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
初見李健,给人感觉是沉稳、低调。自2011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来,李健始终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非遗推广新路径。他创办“艺贝派”美学空间,将非遗项目转换为手工体验及课程培训,让非遗逐步走向生活。
2011年6月11日,江西非遗项目首次走进洪客隆商场进行展示展演,精细的竹雕、绚丽的剪纸、多彩的瓷器……参展的非遗产品深深吸引了市民的关注,也吸引了在洪客隆做市场推广工作的李健。当时,他的工作是将非遗产品在洪客隆八一广场店和中山路店进行展示,非遗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李健转行到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正式接触文化产业。不久后,东湖区为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以“赣”文化为核心的本土非遗特色项目,与省文化厅合作建设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树林展示馆”,李健则负责展馆的推广,而后担任第二任馆长,带领19人的团队运营展馆。
江西是文化大省,有着瑰丽多姿的文化底蕴,非遗资源更是丰富多彩。随着对非遗的深入了解,李健逐渐感受到非遗之美。为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李健和团队走访考察外省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园,开发了近50个手工体验项目,其中多以非遗项目体验为主,如油纸伞绘画、陶瓷拉坯、活字印刷、版画雕刻等。通过提炼项目的制作环节,让消费者参与简易制作,并辅以非遗知识讲解。此后,越来越多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开始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这其实是‘艺贝派美学空间最早的雏形”李健说。2017年,李健决定创业,他与两名合作伙伴在8090梦工厂创办“艺贝派”美学空间,主要以传承和推广非遗项目为主,打造集非遗体验、课程培训、活动交流、非遗工艺品销售于一体的平台。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学习等方式,让大众零距离感受非遗与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培养热爱传统手工艺的人群,用符合现代青年人审美设计,把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生活,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及文化产业发展。
有实践表明,由于非遗传承人产品市场化能力弱,一些非遗项目、门类受内容特点或表现形式的限制,在技艺传授、生产制作、宣传展示、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自创办以来,李健不断创新思路,活化非遗利用方式,拓展非遗项目普及渠道,围绕江西本土的传统文化,挖掘和开发了几十项手工项目。他研发以非遗为主题的课程项目,开展传统手工艺课程和非遗课堂,输送到学校、幼儿园、文化馆、社区等公共场所,向大众推广传授传统手工艺。同时,多次开展“艺术课程支教”公益活动,每年组织或参与各类社会性活动近20余场,社会效应显著。
回忆前两年顺风顺水的创业经历,李健坦言是幸运的。然而,2019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合作伙伴相继退出,给李健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疫情不能聚集,客流量没有以前多了,很多业务被迫中断。”李健表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艺贝派”转变运营模式,改为“上门服务”,如与江西省妇女儿童中心合作文化艺术体验课,与南大幼儿园合作延时课等。今年,“艺贝派”还开辟新领域,打造一粟东篱艺术餐厅,将美食与传统文化融合。“或许我的这份坚守来自于我的父母,他们是军医,我自小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精神就是不轻易放弃。”尽管当时很困难,但对待这份事业,李健仍热情不减。
12月12日,南昌市文广新旅局根据《南昌市“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 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对拟定的10个“非遗工坊”和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进行公示,李健的“艺贝派”美学空间位列其中,拟入选2021年南昌市“传统工艺工作站”。
“艺贝派”美学空间,让非遗回归生活在当代社会再现活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玩转非遗,共享非遗成果。“对于未来,我充满信心,也期待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让江西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认可和喜爱”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