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富春:64年无愧党员称号

2021-08-20 05:41卢国强郭依璠方丹敏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战地敌机伤员

卢国强 郭依璠 方丹敏

虽已年近九旬,满头银发的马富春腰杆笔直、声音洪亮,仍然是标准的军人形象。“无论当军人,还是做医生,‘共产党员4个字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我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有着64年党龄的马富春说。

“受党的教育,第一条就是不怕死”

1950年,18岁的马富春参军后,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军医班学习,1953年被选派带队入朝参战。

马富春所在的高射炮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四师)负责保护重点领空安全。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经常有战士被炸伤。“我心里既悲痛,又敬佩这些不怕死的战士。战场急救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一样,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有效的方式救治战友。”马富春说。

1956年12月,在战火中淬炼成长的马富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随部队参加了援越抗美战争。让他至今难忘的是1967年4月8日经历的“四八”战斗。“那时候,敌人有一种炸弹叫‘菠萝弹,炸弹里面都是钢珠。我曾经救治过一名伤员,腹部被这种炸弹炸了32个弹孔。”马富春说。军医们在战地手术室里为这名战士进行急救手术。他们一段一段地探查伤员的肠子,一个伤口一个伤口地修补,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钢珠清理干净。

在护送伤员返回野战医院途中,马富春他们遭遇了敌机轰炸。“敌人投了很多气浪弹,爆炸以后伤员看不到外伤,几乎全是脑震荡、内脏出血。”敌机飞走后,马富春连忙在山沟里就地组织抢救受伤的战士。“成为军人那一天,我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我受党的教育,第一条就是不怕死。”马富春说。

临危救治显真功

1982年12月,已经50岁的马富春转业到北京天坛医院工作。在一次突发事件中,担任门诊部主任的马富春凭借丰富的战地医疗经验,有条不紊组织应对了这次考验。

“那天发生了一次严重交通事故,一下子送来30多名伤员。当时医院还在建设阶段,人员、设备都还在完善过程中,我们有些措手不及。”情急之下,马富春立即跑到最前面,按照战地救护的方法,根据伤情轻重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

“每到一个伤员跟前,我就迅速检查他的受伤情况,做出诊治判断。当时,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我还不太熟悉。可是情况紧急,我也顾不上挨个询问是哪个科室的了,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叫过来,分配任务:‘你负责把这名伤员送到手术室;你负责把那名伤员送到急诊……很快,我们就把伤员分别送到相应科室进行救治。这么做,在战场上叫作分类、抢救、收容。”马富春说。

伤员们都得到妥善安置后,大家才想起来打听刚才组织抢救的那位医生是谁、是哪个科室的。

团结一致建成一流天坛医院

1982年4月,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和宣武医院70多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调入天坛医院。在上级关怀下,友谊医院、同仁医院、朝阳医院的一批专家和医护人员被调入天坛医院,壮大了医院的科研及医疗队伍。“这次‘八方支援帮助天坛医院实现了快速重建。”马富春说。

由于各医院的工作流程、各位专家的工作习惯各不相同,导致天坛医院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运行不畅问题。为了解决难题,1983年2月,刚刚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的马富春协助院长王忠诚带人逐个科室、逐个专业进行调研,帮助各科室制定规章制度,完善党政工团、医务、护理、医技等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

到1993年,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成型。1995 年,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天壇医院经过严格评审,跻身三级甲等医院行列。

1989年,马富春担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当时,群众对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非常不满。“每天我都提前一小时到医院,到门诊、急诊走一遍,了解夜班的情况。我要求各科室要开早会,哪个科室没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我就要追问。”几年里,马富春制定了医院廉洁行医守则,加强廉洁行医教育,先后五次在全院组织开展医德、医风工作。

“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不怕得罪人。我不求名不求利,只是凭着党性工作。”回忆往事,马富春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战地敌机伤员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野菊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战地黄花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
偷架敌机开回家
战地训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