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

2021-08-18 00:48琰,刘
关键词:西安市公共服务旅游

崔 琰,刘 冬

(西安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引言

随着《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的发布,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经济,标志着我国夜间经济由自发探索阶段进入战略推进阶段。全国“不夜城”建设如火如荼,西安市更是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的十七条建议,大力推动当地夜间经济的发展,并在2019—2020年连续2年被选为“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夜间经济已成长为西安市旅游发展新亮点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但夜间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带来了相应的压力,交通拥堵、停车不便、噪声污染、灯光污染、夜间安全等现实问题阻碍着西安夜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夜间经济视角下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夜间经济和旅游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和测评模型,进行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并为西安市及相同案例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提供了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夜间经济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夜间经济”的普遍理解是“与白昼经济互补,一般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之间,在城市中开展文化旅游、餐饮休闲、购物健身等为主的消费活动的总称”。国内外普遍将20世纪70年代英国提出的“24小时城市”及相关概念作为研究“夜间经济”的开始,在此之后,国外学者Marion Roberts以城镇和城市中心夜间酒吧及相关娱乐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扩张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政策规划者与城市管理者在夜间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1]。Su-Jan Yeo和Chye Kiang Heng运用社会学理论,认为夜间经济可以更好的发挥新加坡经济活力,促进社会进步[2]。Jelle Brands等人通过研究开展夜间经济活动与夜间犯罪及游客夜间出行安全忧虑的关系,从心理学和犯罪学层面,丰富了夜间经济的研究内容[3]。在生态学方面,Kyung Hee Kim等人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来研究光污染的风险沟通[4]。夜间经济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但直到21世纪初国内学术界才正式关注夜间经济领域。随着学者们对夜间经济的重视和深化,现已在灯光夜景照明、经济学、旅游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研究。在经济学方向,董琳等人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夜间经济”消费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变化的相关性,并为重庆市夜间经济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5]。韩明清系统分析了欧洲城市在夜间灯光照明方面的做法与特点,为国内城市在灯光夜景与夜间旅游发展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6]。李建军、户媛从城市规划学视角,发现不同时段城市空间差异明显,这在昼夜交替中最为显著[7]。宋言奇从城市人际社交、城市就业、城市治安与夜间经济的关系层面出发,认为夜间经济在带动消费的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8]。曹新向从旅游业视角,以夜间旅游活动为主题,深入研究了开展城市夜间旅游的意义,并对目前夜间旅游模式进行了分类[9],于萍认为夜间旅游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岳超、荆延德以“夜间旅游”为主题,较早地对我国夜间旅游的概念、特征、动因、功能以及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开展研究综述[11]。

1.2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中,且在其供给主体及主要供给内容等方面颇有建树。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由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三方合作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模式。在分别研究了旅游公共交通、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等内容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见解,国内学者多侧重于从供给体系的整体结构上进行深化,对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构成要素展开研究。张晨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交通服务、信息咨询、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是构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因素[12],温锦英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包括城市服务、救助服务、消费者保障、信息咨询服务、志愿者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13],张广瑞则在交通、信息和安全保障基础上,增加了金融和沟通两方面[14]。总体上国内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成内容的划分是相近的,而国外学者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上则更注重具体领域或某一环节,如交通条件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又如旅游咨询服务与游客满意度的内在关系等。同时,刘军胜[15]、刘玲[16]、王洪亮[17]等人从游客满意度视角,构建旅游公共服务的测评模型,分别以陕西西安、广东阳江海陵岛、海南三亚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郭晓东、李莺飞、林真如[18]等人从信息基础设施、旅游预订、旅游公共服务使用情况和旅游公共服务创新环境等不同角度进行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设计,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1.3 夜间经济与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研究

靳泓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居民和游客的夜间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夜间经济下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存在明显问题,并基于夜间经济视角提出城市夜间旅游公共设施的优化策略[19];余得光提出城市夜间旅游体系是在旅游公共服务基础上,由夜游信息平台、夜游活动空间、夜游核心产品与夜游配套服务共同构成的[20]。

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夜间经济和旅游公共服务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成果,为本文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但目前鲜有从夜间经济视角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质量的研究。随着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公共服务夜间维度的需求愈加明显,现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多从服务白昼场景考虑,缺少夜间场景的应用考虑。因此,本文构建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分析影响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制约因素,依据实证分析结论,提供可改善旅游目的地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2 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

2.1 研究流程与方法

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夜间经济和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夜间经济活动特点,梳理出影响游客夜间经济活动的旅游公共服务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进行评价指标设计和构建测评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实际调研和数据收集。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统计后,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该数据进行计算,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实地调研法、数理空间计算法等,在具体的研究阶段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在理论积累阶段,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期刊、硕博论文、著作以及电子数据库研究文献进行广泛的查阅和整理,归纳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及行业研究热点与动态趋势。

在模型构建阶段,采用学科交叉法、定性与定量、结构方程建模检验等科学方法,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具体设计。

在现状梳理阶段,采用实地调研法,对西安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实证分析阶段,引用数理模型,对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研究总结阶段,基于逻辑演绎思路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为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建议和策略。

2.2 模型构建

从夜间经济视角,综合评价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实质就是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系统评价。因此,参考已有文献,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影响因子进行选取,并构建理论模型。

已有研究认为,发展夜间旅游需要各地在城市夜景照明、夜间旅游吸引物及配套产品、夜间旅游公共服务及管理三个层面打好基础,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服务运营时间等方面。相关学者在旅游公共服务基础上提出夜游信息平台与夜游配套服务共同构成城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而夜游配套服务又包括夜间旅游交通运输设施、夜间旅游食宿接待设施、夜间旅游休闲娱乐设施和夜间旅游购物体验设施等多个变量。

综上所述,选取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夜间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作为准则层,构建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具体见图1。

2.3 指标选取

旅游公共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转化、旅游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等均会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随着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市民和游客又从夜间维度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交通、安全、信息咨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旅游公共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夜间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特定性、在空间上的区域性和在布局上的集聚性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分解为网络旅游信息夜间发布效率、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夜间运营效率等24个具体指标,其中:

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包括网络旅游信息夜间发布效率(A1)、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夜间运营效率(A2)和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夜间效率(A3)三个细分指标。

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包括旅游集散中心夜间效率(B1)、公交运营线路夜间效率(B2)、景区景点夜间接驳服务水平(B3)、到达目的地的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运夜间服务水平(B4)、目的地夜间出租车服务(B5)、目的地轨道交通夜间服务水平(B6)、公共自行车和绿色通道夜间服务水平(B7)七个细分指标。

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包括景区景点安全管理(C1)、应急救援服务(C2)、夜间安保投入(C3)、夜间安全标识(C4)、旅游保险服务(C5)、医疗设施服务(C6),共计六个细分指标。

夜间旅游公共环境服务包括夜间旅游价格监督服务(D1)、夜间旅游餐饮住宿服务(D2)、夜间投诉处理服务(D3)、夜间商业服务(D4)、夜间公园绿地服务(D5)、夜间厕所及环卫服务(D6)、夜间旅游志愿者服务(D7)和夜间停车位情况(D8)八个细分指标。

2.4 确定权重

以李克特量表法,将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评价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通过问卷调研法,向西安市文旅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的专家,西安市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及旅游景点的游客三类人群发放问卷100份,经数据统计后,结合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确定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具体见下表。

根据表1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权重结果,可以发现: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和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的权重较高,是影响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质量最重要的因子,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所占权重相对较低;同时在指标层中,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夜间运营效率(A2)是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中影响最大的指标,占比达0.523;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中的公交运营线路夜间效率(B2)和景区景点夜间接驳服务水平(B3)的权重较高,对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影响较大;在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中,夜间安全标识(C4)的权重占比最小,相比其他指标,对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的影响较小;夜间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中的夜间厕所及环卫服务(D6)是游客最关注的指标,在八个指标中占比达0.187,而夜间旅游志愿者服务(D7)对夜间旅游公共环境的影响较小,权重只占全部的0.051。通过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评价权重计算结果综合分析来看,所列24个评价指标中,景区景点安全管理、夜间安保投入、医疗设施服务、景区景点夜间接驳服务水平、公交运营线路夜间效率五个指标对城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度最高,权重较低的指标有夜间旅游志愿者服务、网络旅游信息夜间发布效率、夜间安全标识、夜间停车位情况、夜间公园绿地服务五个指标。

表1 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权重Table 1 Weighting of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night tourism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基础数据以《西安统计年鉴》《西安年鉴》等相关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相关行业数据报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为主,由于夜间经济活动在时间划分上具有时效性、在空间划分上具有区域性、在布局上具有集聚性等特征,部分单一数据来源不能很好地体现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与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少部分缺失数据,利用相关统计指标的历年数据,采用回归与指数平滑预测法进行拟合预测。

由于收集到的各指标第一手数据在量纲、单位及数量级上存在非一致性的情况,不利于数据的分析计算,因此,从数据处理角度出发,在进行数据计算之前,对收集的原始数据统一标准,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其转化成无量纲、无数量级差别的标准分,同时考虑到计算求值的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情况,对数据作非负化处理,公式为

(i=1,2,……,m;j=1,2,……,n)

其中minxj为第j项指标最小值,

maxxj为第j项指标最大值。

通过整理,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西安市2015-2019年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评价值Table 2 Evaluation value of nigh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evaluation Index of Xi ′an city from 2015 to 2019

3.2 评价结果与分析

结合确定的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法对基础评价数值进行测算,从而得到西安市2015—2019年度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详见表3,并根据五级计分法将其分为{较弱、一般、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详见表4。

表3 西安市2015-2019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综合评价得分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night tourism in Xi ′an from 2015 to 2019

表4 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等级分类Table 4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night tourism

综上可知,西安市2015—2019年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总水平一直处于“一般”及以上的等级,特别是在2017年之后提升较大,在2019年更是达到了“优秀”等级,在时间上呈时序递增,发展趋势良好,这体现了政策支持对于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影响。在构成要素方面,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夜间旅游公共环境服务四个要素的综合水平与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总水平均保持逐年提升,说明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夜间旅游公共环境服务四个要素与其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呈正相关。其中夜间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夜间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综合水平较高,说明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夜间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反映其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研究结论

4.1.1 开展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势在必行 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中特殊的一个分支,对夜间经济活动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构建系统全面的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顺应旅游业发展态势,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衡量地方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然而,当前关于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其内涵界定、体系构建和质量评价研究较少。明确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及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运用测算模型计算出各要素指标的发展程度,探究出影响夜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指标因素和规律,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将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普及意义的推动作用。

4.1.2 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结构有待优化 通过对2015年至2019年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分析,发现在夜间经济的带动刺激下,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实现由白昼场景向昼夜双场景的转变。结合五级计分法,可以得出,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趋势良好,目前处于“优秀”等级,整体状况较好,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2 建议

4.2.1 完善服务供给,打造全域化全时化服务格局 基于全域化、全时化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对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布局。全域化策略可从空间上缩小西安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增强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公平性,提高游客的夜间旅游体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全时化策略则从时间维度,延长游客旅游活动停留时间,进一步提升西安市夜间旅游公共服务的时间服务链,促进西安市夜间经济发展。

4.2.2 动态规划管理,构建系统化多元化服务体系 对西安市夜间人流车流集中的活动场所进行归纳分类,就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居民区等夜间主要功能区域串联起来展开充分探索,形成实时研究。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动态化管理,既能方便本地居民的日常使用,又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夜间出游。根据西安市生态景观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的地域特色,对全市照明区域进行分级分时分区划分,采用生态照明手段将城市夜间灯光照明与旅游氛围有机结合,提升西安市照明的整体档次,营造更为丰富的夜间视觉感受。通过系统化的手段,构建以夜间公交、夜间地铁、慢行交通等多元化的夜间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同时推行分时分段临时停车,增加西安市夜间停车场的供给。

4.2.3 提升科技效能,助力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5G、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游客可仅通过一部手机便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智能服务。一言概之,科技赋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能够以更加及时、准确、智能的方式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西安市公共服务旅游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旅游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