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的内容重组与教学方式选择

2021-08-19 08:18王学林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8期

王学林

摘 要 通过对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教学价值的分析,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聚合、统整、互联、融通等方法进行重组,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选择体悟式、情境式、任务式、浸润式等学习方式,让“语文园地”教學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语文园地” 内容重组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科学安排(见表1),不同学段栏目安排采用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新增、有退出、有强化、有弱化,凸显了“语文园地”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功能。

“语文园地”置于每个单元末,栏目的设置在于回顾总结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聚焦于单元人文主题的提升与语文要素的落实,前后联通,形成了靶向单元目标的一体化设计,着力于单元知识的总结提炼、迁移实践与拓展延伸,让整组单元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有力地助推教学走向整合;“语文园地”将单元训练要素中关键的知识点通过栏目的设置、内容的选编,巧妙地进行阶段性梳理与总结,明晰地予以强化训练,隐蓄地建构了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体系,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语文园地”努力将“记忆为主”的陈述性知识变为“运用为上”的程序性知识,实践的全面多元有力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1]。“语文园地”的编写创新之妙,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学习方式上,都为学生营建了一个极具兼容性的语文实践集中训练乐园。

一、“语文园地”教学内容重组

“语文园地”围绕单元训练核心任务与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结构作了系统的编排,根据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采用聚合、统整、互联、融通的方法构建训练逻辑形式,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从而优化教学,增聚教学效益。

1.栏目间注重聚合

“语文园地”各栏目间往往围绕单元教学重点与训练要素安排实践项目,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园地”栏目间的联系点,聚合栏目,构建训练主线,形成教学合力。

(1)整体聚合。“语文园地”遵循学生知识习得与建构规律安排训练栏目,循序渐进培养语文能力。教师需要利用园地栏目间的显性联系,进行栏目间聚合。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词句段运用”要求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是对“想象画面”方法的迁移运用;“日积月累”是积累“富有想象画面感”典型的古诗《鹿柴》。三个栏目围绕“想象画面”进行聚合,有层次地进行学习实践。

(2)部分聚合。低段的一些“语文园地”栏目间的联系不明显,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部分栏目间存在隐性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具有联系的栏目,然后进行“小聚合”。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字词句运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4种表情图,要求学生说、写自己曾经有过的心情。教师可以在“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这两个栏目学完后,开展识字比赛,而后在“字词句运用”栏目表达比赛的心情。

2.单元间实施统整

“语文园地”承载着对前面板块学习的回顾与总结、迁移与拓展的功能。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深度了解每一板块的教学内容与“语文园地”各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重组、整合,形成单元一体化教学。

(1)顺向统整。按照常规教学,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是按教材单元编写的顺序从前往后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熟悉“语文园地”栏目中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在文本、口语交际、习作板块教学时,嵌入其中,即“课文—园地”的模式,系统化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形成统整。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日积月累”可以移到《要下雨了》这一课提前教学,因为《要下雨了》这一课讲的就是动物们在大雨将至前的表现,恰巧可以与“日积月累”中的气象谚语联系起来。这样教学一方面拓展了选文内容,学生的学习得到延展与深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气象谚语的生涩教学,教学节奏也显得疏密有致,易于把握。

(2)逆向统整。“语文园地”可以理解成语文学习的“助学系统”,是对单元语文知识、能力学习的“弥补巩固”。在教学时,可以把园地前面的文本板块与习作板块作为栏目训练学习的资源,适时复现,即“园地—课文”模式,形成教学互补。如教学“交流平台”,可以根据交流的要点,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单元训练要素的再学习、再理解,形成“学习—总结—学习”互动模式。在“词句段运用”教学中,可以根据言语实践训练的内容,复现前面相关文本的典型言语范式,或者回顾口语交际与习作中的语言现象,形成关联。

3.园地间进行互联

“语文园地”中知识与能力训练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上一次学习的延续,在“这一次”之后还会有“后续安排”。所以教学时应“瞻前顾后”,关注园地间“共同元素”的“互联”,了解把握教学的原起点,预见下一步的发展点,夯实本次的训练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学习“梯次”。

(1)纵向互联。“语文园地”教学要宏观把握知识与能力教学的目标序列,明晰知识与能力的学段发展目标、年级发展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精准定位“语文园地”中每一次教学的“坐标点”,按照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给定的纵向训练路径实施精准教学,以期形成学生能力长期发展的路径。以“交流平台”中“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为例,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依次进行了“文章基本的概括方法”“长文章概括的方法”“不同类型文章运用的概括方法”梯次训练安排,最终形成概括能力。教学中可以展开纵向联系,避免出现教学“越位”或目标“错位”。

(2)横向互联。每一册统编语文教材,都有其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的重点。通过横向了解“语文园地”中知识与训练内容的关联,有利于实现知识结构化,形成“语文园地”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横向板块图。如五年级下册在“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围绕“把情景写具体”在不同园地间安排了“根据词语写情景”“根据情景猜人物”“运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写好情景”“利用体验写情景”“加入感受表现动静之美”“运用比喻或拟人写情景”等训练,在教学实施时加强这些栏目的联系,能够让每一次学习都有基础,每一次训练都得到提升。

4.学科间推进融通

“语文园地”的编排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了一个拓展与延伸的平台,极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园地”栏目的特点,设计出语文与其他学科跨界“融通”的语文学习情境,让语文学习走向开放。

(1)内容融通。“语文园地”内容丰富,包含思政教育、自然科学、劳动教育、艺术审美等诸多领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其教学内容的联系,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如“我爱阅读”中的“剪窗花”“手影戏”等栏目是与艺术课程的融通;“词句段运用”安排的“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可以和劳动教育课程融通;“日积月累”中“节气歌”“谚语”可以与科学课程融通,古诗文、名言警句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通……

(2)技能融通。“语文园地”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每一项学习实践,是多项综合能力的参与,彼此之间也可以融通。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忆江南》时可以安排这些活动:喜欢朗诵的同学给大家朗诵描写春天的诗文;喜欢书法的同学展示书法作品;喜欢画画的同学为描绘春天的诗句或对联配上的图画;喜欢唱歌的同学进行春天歌曲“我爱记歌词”活动。

二、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教学方式选择

“语文园地”内容丰富,实践方式多元,需要遵循各板块的学习规律,精选适切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园地”教学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1.倡导“体悟式”教学

“语文园地”是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习得”,讲究“体悟”。“体悟,顾名思义‘有所体察而领悟,‘体是前提,是基础,是触发。‘悟是核心,是目的,是旨归,是境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2]。这种“体悟式”学习追求的是对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自主建构。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交流平台”“展示台”等栏目教学,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之时,对文本中的语文训练要素与学习方法形成理解,有所“体会明察”,有所“心领神会”,在交流中彼此点醒顿悟,内化于心,在日常学习中才能自觉地实践运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形成能力,养成习惯。

2.营建“情境式”教学

“语文园地”力显生活的踪影,把知识与技能学习蕴藏在生活情境之中。这种强化知识运用的学习,理应营建“情境式”教学,赋予知识本身价值与生命。“语文园地”在内容编写上创设了诸多情境。如“识字加油站”在第一学段安排了“课程表”“亲属称谓”“职业名称”“身体部位”“课外活动”“交通工具”“车票”“玩具名称”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情境识字,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字词句运用”栏目安排了“体会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迎上去、追上去;穿衣裳、披红袍;甩甩头、摇摇头”,借助“表演”创设“情境”体会词语的差别。此外,还可以根据园地栏目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如“日积月累”可以创设“最强大脑”“诗词大会”等活动形式,“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可以开设“读书存折”阅读活动,“书写提示”举行书写作品展,“词句段的运用”安排技能比拼、表达闯关晋级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3.实施“任务式”教学

“园地”本意为“开展活动的场地”,可见“语文园地”强调的是语文“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质与效,教师要设计好学习活动的“任务群”,在“任务驱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语文园地”在第二、三学段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固定栏目,围绕单元学习重点,开展任务式学习,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与形成。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总结回顾了“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围绕例句,让学生进行动静之美仿写,“日积月累”《乡村四月》古诗呈现的乡村动静之美的画面,三者之间形成了“唤醒感受,交流体会—迁移运用,学习表达—综合运用,品鉴玄妙”的任务式学习。此外还可以根据栏目设置任务式学习,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识字加油站”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设计三个活动任务:一是帮助东东认识课程表;二是和东东一起体验小学生活;三是和东东一起分享收获。让三个学习任务成为“识字”活动的“引擎”,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4.坚持“浸润式”教学

“语文园地”在栏目设置上把“书写提示”与“日积月累”贯穿于统编教材全册,“书写提示”提醒教师要将书写指导渗透在日常写字指导的全过程中,“日积月累”重视学生文化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重视熏陶感染的作用。第一学段把“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栏目贯穿始终,指向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阅读习惯的养成。以上栏目设置与编排提示了语文学习是一個长期累积的过程。“浸润式”学习方式符合栏目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审美趣味,形成崇高人格。

“语文园地”有其明确的教学目的、开放的教学内容、个性的学习方式、开阔的教学时空,需要我们共同关注,打开“语文园地”教学的意义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思婷.部编本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19:30.

[2] 李霞.语文体悟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36.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