态势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8-20 22:02许玉姣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

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整体的生态发展。在新经济态势下,黄河流域在无论是在生态保护,还是在国内、出口经济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黄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总量低、生态环境脆弱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要落实黄河流域在经济态势下地位,需要从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心城市创新发展和城乡协同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出发,建立流域创新管理平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动力系统,最终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高质量经济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124.5;X22

引言

我国具有典型的陆、海复合结构,国内资源分布差异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因自身发展条件和外部动力的差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并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基本现象。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尽管中部及北方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增速呈现“南快北慢”,经济份额呈现“南升北降”的现象。为了实现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1]。實施这一战略不仅给国家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彰显了党中央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1、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1)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尽管黄河流域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弱于长江、珠江等流域,但黄河流域是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矛盾。针对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问题,开展了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和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实现国家发展全面深刻转型过程中,黄河流域治理面临着艰巨任务。2019年习总书记亲自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肯定了黄河流域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了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2)黄河流域是促进我国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资料表明,2019年黄河流域常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1/3,平均人口密度为117人/km2。同期,黄河流域的GDP总量为24.6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4;流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4。由此可以看出,拥有1/3全国总人口的黄河流域,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消费总额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能开发流域消费潜能,对于促进我国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黄河流域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有37种分布在黄河流域,且分布相对集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2%以上的矿产资源有稀土、石膏、锐、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此外,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黄河流域。2019年黄河流域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5.3%,肉类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1.7%。因此,黄河流域被称为“能源流域”。综上,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的重要基地,而且还是促进我国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3)黄河流域是推动我国出口经济的中坚力量

黄河流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倡议的六大经济合作走廊,有多条通道穿过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后,对外投资总额逐步上升,2019年黄河流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1.6%。“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突破2.5万亿元、完成工程营业额超过2100亿元。四川省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采用收购、投资建厂以及工程承包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建立合作项目70余个,实现企业走出去、求发展的目标。201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沿黄九省均实现了“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长,其中增长率最低10.8%(宁夏)、最高16.2%(甘肃)。可以看出,沿黄九省通过双赢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对外投资模式,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因此,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对构建我国出口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沿黄九省多是生态脆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较深,经济发展滞后。对比2008年和2019年的统计数据,黄河流域GDP总量占全国GDP总量的比值下降了1.21%,流域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比值下降了3.06%,且全流域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流域内部来看,山东、内蒙古、陕西人均GDP最高,甘肃人均GDP最低。2019 年黄河流域的城镇化率为5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甘肃的城镇化最低,仅为48.5%。此外,黄河流域人均可支配、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黄河流域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内部各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落差。不仅如此,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总量、人均水平和全国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2)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高

2019年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经费平均支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4%,只有陕西省的人均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来看各省科技创新潜力,黄河流域只有山东居于前十名,宁夏、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则排名垫底[3]。2019年黄河流域的985、211高校数量以及各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从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看,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除外)。此外,黄河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约占我国总数的1/4。从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相对落后,无法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黄河流域研发,进而导致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创新平台少、创新能力不足。正是因为社会信息化程度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尚未形成,创新产出水平低。

(3)城市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有待提高

黄河流域共有七大城市群,分别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晋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根据《2019年国內城市群发展分析报告》,黄河流域的七大城市群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和晋中平原城市群,这四个城市群处于快速发育期,表现为中心城市人均 GDP普遍高于周边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中心城市尚处于发育初期,对周边城市的引导作用较小。相对而言,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阶段,城市群结构松散、联系较弱。因此,需要形成黄河流域联动发展机制,加强流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能力。

(4)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的机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黄河流域也需要更大的开放力度,来拓展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黄九省区在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其规模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黄河流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 1.07万亿元,而长三角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2.01万亿元。山东省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6030.9亿元,同比增长 15.9%,占黄河流域总额的56%。总体而言,当前黄河流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落后长三角地区较多。

3、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1)坚持生态优先,提升水土涵养能力

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水害严重的河流,具有上游土体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含量大、洪水灾害威胁大等特点。针对黄河不同区域的生态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黄河上游应以祁连山、甘南黄河水源涵养等为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沙化土地植被修复等,切实发挥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黄河中游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通过适度放牧和封育保护等措施促进自然恢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和经济林带,加强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黄河下游则对黄河干流河道、两岸堤坝、河道、滩区进行系统治理,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水源涵养提升及水源涵养等工程,实现对生态脆弱河流的治理与修复[4]。沿黄省区要优先发展现代化农牧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建立流域纵向、横向相互结合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切实推进流域的综合治理。

(2)建立流域管理平台,推动协同发展

建立治理平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深刻了解黄河流域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其中就包括构建不同的推进平台。《规划纲要》指出,搭建新的黄河流域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供需有效对接。通过黄河流域管理平台,可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黄河流域的突出问题。成立以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核心,整合流域内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重点接纳、吸收流域外的权威研究队伍,努力打造一个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咨询平台。统筹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跨学科、交叉型的创新研究平台。利用平台融合先进治理经验,协同推动“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3)发挥城市群中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国家整体发展的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尽管当前黄河流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流域内部城乡差距也在逐年增大。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各区域的优势资源,建设走生态优先道路的美丽乡村。目前,黄河流域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以提高生态质量为导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切实推进以中小型城市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循环的必然选择。此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城市群为引领、周边城市生态新城建设为增长极。通过创新发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形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加强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流域系统发展。

(4)开放促发展,借力“一带一路”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状,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姿态主动融入全国、全球经济[5]。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尽管黄河流域在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增长,但总体水平仍旧较低,且对国外资源的利用效率弱于东部,开放经济发展的潜能尚未完全开发。黄河流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腹地,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努力拓展黄河流域在服务贸易及服务业方面的投资,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通过不断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黄河流域的企业经济结构型升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只有破除影响区域间流动的藩篱,才能不断激发区域板块内的增长新动力,才能形成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格局。

4、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不发达、科研力量薄弱、对外开放贸易程度低等。要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发展道路。通过建立流域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利用。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流域产业结构转型。多措并举,方能有助于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19(20): 4-11.

[2]金凤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 改革, 2019(11): 33-39.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

[4]何文盛, 岳晓.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跨区域政府协同治理[J]. 水利发展研究, 2021(2): 15-19.

[5]宋洁. 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外循环”建设的逻辑与路径[J]. 当代经济管理, 2021(43).

作者简介:许玉姣(1969-),女,汉族,河南内乡人,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兰州生态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