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妈妈
每隔一个月,班主任就会把孩子班里的座位打乱重排一次,把坐在后面的同学往前调,把坐在两边的同学往中间调。这样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不想,这个举动给一些孩子和父母造成了困扰。
最近这次调座位后,儿子的好朋友铭铭就一直闷闷不乐,三番五次地求妈妈请老师重新调换座位,因为她说自己“很不幸”跟班上最讨厌的一个男孩小健成了同桌。小健不仅成绩倒数,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捉弄同学,班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跟他同桌,自己要被其他人笑话。想到这些,铭铭每天看到小健就气不打一处来,连上学都没积极性了。
妈妈问铭铭:“你以前跟小健相处过吗?”铭铭说没有。“那小健有没有做过伤害过你的事?”铭铭也说没有。“那你为什么讨厌他呢?”“因为大家都讨厌他啊!”铭铭理直气壮。
是的,“因为大家都讨厌他”,所以她也讨厌他。很多时候,孩子的判断并不来源于自己的想法,而是来自周围人的意见。普通学校里,一个班上有四五十个孩子,他们各自的能力、性格、爱好都各不相同。有喜欢就有讨厌,同处一个班级,即便再讨厌一个人,也会有与之打交道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法保证孩子只用跟自己喜欢、谈得来的人相处。懂得如何与讨厌的人相处,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很欣赏儿子班主任经常调换座位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让班上所有孩子都有产生交集的机会,有交集才有可能互相了解、好好相处;二来,即便是不怎么喜欢的同学,也有了彼此了解磨合的时间。如果经过努力依然相处不好,那也是经过自己体验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结果。
我们成年人与讨厌的陌生人相处,或者还可以用“嗯嗯啊啊”的“万能糊弄大法”来搪塞,但孩子可能学不会这种敷衍。那像铭铭这样遇到自己讨厌的同学,每天过得不开心,父母可以具体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说自己烦谁时,很多父母本能地会用“跟同学要好好相处”的大道理来压孩子,好像讨厌的情绪就是不好的、负面的。然而,只有当孩子正视了这种讨厌的情绪,才能放下焦虑,放下心理负担,进而有时间去思考这种讨厌的来源。而第一步的“正视”,如果被父母压了下去,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精力都用在讨厌某个人身上了,什么都学不进去。
其次,告诉孩子跟讨厌的人相处,是认识他人的机会。遇到一个不喜欢的同桌,孩子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讨厌,而不是冷静去想怎么相处。事实上,孩子的讨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了解。实际上,跟自己讨厌的同伴相处,也是结识不同类型的人的好机会。能与一个讨厌的人和睦相处,也是让对方了解你的机会。班里了解孩子的人越多,孩子在班里就过得越舒服。
第三,教孩子先来个自我介绍。主动跟对方说“请多关照”。如果可以的话,带着微笑。再不好相处的人,也不会拒绝一个善意的微笑。接下来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现在在努力做的事,让对方对自己有个初步好印象。
第四,鼓励孩子试着向对方提问。向对方发问代表对方被你看到,一个被看到的人也会愿意让你了解他。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了解得越多,难相处的情绪就会越淡。
当铭铭用了以上方法尝试着了解小健之后,发现小健其实跟其他同学说的不太一样。虽然他上课不专心,但是身体灵活跑得快,也很有集体荣誉感,足球比赛上为班级出了不少力;虽然他有时会恶作剧,但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主动挑衅。随着对小健更多了解,铭铭没那么讨厌他了,两个人虽然没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密友,但愉快相处完全没问题。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化干戈为玉帛,那我們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