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邀请王春华老师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共读好书。王春华老师有几十年的学前教育实践和教研经验,从2013年起开始绘本阅读的行动研究。她带着绘本,走进全国很多所幼儿园和孩子们共读。每一次共读,她都耐心地记录下孩子们在阅读时的真实状态,用心灵去回味、升华,又把它细化在下一次的共读中。她著有《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一书,她就是孩子们口中的“书婆婆”。希望书婆婆的儿童观和亲子阅读理念能够对您有所启发,更重要的是,希望您能在亲子共读中尽情体验绘本散发的强大魅力。
本期,我们跟着书婆婆一起来读本刊的原创绘本故事《幸福的小房子》。大家可以对照前面的故事阅读本篇文章。
一、孩子眼中的幸福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儿童会对幸福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受?在共读之前,我组织了一场关于“幸福”的讨论,参加讨论的孩子有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年龄段。孩子们对“幸福”并不陌生,但对幸福的理解趋于多元。我白描式地记录了他们的理解并整理如下:
二、关于幸福的共读
在讨论“幸福”之后的第二天,我和孩子们以及家长和老师共读了《幸福的小房子》。
我刚读完故事,孩子们就窃窃私语。
“你看,每个人的幸福是有颜色的。”
“小熊的幸福是黄色——那是蜂蜜。”
“小狗的幸福是橙色——那是温暖的怀抱。”
“鼹鼠的幸福是黄色和粉色的——那是花的颜色。”
“小房子的幸福白天是五颜六色的,晚上是黄色的。”
孩子们从图中发现“幸福是有颜色的”,并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同伴的思考和表达,这种感染式的学习本身是有颜色的,突然间,我觉得眼前的阅读时刻仿佛也有了颜色。
这样的阅读情景再一次证明,绘本是学前儿童阅读的最好材料。它以大量的视觉图像信息紧紧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以图像和简单的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向儿童传递着多种信息。深度阅读的儿童读图并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是能抓住图中某些视觉关键点,找出隐藏信息,给出自己的理解。共讀的孩子们在读图的基础上总结出“幸福是有颜色的”,似乎他们就是哲学家、文学家。
在反复阅读之后,一个孩子说:“其实小房子一开始就是幸福的呀!”
“说说你的想法。”我笑着鼓励他。
“他每天都能看见白云和小鸟,这不就很幸福吗?我要是每天都能看见白云和小鸟,我就很幸福。”孩子的反问和例证式的表达,着实让大家信服,引发了其他孩子的交流。
“是的,我很喜欢第18~19页。你看小鸟在飞,小房子里飘出很多线条,就像和小鸟在一起跳舞,小房子确实一开始就是幸福的。”
“我最喜欢第20~21页。很美,看起来很欢乐,像剧场一样,小房子在看戏就是幸福呀。”
“我喜欢第22~23页。很温暖,风儿就像妈妈的手在抚摸着小房子,特别幸福。”
“我喜欢第24~25页。小房子在用烟囱闻花香。”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共读中的孩子们用这样富有哲理的观点帮助成人多角度地构建幸福世界。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用心感受幸福,用心品味幸福的味道。
这是在故事的最后一页,孩子们发现的“秘密”。
“有心就能感受到幸福。小房子变得有心了,你看小房子被心包着。”
一个孩子站起来反驳:“房子明明是没有心的,房子是水泥、砖头盖起来,水泥和砖头没有心,房子更没有心呀。”孩子们一下子都安静下来,把头转向我。我笑着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再看看书,到故事里去找找答案。”
我在多年的共读中发现,和孩子一起讨论绘本,一定会出现走走停停的状况。一般状况下,我会及时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回文本,孩子在独立理解文本之后再行讨论。同时我注重从讨论的本意出发——相互学习,而不是把我的主观意见灌输给孩子们。我也会及时小结,是为了保持讨论的连贯性,保持大人和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和自信,这样的共读是“活”的。
翻看故事后,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小房子感觉到幸福是因为感受到小姑娘一家的爱,这颗心是小姑娘给的。”其他孩子也呼应着:“也可能是小姑娘的爸爸给的。”“也可能是小姑娘的妈妈给的。”
又有一个孩子说:“水泥是没有心的,但是房子是工程师盖的,工程师是有心的。”
还有一个孩子说:“故事的最后一页,我看到星星在眨眼,月亮在笑,他们好像也是有心的。”
“我有一颗心。”
“我们小朋友每人都有一颗心。”
突然班上的刘老师(怀孕中)说:“我现在一个身体有两颗心哎!”孩子们一下子都跑到刘老师身边,摸着刘老师的肚子,有的孩子竟然把耳朵贴在刘老师的肚子上。
“刘老师,你肚子里的小宝宝也有一颗心呀?”
“我听到小宝宝的心跳啦!也是嘭——嘭——嘭的。”
“刘老师的宝宝也有心,他也能感受到幸福。”
“刘老师,你爱你肚子里的宝宝吗?”
“刘老师,我们也爱你肚子里的宝宝。”
刘老师一边抹着泪,一边说:“我爱我的宝宝,我也爱你们。”在场的家长和老师感动不已。
这期间,表面上好像我什么也没有做,一切都自然地发生了。其实,我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们拥有阅读的主动权;我真诚地倾听孩子,孩子们拥有阅读和表达的热情;我切实地协助孩子,孩子们在解读绘本中构建多角度的幸福世界。
三、关于幸福的延展
随着共读讨论的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也多元了。有个孩子向我发问:“书婆婆,你的幸福是什么?”我笑着回答:“和你们一起读书讲故事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们都说:“和书婆婆一起读故事,我也幸福。”
这时候,有个孩子说:“我觉得玩玩具的时候,玩具也是幸福的。”一个家长问:“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孩子回答道:“因为我在玩玩具的时候,玩具也会有心的,玩具不就幸福了嘛!”一个孩子接着说:“我很幸福是因为妈妈给我生了个弟弟。没有弟弟,我自己一个人长大,就像小房子,只有小鸟和白云的陪伴,小房子觉得不幸福。但是小姑娘住到房子之后,小房子觉得幸福了。我有弟弟陪伴,我也不会孤单,我就幸福了呀。”我注意到,这个孩子在说这段话之前,是一直盯着画面看的,然后突然举起手,说出了这一大段的话。他的妈妈很感动,她说:“书婆婆,共读太有魔力了,我的孩子只有5岁,他能知道陪伴就是幸福。我一定要坚持和孩子共读。”
让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最大的幸福是新冠病毒快快死掉,就没人生病,我们就会健康,我的爸爸就会多在家陪我了。”
孩子们从和书婆婆共读是幸福的,想到被玩的玩具也是幸福的;从小房子有小姑娘陪伴是幸福的,延展到自己有了小弟弟的陪伴是幸福的,甚至期待新冠病毒快快死掉,爸爸就能多多陪伴的讨论,震撼到成人,体现共读的价值和魅力。
共读结束后的当天下午,我收到孩子们关于幸福的绘画作品。我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挑选出以下四幅,展示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