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1-08-18 07:43吴永斌汤文慧
中国马铃薯 2021年3期
关键词:晚疫病晚熟马铃薯

吴永斌,汤文慧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庄浪 744699)

甘肃省陇东地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区,区内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1-3],是甘肃省马铃薯优势主产区,马铃薯一直是当地群众增产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4]。近年来,区内以‘克新2号’为早熟主栽品种,以‘庄薯3号’为晚熟主载品种,年种植规模达3.34万hm2以上。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栽品种数量少、类型单一,增产潜力不高,加之品种退化和干旱胁迫,产量难以持续提高,给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于2018 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育种单位引进不同类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种18 个,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陇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增产增值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按不同类型分二组。早熟组供试品种共8个,分别为‘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9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和‘中薯13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华颂7号’和‘华颂11号’(华颂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以本地主栽早熟品种‘克新2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选育,该品种为中熟品种,但在本区域表现为偏早熟)为对照(CK1)进行比较;晚熟组供试品种共10个,分别为‘中薯18号’和‘中薯1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9号’和‘陇薯11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宁薯16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选育),‘DS8’(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天薯11号’(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庄薯4号’(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以本地主栽晚熟品种‘庄薯3号’(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为对照(CK2)进行比较。

参试材料包括:黑色地膜0.01 mm×120 cm(甘肃省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尿素(N 46%,中国石化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普通过磷酸钙(P2O512%,甘肃省白银磷盐化工厂生产),硫酸钾(K2O 33%,甘肃省白银丰宝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分早熟组和晚熟组实施,田间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采用全膜垄作穴播栽培模式种植[5],小区面积33 m2(5.5 m × 6 m),每小区5垄,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穴距33 cm,种植密度54 000株/hm2,黑色地膜全覆盖。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实施,海拔1 938 m,年均气温7.9 ℃,年降水量482.7 mm,试验地为旱地梯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匀[6],黑垆土,前茬作物为小麦。播前底施土肥45 0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钙750 kg/hm2,硫 酸 钾150 kg/hm2,现蕾期追施尿素75 kg/hm2。其他管理同当地大田。2018 年4 月22 日机械覆膜,4 月28 日人工播种,10月4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

试验期内,观察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7],记载晚疫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实产。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高峰期,每小区按5点取样,每点取2株,共10株,调查全部叶片严重度(%),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

晚疫病严重度按5级[8]分级标准统计,即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0%;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1%~5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1.5 数据处理

试验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处理数据,用DPS 7.05系统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的8 个早熟品种生育期适中,在63~99 d,除‘华颂7号’与对照品种‘克新2号’同期成熟外,其余品种均早于对照品种‘克新2号’10~36 d成熟;参试的10 个马铃薯晚熟品种的生育期在118~135 d,在庄浪县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中薯18号’‘中薯19 号’和‘DS8’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晚6~10 d 成熟,‘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9号’‘天薯11号’和‘庄薯4号’与对照品种‘庄薯3号’同期成熟,‘陇薯11号’和‘宁薯16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提早2~7 d成熟(表1)。

表1 参试马铃薯各品种生育期Table 1 Growing stages for various tested varieties

2.2 晚疫病抗性

参试的18 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晚疫病发生,但发病时间与病情指数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其中,早熟品种‘中薯3 号’‘中薯5 号’‘中薯9 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和‘中薯13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发病时间提早4 d、病情指数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低2.9~3.1,‘华颂7号’和‘华颂11号’与对照品种‘克新2号’同期发病、病情指数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高0.2~0.6;晚熟品种均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发病时间早,病情指数较高(表2)。对病情指数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早熟品种=298.49 >F0.01=3.889 6,表明早熟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晚熟品种=133.380>F0.01=3.368 2,表明晚熟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参试马铃薯各品种晚疫病病情指数Table 2 Disease indexes of late blight for various tested varieties

2.3 主要农艺性状

株高方面,参试8个早熟品种株高在35~68 cm,其中,‘华颂11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高3 cm,其他7个品种均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矮5~30 cm;参试10 个晚熟品种株高在70~102 cm,其中,‘中薯18 号’‘中薯19 号’‘陇薯8 号’‘陇薯9 号’‘DS8’和‘庄薯4 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矮2~15 cm,‘陇薯6号’‘陇薯11号’‘宁薯16号’和‘天薯11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高5~17 cm。茎粗方面,参试8个早熟品种茎粗在0.85~0.90 cm,其中,‘华颂7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小0.05 cm,其他7个品种均与对照品种‘克新2号’相同;参试10个晚熟品种茎粗在0.90~1.20 cm,其中,‘中薯18号’‘陇薯6号’‘陇薯9号’‘陇薯11号’‘宁薯16号’‘DS8’和‘庄薯4 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小0.10~0.30 cm,‘中薯19 号’‘陇薯8 号’和‘天薯11 号’均与对照品种‘庄薯3号’相同。单株结薯数方面,参试8个早熟品种单株结薯数为2.6~7.9粒/株,其中,‘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9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和‘中薯13 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少0.3~3.5粒/株,‘华颂7号’和‘华颂11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多0.1~1.8粒/株;参试10个晚熟品种单株结薯数为3.7~7.0 粒/株,其中,‘中薯18 号’‘陇薯8 号’‘陇薯9号’‘陇薯11号’‘宁薯16号’‘DS8’‘天薯11号’和‘庄薯4 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少0.1~2.4粒/株,‘中薯19 号’和‘陇薯6 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多0.2~0.9粒/株。大中薯率,参试8个早熟品种大中薯率为67.6%~78.3%,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高1.4~12.1 个百分点;参试10 个晚熟品种大中薯率为63.5%~81.1%,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低1.8~19.4 个百分点。单株块茎重方面,参试8 个早熟品种单株块茎重为0.24~0.63 kg/株,其中,‘华颂7 号’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高0.04 kg/株,其他7 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低0.04~0.35 kg/株;参试10 个晚熟品种单株块茎重为0.48~0.75 kg/株,其中,‘中薯19 号’‘陇薯6 号’和‘DS8’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高0.01~0.10 kg/株,‘中薯18 号’‘陇薯8 号’‘陇薯9 号’‘陇薯11 号’‘宁薯16 号’‘天薯11 号’和‘庄薯4 号’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低0.01~0.17 kg/株(表3)。

表3 参试马铃薯各品种主要经济性状Table 3 Main economic traits of various tested varieties

2.4 产 量

产量结果(表4)表明,在参试早熟品种中,‘华颂7 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3 932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增产9 081 kg/hm2,增产率36.54%,位次第一;其次为‘中薯9 号’,折合产量为29 54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2 号’增产4 693 kg/hm2,增产率18.88%,位次第二;‘华颂11号’折合产量27 63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2号’增产2 787 kg/hm2,增产率11.21%,位次第三;对照品种‘克新2号’折合产量24 851 kg/hm2,位次第四。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4 344.911>F0.01=3.889 6,表明早熟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在参试晚熟品种中(表4),‘DS8’折合产量最高,为40 499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 号’增产5 400 kg/hm2,增产率15.39%,位次第一;其次为‘中薯19号’,折合产量为35 850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增产751 kg/hm2,增产率2.14%,位次第二;‘陇薯6号’折合产量35 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增产691 kg/hm2,增产率1.97%,位次第三;对照品种‘庄薯3号’折合产量35 099 kg/hm2,位次第四。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3 284.228>F0.01=3.368 2,表明晚熟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参试马铃薯各品种产量Table 4 Yields of various tested varieties

3 讨论

甘肃中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是干旱胁迫[9-12],抗旱、抗晚疫病、优质、高产是该区马铃薯育种的长期目标,也是新品种引进工作中应该优先考虑的主要指标。本研究针对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制约性问题[13-15],以抗旱性、抗晚疫病性和丰产性三大因素为主,综合品种的不同类型、不同熟性以及薯形、皮肉色和大中薯率等性状表现[16],在具有干旱半干旱代表性[17]的甘肃东部地区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品种试验。试验研究期内,降雨、气温等气象因素与历年一致,晚疫病发生时期与流行程度与历年相当。

综合分析,‘华颂7 号’‘中薯9 号’和‘华颂11号’植株生长势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结薯集中、薯形好、大中薯率高,生育期适中,抗晚疫病,在参试早熟品种中产量最高,分别为33 932,29 544和27 638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9 081,4 693 和2 78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6.54%,18.88%和11.21%,可作为早熟品种适宜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DS8’‘中薯19 号’‘陇薯6 号’植株生长势强,综合性状优良,结薯集中,薯形好,大中薯率高,生育期适中,抗晚疫病,在参试晚熟品种中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40 499,35 850和35 79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5 400,751 和69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5.39%,2.14%和1.97%,可作为晚熟品种适宜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以上6 个品种建议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在适宜生态条件及相近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庄薯3 号’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强,高抗晚疫病,产量为35 099 kg/hm2,建议作为晚熟主栽品种继续种植。

本试验对各品种干物质、还原糖以及其他营养成分含量未进行测定,有待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晚疫病晚熟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晚熟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晚熟
晚熟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晚熟脐橙映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