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效果探讨

2021-08-20 08:33:4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假体患肢体位

李 丹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200)

临床上针对髋关节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人工髋关节指置换术,这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1]。但是手术治疗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术后假体脱位,一旦发生假体脱位,不仅要进行二次手术,而且大大打击患者治疗信心,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影响护患关系[2]。有关研究显示,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位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假体脱位,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特选取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体位管理护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相关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8.22±4.63)岁;11例股骨头坏死,10例股骨颈坏死,9例髋关节性关节炎。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9.72±3.56)岁;12例股骨头坏死,8例股骨颈坏死,10例髋关节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纳入标准:①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疾病。②有神经病史者。③有其他手术史者。

1.2 护理方法 首先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嘱咐患者注意假体脱离,并监测患者基本情况,一旦发生假体脱离要及时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管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患者行动受限,而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所以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依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且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从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为患者讲解疾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等,并告诉患者使用假体的优势,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感,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要嘱咐家属多关心和理解患者,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抵触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第二,术后护理。①转床指导: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托住患者的患肢、髋骨进行转床处理,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患者患肢外展中立位,动作要轻缓、稳固,不能牵拉,搬动患者要将患者整个患肢和髋关节托起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术后麻醉效果还没有完全退去,患者伴有肌肉松弛和感觉迟钝的症状,比较容易引起假体脱位情况。给患者检查尽量要在床边进行,预防出现不良情况导致假体脱落。②体位管理:首先用垫子将患者术侧下肢垫高20 cm,同时在两腿之间放外展梯型枕,同时使用U型防垂足垫,患者的脚放置在U型防垂足垫的凹陷内,使患者足趾和足部保持背伸位,并利用弹性的约束带将患者患肢小腿、踝部、大腿以及外展梯形枕都做好固定,以便使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体。同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熟睡后的情况,因为患者熟睡后无意识的动作比较容易引发患肢体位不良而导致假体脱位。③康复训练:麻醉效果消失后,嘱咐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和肌肉练习,注意训练强度要适中,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训练频率:每日3次,每次20 min。同时依据患者康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患者身体明显恢复后,可以安排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以及在步行器的协助下进行行走锻炼,训练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全程陪护,预防出现意外引起假体脱位。④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保护好手术关节部位,避免不良体位,睡觉时尽量不要交叉双腿,离床时保持患者患肢外展位,预防假体脱位。并告诉患者出院1个月内会有人员做随访,频率为1次/周;2~6个月,每月1次,,并对患者活动评估进行指导,了解患者遵医情况。

1.3 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假体脱位、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患者髋关节功能以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均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假体脱位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假体脱位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3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8例,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66.67%;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可能与安防不恰当、假体选择不合适等因素有关,而且体位管理不当也会引发术后假体脱位情况的出现[3]。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的情况,患者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矫正,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容易导致患者对治疗没有信心,增加治疗费用等问题[4]。有关数据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落率大概是0.20%~6.20%,很多患者假体脱落出现在术后1个月左右,发生假体脱落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位护理不恰当,比如翻身、卧姿等不正确都会导致假体脱落,另外早期功能训练不当也是导致假体脱落的主要原因[5-6]。所以,临床上必须要重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管理,预防假体脱位并发症的出现。常规护理情况下,对患者假体脱位的护理不是太关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而近几年采用的体位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假体脱位的出现[7]。

体位护理管理从术前就开始对患者进行干预,让患者了解更多有关假体脱位的知识,并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感,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发挥术前预防作用[8-9]。手术结束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转床,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体位护理,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正确翻身,使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肢体体位[10];另外要密切观察患者熟睡后的体位,预防患者睡着后无意识肢体摆放不当而发生假体脱落情况[11];且患者大便时医护人员应该抬起其臀部,并由患者的健侧放入便盆,这个过程动作要尽量轻柔,预防碰触到患者患肢而影响患者假体固定。同时要指导患者循环渐进的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肌肉张力,预防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情况,促进患者患肢关节早日康复[12]。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家属在家中协助患者正确翻身,并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肢体体位,同时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强肢体训练,告诉患者预防假体脱位的重要性和其他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出现紧急情况要立即就医,预防病情加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行为、假体脱位、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体位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患者术后假体脱位情况的出现,并提高护理满意度;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体位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患者关节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位管理护理,能够从多方面预防患者假体脱位,促进患者关节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假体患肢体位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16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