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1-08-20 01:48:56黄祖庆柯凯丽方堃李芷源
家电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电子电器废弃物广东省

黄祖庆 柯凯丽 方堃 李芷源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1 引言

广东省作为全国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电子废弃物数量增长迅猛,但是持证的正规拆解企业却屈指可数,加之缺少合理的监管体系,拆解能力利用不尽充分,无法很好地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子废弃物拆解需求,不正规拆解现象横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如何应对电子废弃物的潜在风险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许多学者也对其展开研究。

当今学者们的研究可以依据参与主体划分为三个层面:

政府层面,研究分为机制建设及法律完善两方面。机制建设方面,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建立奖惩机制行之有效:付晓勇[1]认为政府应加大力度管制回收商不回收行为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张元凯[2]建议政府加重惩罚,进而强制实施再制造行为;周垂日等[3]认为政府在单位产品的环保效益较高时应该给予更多的投资或者补贴。法律完善方面,陶海斌[4]认为立法原则、立法系统性、逆向物流的主体责任的明确、补贴和税收等的考核机制值得关注。

企业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价与回收决策。刘永清[5]认为在废旧家电回收时应该设计具有普适性的收集策略;刘慧慧等[6]研究了回收价格与单位期望利润的关系;孙浩[7]、石纯来[8]则研究不同情形下处理商如何制订回收策略,且给出了最优批发价和回购价的计算公式。

消费者层面,冉艳琼[9]、倪晓街[10]认为应该加强宣传环保意识以使消费者自觉主动返还电子废弃物。而参照国外,除了施行以旧换新制度和消费者义务制度以外,美国、日本推行顾客付费,费用作为逆向物流处理基金。

综上所述,目前鲜有学者研究拆解能力与拆解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现状分析成因、识别风险、提出对策以规避电子垃圾带来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广东省电子废弃物的拆解能力并预测拆解需求,进而识别出广东省废弃物处理的潜在风险,针对风险提出对策,以期为广东省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2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探究

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示,广东省内被纳入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拆解基金补贴的企业共有7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数据收集等方式,笔者对广东省2013-2020年间电子废弃物(首批目录公布的“四机一脑”产品)的拆解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长三角地区的拆解现状进行对比,探究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其成因。

2.1 广东省及长三角地区电子废弃物拆解能力对比分析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广东省及长三角地区正规拆解数据,绘制图1所示的2013-2020(Q1-Q3)年广东省和长三角各区域“四机一脑”电子废弃物拆解量对比图,可以看出,上海市和江苏省拆解量较平稳,浙江省拆解处理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20年前三个季度拆解549.95万台,比前年总拆解量提升了4.83%。而广东省拆解量在2014年剧增后,于2016年回降,近几年增幅放缓。除广东省拆解量前期波动较大外,近几年长三角和广东省拆解处理量增量低,拆解能力停滞不前,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子废弃物的拆解需求,拆解行业形势十分严峻。

图1 2013-2020(Q1-Q3)年广东省和长三角各区域“四机一脑”电子废弃物拆解量对比图

2.2 广东省及长三角地区电子废弃物报废量预测

根据刘志峰等[11]的报废总量预测模型,采用保有量系数的预测方法,并结合国家统计局2013-2020年的人均GDP数据,得到2013-2021年的预测结果(其中2021年的预测结果根据趋势分析预测取得),如图 2 广东省和长三角区域“四机一脑”产品报废量预测对比图。

从图2可以看出,广东省和长三角区域报废量预测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未来报废量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拆解需求会越来越高。然而,正规拆解总量上升幅度相比较小,与逐渐增长的电子废弃物拆解需求不协调,加之电子废弃物出现堆积现象或流入不正规拆解渠道,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图2 广东省和长三角区域“四机一脑”产品报废量预测对比图

2.3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根据以上对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及与长三角地区电子废弃物拆解能力、报废量对比的分析,将现状成因总结为4个方面。

(1)拆解企业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2013-2019年间广东省的6家正规企业(由于生态环境部2019年第四批次拆解情况公示中,惠州鼎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没有申请过补贴,即没有其拆解数据)累计拆解总量近2777万台,年均拆解量为367万余台,但6家企业年总拆解能力为991万余台,每年拆解量仅占总拆解能力的37%左右。由于电子废弃物所有者观念等因素,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可能流入非正规渠道或者被滞留,无法得到有效正规拆解,拆解企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拆解能力利用不足,拆解企业无法很好地发展。

(2)拆解行业风险大,企业生存困难

拆解行业存在回笼资金周期长、资金不充足等潜在风险且不确定因素繁多,部分回收拆解企业正在逐步弱化相关的拆解业务,甚有企业即将倒闭或者已经倒闭,拆解企业的生存受到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回收处理产业缺乏税费方面的优惠,政府的补贴金额较小,且从申请到发放款项的时间间隔长;拆解成本高、收益低、回收拆解率低、盈利渠道少、盈利空间有限,这些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风险,严重阻碍了资本进入拆解行业的步伐,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

(3)企业旧件回收范围局限,大量旧件流入地下交易市场

正规拆解企业旧件回收范围局限,主要来源仅仅是政府单位、学校、机构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以及小贩和社会回收企业的报销产品。再者,正规拆解企业没有自有回收站点,与消费者脱节,单单依靠流动小贩和社会回收企业难以形成稳定充足货源。

(4)拆解企业技术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拆解企业回收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存在拆解技术不足、无力拆解或者转移拆解的现象。同时,拆解技术研发与升级的成本较高、回收盈利微薄,拆解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国家的拆解、回收再利用技术标准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企业拆解处理操作不统一,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参差不齐[12]。这是阻碍拆解行业兴起与发展的一大因素。

3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潜在风险来源分析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以及成因探究可以发现,广东省在推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导致回收不规范的因素,这带来一定的隐患——资源滥用、环境污染、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等。为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节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3.1 资源风险

资源风险指的是电子电器产品由于不当处理(未依照行业规定拆解,存在安全、污染隐患的操作)造成的无法物尽其用的风险。根据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测算,2020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可回收铁63.8万吨、铜6.3万吨、铝4.0万吨、塑料50.5万吨。假若这些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被废弃或者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重复循环利用的资源被不当处理,或者未经过环保检测的资源再次流通都将会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地球上资源日益枯竭,资源紧缺问题凸显,而人类开发资源的脚步不止,资源被不断消耗甚至枯竭,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3.2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的是废弃电子电器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操作不规范或者技术不成熟导致的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与污染的风险。如若电子电器废弃物产品处理不当,有毒有害物品、微量元素就会渗透到土壤、空气、海洋中,污染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甚至影响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导致不可逆的危害。废旧电子产品含有铅、镉、汞、铬、聚氯乙烯、氟利昂、溴化阻燃剂等大量有毒害物质,如果将废旧电子产品作为一般垃圾丢弃到荒野或垃圾堆填区域,其所含的铅等重金属就会渗透污染土壤和水质,经植物、动物及人的食物链循环,最终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对之进行焚烧,又会释放出二噁英等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3.3 社会效益风险

社会效益风险是指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不当导致的社会效益受损的风险。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生活环境、引起大型公共健康问题,进而降低人类整体健康水平。比如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该镇大约在1995年开始接收电子废物,据统计,该镇28个村中有21个从事拆解业,超过80%的家庭直接参与电子垃圾分解,专门从事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回收活动,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弃电子产品拆解地,是著名的“电子垃圾之都”。由于起初处理废物的手法十分原始,处理期间释出的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如铅、铬、锡等,已严重污染当地土壤,当地的饮用水只能由其它地方运送而来,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根据2008年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导,贵屿县的流产率比正常高出六倍,70%的儿童血含铅量亦过高[13]。再者,不当处理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流入社会中存在安全隐患,损害了社会总体利益。

3.4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拆解回收企业或者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电子废弃物来源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无法预测处理数量以及收入不稳定带来的运营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运营目标而承受损失的风险。一方面,由于回收价格难以达到消费者预期等,电子废弃物可能流入非正规回收渠道或者被滞留;另一方面,再制品的来源是电子废弃物的所有者,提前期存在不确定性[14],难以控制其生产规模、库存水平。此外,再制品的价格主要受社会认可度、商品价值等的影响,变化波动频繁,处理电子废弃物的组织或者企业难以形成稳固的市场地位,对其经营目标带来不利影响。加之市场规范的主体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市场管理上存在漏洞,不法企业有可乘之机,安全事件无法追责,影响行业整体信誉。

4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管理对策与建议

综上分析,当前广东省在处理电子废弃物方面任重而道远,构建政府主导、以企业为抓手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体系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提出以下管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处理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引。

4.1 做好最先一公里,构建依托社区的回收渠道体系

做好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回收是第一步。政府应主导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体系建设,帮助市场布局回收点,把关最先一公里。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推行社区回收资格认证,将社区设置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起点,根据资源属性、环境属性以及回收处理工艺的差异建立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分类与代码分类体系,进而推进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工作实施[15],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电子废弃物,以确保电子废弃物流向正规渠道,得到专业处理,发挥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价值。

4.2 设定从业资格,规范走街回收人员持证上岗

目前,走街串巷的回收从业人员众多,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违法收购、销赃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可制订如回收资格从业标准等相关的认证机制,组织相关资格认证考核,形成系统的行业标准体系,落实走街回收商户持证上岗,保证回收作业规范。

与此同时,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应该充分利用零散拆解个体户回收拆解经验多、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回收渠道广的优势,通过整合实现合作回收[16],增加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数量,聚集拆解行业的劳动力。同时,拆解企业可以同经销商、零售商或者回收公司合作,将回收业务进行外包,向第三方收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或者制造商将其外包给第三方公司[17],拓宽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渠道。

4.3 加大扶持力度,帮扶拆解企业健康发展

政府和行业委员会应完善对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平衡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目标责任制度以及基金补贴制度三种方式的关系,完善基金补贴政策,合理确定基金的有效区间[18],助力拆解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助力产学研,让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让商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帮助突破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再制造技术的难题。同时,社会的金融机构可以为拆解企业开展相关的融资项目,既帮助拆解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也能够实现盈利、履行社会责任。

4.4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再制品绿色消费新观念

政府和公益机构可以结合新媒体,落实有关再制品知识普及活动,切实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消费者对电子废弃物正规回收和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视,比如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定专栏节目,系统介绍再制品的生命周期;开发小视频专栏普及相关知识等。与此同时,生产销售商应该为消费者处理电子废弃物提供协助,比如为每件商品提供回收处理指南,在售卖产品的网页上提供产品回收处理方法查询等;同时,向消费者传递再制品价值的有关信息,制订合理有效权威的估值系统,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回收渠道,让消费者了解再制品的内在价值,主动接受再制品[19]。

4.5 完善售后服务,提升顾客体验

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商应该完善产品售后服务,以提升顾客的安全感,进而减轻消费者在产品更替时产生的安全、成本顾虑,比如数码产品制造商可以为顾客提供产品数据隐私保护、储存或转移内存的服务与指引,帮助消费者在丢弃或更换产品时,更加方便且快捷地实现数据转移与保护,减少更换成本。除此之外,通过推行“以旧换新”等政策,鼓励消费者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转交至指定的回收部门或者拆解企业,结合互联网提供上门拆除服务。

4.6 意识引领未来,实现付费回收新模式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愈发深入民心,未来可以借鉴消费者付费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做法。有关部门可以在引导消费者转变态度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倡导环保意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并借助垃圾分类处理收费的概念,分阶段、分地区逐步推广付费回收的制度,采用试点先行、辐射周边的模式,将消费者的二手变卖思维转变为主动付费回收思维,培养消费者“为环保 我付费”的社会意识,实现付费回收新模式。

5 结论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渐重视,如何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平衡拆解能力与拆解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电子产品消费和制造大省——广东省,在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对比广东省拆解能力与拆解需求,得出拆解能力无法适应拆解需求的结论,并针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完善回收设施体系及构建渠道、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完善政府补贴机制等建议。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共同努力,电子废弃物才能得到妥善处理,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电器废弃物广东省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漫谈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之我见
浅谈电子电器产品能效检测的质量控制技术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