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文
(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4)
针对印池水下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池水变质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经现场查勘,取样检测分析确定:印池水环境恶化是底泥内源污染所造成的,而水下大量的污泥淤积才是造成问题的根本。要改善印池以上存在的问题,清除底泥淤积迫在眉睫。只有清除底泥污染源,才能够持续维持池水面积,保障蓄水总量,有效提升池区水体质量,不断改善水环境,消除公园运行安全隐患,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清除印池入水口水下淤积,可为正常引水创造条件,也可为整个印池水下清淤积累经验。
印池公园于2011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6.25万m2。印池取水主要来自于沮河,入水口设置在印池西南角,排水口设置在印池东南角,水流自流出入,水面20万m2。印池入水口处淤积情况日益严重,水质浑浊,部分区域已长满草类植物。
印池公园存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一是水下淤积严重,进入池内水流不畅;二是池水变质,水环境恶化。印池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园周边游客及市民休闲、游玩和健身,也有损于黄帝陵景区的整体形象。
沮河为北洛河右岸支流,发源于陕甘交界子午岭东麓沮源关,由西向东在黄陵县桥山镇境内附近汇入北洛河,流域面积2488 km2,干流长140 km,河道平均比降3.00‰。沮河流域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900 m~1400 m,流域植被良好,黄陵县城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0.6%,其中桥山林区覆盖率达98.1%。地形以店头~建庄联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川塬区,沟壑纵横,沮河谷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基岩出露,阶地发育,谷道较宽,一般为300 m~500 m,海拔1000 m~1100 m左右。西部为土石山区,三面环山,南有双庙梁,北有蛐蜒岭,西有子午岭,一般海拔1200 m~1600 m,最高峰双庙梁海拔1763 m。主要支流包括:大东沟、燕尾沟、丁字沟、柳芽川、西沟、蛾儿沟、神仙沟、杀人沟、百药沟、李章河、淤泥河、建庄川等。
黄帝陵印池公园水源来自于咀河,取水断面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2269 km2,河道长度为135.54 km,河道平均比降为3.02‰。
由于印池公园位置与黄陵水文站位置较近,水文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相差小于5%,根据《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相关规定,印池取水断面处径流量可直接采用黄陵水文站计算数据。
根据沮河黄陵水文站1967年~2013年天然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按矩法初步估算统计参数,然后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可得适线后黄陵站的统计参数见表1。
表1 沮河黄陵站年径流特征值表 单位:亿m3
印池公园由于淤积现状存水量大约40万m3,根据上述计算在P=95%的保证率下,日均来水量为11.78万m3,完全满足印池需水量要求。
印池公园作为黄帝陵景区的一部分,景区内设施配套到位,环境优美,功能多样,更是市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池区清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环境友好
清淤不应扰动周边水体和底泥,底泥输送和污泥堆放处置必须保障安全、环保,避免二次污染;清淤过程不破坏池区周边环境,不影响游客和市民正常游览、休闲活动,保障环境友好和谐。
2)坚持以池为本
清淤过程中不放空池水,始终保持正常水面,维持正常蓄水位和蓄水量,不形成干池。既维护园区水生态环境,达到增水量、保水面、护水质的多重目的,又必须保障印池公园正常运营。
3)坚持经济高效
应用清淤新技术、新工法,克服机械加人工的传统作业方式的弊端,适应景区施工要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保障高效、安全,保证工期要求。
印池公园清淤平面尺度、深度按施工要求和水域冲淤情况设计,本次主要是在印池内进行清淤和疏挖工程,印池平面位置不变。根据印池现状情况,治理范围不扩大,不影响印池水域岸线。
随着清淤疏浚技术的发展,清淤施工已经从传统的人工清淤逐步转向高度集约化、一体化的环保清淤。原始清淤办法需要排空池中水,依靠自然蒸发淤泥水分,蒸发过程中淤泥散发难闻气味极大影响周边环境,而且工期无法保证。目前,清淤设备不断创新,清淤工法不断完善,清淤技术更加可靠。针对不同工况,最常用清淤技术方式主要有干挖清淤、水利冲挖清淤和水下清淤三种。
(1)干挖清淤
干挖清淤是作业区排干水后,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挖出的淤泥直接由渣土车外运或者置于岸上的临时堆放点,这种方案清淤彻底,质量易于保证且对技术要求不高,产生淤泥含水率低,易于后续处理,但效率较低,工期难以保障,且影响公园正常运营,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2)水力冲挖清淤
水力冲挖清淤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冲刷底泥,将底泥扰动成泥浆,流动的泥浆汇集到事先设置好的低洼区,由泥泵吸取、管道输送,将泥浆输送至岸上的堆场或集浆池内。水力冲挖具有机具简单,输送方便,施工成本低的特点,但这种方法形成的泥浆浓度低,为后续处理增加了难度,施工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低,工期长。
(3)水下清淤
水下清淤一般包括:抓斗式清淤、斗轮式清淤和绞吸式清淤等几种方法。抓斗式挖泥船对于极软弱的底泥,容易造成表层浮泥经搅动后又重新回到水体之中;斗轮式清淤在清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扩散,逃淤、回淤情况严重,淤泥清除率在50%左右,清淤不够彻底,容易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绞吸式清淤是一个挖、运、吹一体化施工的过程,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泥,不会产生泥浆散落或泄露,且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同时采用GPS和回声探测仪进行施工控制,可提高施工精度。
结合印池清淤工程特点,绞吸式水下清淤相对比较适用。
淤泥处置是河湖清淤的重要环节,根据印池现场查勘,水下淤泥处置拟采用两种方式。
方案一:淤泥就近处置
经过现场踏勘,印池公园进水口处西北200 m处有一人工池塘,水深3 m,面积约3404.9 m2,将其作为最终淤泥堆场,可以沉淀存放约8000 m3堆泥。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水下绞吸作业,可以直接将泥浆输送至人工池塘,然后加入絮凝剂,加速淤泥沉淀,达到就近处置的目的。
(1)修筑沉淀池。利用人工水塘进行淤泥堆放,在水塘出水口处利用编织袋构筑长20 m,高度3 m,底宽4 m,上宽2 m梯形围堰;排干塘内存水;拆除原有设备等,清理完成后将水塘作为最终淤泥堆场。
(2)淤泥输送。根据印池底泥淤积情况,按照实际工况和区位,绞吸池底污泥,运用密封管道直接输送至堆泥场地。
(3)上清液回收。利用水泵对沉淀池上清液抽回湖内再次利用,淤泥沉淀固化。
(4)淤泥堆场整理。彻底清除区域底泥后,使人工水塘沉淀约2.5 m基础泥层,为来年种植观赏荷花,形成新的景观点打下基础。
主要优点:①施工效率高;②成本小;③工期短;④避免了外运过程污染;⑤无需要堆场,减少了占地赔偿,避免了二次污染。
主要缺点:利用弃置人工池塘作为沉淀池堆放淤泥,需要管理单位协调。
方案二:淤泥外运
利用脱水机械进行淤泥脱水固化后,装入封闭式卡车内集中外运到指定填埋场进行消纳处理。在运送淤泥时,随时派人将道路上洒落的淤泥清扫干净。
(1)修筑沉淀池。用于加药搅拌。
(2)机械脱水固化。管输至板框压滤机或叠螺离心压滤机,进行脱水固化,形成泥饼。
(3)泥饼外运。利用专用车辆将脱水固化后的泥饼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填埋。
(4)恢复场地。撤离机械,拆除沉淀池,恢复绿植。
主要优点:①技术方案成熟;②避免了二次污染。
主要缺点:①成本高;②工艺复杂,工期长;③弃运场地需要占地赔偿;④夜间运输扰民较为严重。
上述两种处理方案比较,印池淤泥处置推荐采用方案一,即利用印池进水口西北方向的人工池塘就地进行淤泥处置。
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印池清淤的有效、高效进行,又要解决淤泥堆放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并且减小工程对周边环境及游客参观的影响,故经过现场踏勘及清淤方案和淤泥处置方案比选,推荐采用水下绞吸清淤,淤泥就近处置的方案。
印池在黄帝陵景区位置重要,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当地政府依托资源、挖掘内涵,高起点、大手笔地着力打造的以拓展旅游范围、丰富游览内容的文化旅游亮点项目;也是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工程;更是服务黄陵市民休闲、健身,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工程。印池公园清淤工程的实施能够保障公园正常运行,有利于黄帝陵景区整体形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