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中气穴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法

2021-08-18 01:16念,王
液压与气动 2021年8期
关键词:气穴油源实验台

刘 念,王 帆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 绵阳 621000)

validation

引言

当液体中某处的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分离出来形成空气泡,如果液体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到了相应温度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液体本身会迅速汽化,产生大量蒸汽泡,这种现象称为气穴。液压系统中的气穴现象除了会造成流量和压力的脉动,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外,还会使系统的效率降低,缩短液压元件的寿命[1-8]。

针对某阀控非对称缸系统实验台,介绍了活塞杆伸出时,油缸无杆腔容易产生气穴的现象。利用推导建立的阀控缸系统稳态数学模型,分析了气穴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1 现象描述

某阀控缸系统实验台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液压油源、伺服比例阀、单伸杆非对称缸、油缸内置直线位移传感器、两腔压力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器。

图1 阀控缸系统实验台原理框图

对称节流边,单边额定压差3.5 MPa,所对应的额定流量40 L/min;位移传感器采用MTS磁致伸缩直线位置传感器,SSI数字接口,分辨率0.5 μm;压力传感器量程为0~20 MPa(表压),精度0.5%;运动控制器由MLC-L45及液压接口模块组成,接口模块采集油缸实际位置和两腔压力信号,输出电压信号控制伺服比例阀;油源供油压力设定为7 MPa,伺服比例阀回油口直接连油箱。

将阀控缸系统置于开环控制模式,阀开度控制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当向阀输入15%、加减速时间1 s的开度信号时,油缸无杆腔进油,活塞杆伸出,油缸速度存在抖动,无杆腔压力小于0 MPa,发生气穴,当阀开度置为0 mm后,油缸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以某一速度缓慢“回弹”,直到油缸两腔压力恢复正常,气穴消失;当向阀输入-15%、加减速时间1 s的开度信号时,油缸有杆腔进油,活塞杆缩回,油缸速度平稳,两腔压力正常,当阀开度置为0 mm后,油缸处于静止状态。

图2 阀开度控制结果

将系统置于闭环位置控制模式,采用PI控制,取默认控制参数,设定目标速度30 mm/s、加减速时间1 s,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活塞杆伸出时,速度存在抖动,到达目标位置后,因为闭环控制的原因,油缸不“回弹”而处于静止状态,整个过程中无杆腔压力小于0 MPa,始终存在气穴;活塞杆缩回时,先剧烈抖动,然后趋于平稳,从位置跟随误差可以看出,油缸先快速“回弹”,直至油缸两腔压力恢复正常,然后位置跟随误差变大,油缸处于正常受控状态,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图3 油缸位置闭环控制结果

2 数学模型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通用结构简图如图4所示,假设:

(1) 阀口的液流为湍流状态;

(2) 忽略液压缸的漏损;

(3) 控制阀为零开口四通滑阀[9-10]。

设阀进出液压油的节流窗口面积梯度之比为w2/w1=m(0

图4中,w1,w4为滑阀与液压缸无杆腔相连的节流窗口1,4的面积梯度,w2,w3为滑阀与液压缸有杆腔相连的节流窗口2,3的面积梯度;qV1为流入液压缸无杆腔的流量,qV2为液压缸有杆腔流出的流量;ps为油源压力,p0为回油压力;p1为液压缸无杆腔压力,p2为液压缸有杆腔压力;A1为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A2为液压缸有杆腔的有效作用面积;F为等效外负载力,针对阀控缸系统实验台,稳态外负载力包括重力和滑动摩擦力;M为等效负载质量;v为活塞速度;y为活塞位移;x为阀芯位移。

图4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结构简图

(1) 当阀芯位移x>0 mm时,活塞杆伸出,阀进出油口的节流方程分别为:

(1)

(2)

式中,Cd—— 阀的流量系数

ρ—— 油液密度

当活塞和负载处于稳态时,负载伸出速度v=qV1/A1=qV2/A2,由此可得:

(3)

活塞和负载处于稳态,意味着p1A1-p2A2=F,结合A2/A1=n,得(p1-np2)A1=F,于是有:

(4)

(5)

(2) 当阀芯位移x<0 mm时,活塞杆缩回,阀进出油口的节流方程分别为:

(6)

(7)

(8)

(9)

(10)

阀控缸动力机构反向时,两腔的压力变化为:

(11)

(12)

由推导可知,油缸稳态运动时,两腔压力与控制阀的开度和流量增益曲线形式无关。

3 分析及解决方法

针对阀控缸系统实验台,采用对称阀控制时,非对称缸在稳态伸出和缩回时的两腔压力如表1所示。活塞杆伸出时,无杆腔压力理论计算值为-1.33 MPa,实际测试值-0.04 MPa(表压),二者均表明无杆腔因补油不足,出现气穴。因为油缸压力(绝压)不可能为负,稳态伸出时,对应的有杆腔压力理论计算值没有实际意义。活塞杆缩回时,待无杆腔气穴消失,压力恢复正常后,油缸两腔压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

表1 对称阀控制时油缸两腔压力 MPa

实验结果表明,阀控缸系统稳态数学模型给出的油缸两腔压力计算值,对开环和闭环控制均成立,前提是油缸两腔无负压产生。

实际工程运用中,液压缸两腔压力不允许为负,以避免气穴的产生。此外,活塞杆伸出时,油缸无杆腔压力还应小于供油压力,由式(4)和式(5)可得油缸有效承载范围如式(13)所示:

(13)

活塞杆缩回时,油缸有杆腔压力还应小于供油压力,由式(9)和式(10)可得油缸有效承载范围如式(14)所示:

(14)

针对阀控缸系统实验台,在油缸结构参数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无杆腔因为负压而产生的气穴现象,根据式(13),可选用和非对称缸匹配的伺服比例阀,使得控制阀节流边面积梯度之比m与油缸两腔面积比n相等或接近。由式(11)和式(12)可知,m=n时,动力机构反向不产生压力突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外负载力或提升油源供油压力,避免活塞杆伸出时,无杆腔出现负压。

4 实验验证

4.1 选用非对称伺服比例阀

实验台油缸面积比为0.49,选用节流边面积比0.5的伺服比例阀替换原对称阀。新阀详细型号为4WRPEH6C1B40P,流量增益为折线形(转折点±40%),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实验验证。

采用开环控制模式,输入40%的阀开度信号,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活塞杆稳态伸出和缩回时,油缸速度平稳,阀开度置为0 mm后,油缸处于静止状态,无“回弹”。

图5 采用非对称阀时阀开度控制结果

将系统置于闭环位置控制模式,采用PI反馈和速度前馈控制,同时将阀非线性流量增益进行线性化补偿[11-12],设定目标速度60 mm/s,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活塞杆做往复运动时,正反向速度均无抖动。

图6 采用非对称阀时油缸位置闭环控制结果

采用非对称伺服比例阀,稳态伸出和缩回时,油缸两腔的压力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压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阀控缸动力机构换向时,基本无压力突变。

表2 非对称阀控制时油缸两腔压力 MPa

4.2 降低外负载力

将油缸与重物质量块脱开,油缸处于近似空载状态,仅受摩擦力,仍选用对称伺服比例阀控制非对称油缸,进行实验验证。

采用开环控制模式,输入20%的阀开度信号,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将系统置于闭环位置控制模式,采用PI反馈控制,辅以速度前馈,设定目标速度50 mm/s,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7 降低外负载时阀开度控制结果

图8 降低外负载时油缸位置闭环控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油缸稳态运动时,速度平稳,两腔压力正常,无气穴现象产生。降低外负载,稳态伸出和缩回时,油缸两腔压力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证明了阀控缸系统稳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4.3 提升油源供油压力

由式(13)和式(14)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提升油源供油压力,可以增大油缸的有效承载范围,从而避免气穴的发生。如表4所示,将实验台油源供油压力从7 MPa升高至21 MPa,稳态伸出和缩回时,油缸两腔压力均正常,实验结果不再赘述。

表4 升高油源压力时油缸两腔压力 MPa

5 结论

针对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中,油缸无杆腔容易产生气穴的问题,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推导建立了阀控缸系统稳态数学模型,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1) 为了避免油缸无杆腔产生气穴现象,必须使得负载运动时,无杆腔压力始终高于并尽量远离大气压力,在油缸结构参数固定不变时,可以采取选用和油缸匹配的控制阀、降低外负载力、提升油源供油压力等措施;

(2) 选用和非对称缸匹配的控制阀,使得控制阀节流边面积梯度之比与油缸两腔面积比相等或接近,可以提高油缸的有效承载范围,阀和油缸完全匹配时,可以消除动力机构换向时的压力突变;

(3) 降低外负载力或者提升油源供油压力,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油缸无杆腔因为负压而产生气穴现象;

(4) 阀控缸系统稳态数学模型给出的油缸两腔压力计算值,对开环和闭环控制均成立,前提是油缸两腔无负压产生,两腔压力与控制阀的开度和流量增益曲线形式无关。

猜你喜欢
气穴油源实验台
阀芯旋转式高速开关阀的气穴特性研究
不同油源沥青的老化性能聚类分析与对比
基于CDIO-E教学模式自制实验台的研究
温度效应对液压锥型节流阀内气穴形态的影响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控柴油机实验台的设计
开放式机电液一体化综合实验台设计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中轻烃和金刚烷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启示
中试规模气穴喷射脱墨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