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欧阳春晖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在消化科门诊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有共同的症状表述:一旦食用生冷食物或者辛辣食物就會立刻出现腹痛,排便急迫感,大便不成形,排便后症状可以缓解,不影响食欲,不影响体重,常伴有睡眠不佳;有的病人或是反复便秘,或者一会儿腹泻,一会儿便秘。这样的患者往往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阳性发现,病人却常常担心有隐性疾病而辗转多家医院重复检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持续时间短。这时候我们会给病人下IBS的诊断。
经常会有IBS的患者说“医生医生,我肚子又胀了”“医生医生,我肚子又痛了”“医生医生,我又拉稀了”“医生医生,我又解不出大便了”……有的患者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吃了那么多的药,还是有症状啊”“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没”等。当然,IBS的药物治疗很重要,但国外及国内专家们认为,在导致IBS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人体的脑-肠功能的紊乱,因此提出,除了规范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心理的调整。
这里说的生活方式是指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如吸烟、饮酒、饮茶、早餐习惯、饮食因素、睡眠情况、运动情况等。“烟瘾者”经常会标榜“每天能抽烟,快活似神仙”来误导或蛊惑他人,但吸烟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除了严重危害自身健康,导致肺癌及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等发生风险增高外,也对周围吸入二手烟的家人、朋友的健康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在这里呼吁大家不要吸烟、不要吸烟、不要吸烟(重要事情说三遍)。饮酒、喝茶是很多人的心头好,认为可以渲染气氛、陶冶情操,但是大量的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胃出血、胃癌的发生。长期饮用浓茶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那么,吸烟、饮酒、茶与IBS的关系怎么样呢?有学者对105例IBS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吸烟、饮酒、饮茶均易导致IBS症状发生,其中饮酒、饮茶更易引起腹泻型IBS(IBS-D)发生。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可兴奋交感神经,进而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产生IBS症状;而饮酒、饮茶可以破坏肠道上皮细胞,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肠道运动及吸收障碍,诱发或加重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良好的早餐习惯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降低胃部疾病和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外,也可以帮助IBS患者改善症状。一项基于大规模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有良好早餐习惯的人群IBS发生率同无早餐习惯人群相比明显降低。对于IBS人群,保持良好的早餐习惯更容易帮助控制IBS症状。
饮食种类在IBS症状的诱发和缓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不同的饮食具有不同的调节胃肠道运动的作用。有研究发现,高脂食物可以通过刺激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导致胃肠运动加快,从而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特别是引起IBS-腹泻型症状加重。其次,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食物不耐受存在差异。我们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别人吃牛肉没啥不适,而自己一吃牛肉就会出现腹痛、腹泻。这种现象在IBS人群更为常见。就大部分IBS人群而言,蔬菜水果是保护因素,可能因为蔬菜水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肠道毒素代谢,缓解IBS症状。但也有少数IBS患者不能耐受某些蔬菜、水果,进食后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对牛奶不耐受,饮牛奶后出现明显腹胀、腹痛,可能是因为缺乏乳糖酶,乳糖在小肠不被分解和吸收,到结肠后产生气体,引起胃肠道症状。此外,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凉菜等)、辛辣食物等均可能诱发IBS症状。可能原因为生冷食物和辛辣食物均可刺激胃肠道,增加其神经敏感性,诱发胃肠道功能紊乱。总而言之,IBS患者需要个体化饮食,详细记录食物种类(为帮助患者记录,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饮食日记表格,见表1),帮助找到可能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食物,避免再次进食可疑食物。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对IBS症状的控制也有帮助。充足的睡眠除了身体放松休息外,也让胃肠道处于休息状态,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体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IBS症状。国外一项研究显示,IBS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帮助减轻IBS症状,特别对于IBS便秘型更为明显。但过度的运动反而会诱发或加重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
寒冷的冬季,IBS患者的保暖非常重要。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受凉、感冒后容易出现腹痛、拉稀,一方面是天冷的时候容易发生胃肠道感染而诱发IBS症状,另一方面,寒冷的刺激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道功能紊乱。
心理的调节也是IBS治疗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心情好的时候做事都容易成功些”“我一紧张就胃疼”“每次一考试,总想着先去解大便”等,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体现。那么,IBS的患者怎么进行心理调节呢?
首先,对IBS这个疾病了解了,熟悉了,就不怕了。IBS的本质是一种功能性肠病,是和器质性疾病相对应的。相信很多IBS患者在确诊之前因为腹痛、腹泻、排便困难而担惊受怕,甚至产生“是不是得癌症了”“是不是活不久了”等想法,直到去医院诊治才明白是IBS,不是癌症,而是一种不会影响人的寿命、不会使人死亡、可以治好的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IBS具有复发性,受饮食、环境、心理等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症状复发。但也不要太担心,继续治疗就行。一项国外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IBS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健康人群。焦虑和抑郁在IBS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且精神症状与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均呈正相关。而我国的调查研究发现,IB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恐惧、悲观,情绪波动大、认知不足,精神衰弱、意志力低、失眠多梦等。
心理调节的第二步是学会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工作之余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读书、看电影、养花草植物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要多和周围的朋友交流、相处,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调节的第三步,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充分的沟通交流是彼此信任的基础。信任医生,坚持治疗,是IBS症状控制的重要因素。
心理调节的第四步,出现了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要及时和心理专科医生取得联系,加用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以有效帮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