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敖,张 楠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发展历程。太极拳动作缓慢、柔韧、优美,习练者不仅能够进行肌肉和骨骼的活动,而且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1]。目前,太极拳运动已传播至全球 150 余个国家及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并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太极拳运动发展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动药”(medicine in motion),离不开现代科学研究对太极拳健康促进功能的挖掘[2]。
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 V 软件,对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1995—2020 年)所收录的太极拳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可视化处理,随后对近25年国际上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国际权威学术文献索引工具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具体检索方式为:主题词选择“tai chi OR taichi OR tai ji OR taiji OR tai ji quan OR taijiquan OR tai chi quan OR taichiquan OR tai ji chuan OR taijichuan”,时间跨度选取1995—2020,文献类型选取Article,语种类型选择English;检索并除重后得到 1773 篇文献。
使用美国 Chaomei Chen 教授开发的 CiteSpace V 软件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归类,从合作、共现、共被引等角度对发表论文的作者及所在机构、刊载论文的期刊、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近25年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3]。
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研究方向的论文,从 1995 年的 4 篇到 2020 年的 207 篇,增长幅度较大,表明各国学者对太极拳这一“动药”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重视太极拳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速的今天,为了降低医疗开支,各国政府正不断寻找促进老年人健康的非医疗手段,而太极拳作为在中国流传了 300 多年的自我保健功法,自然受到重视,各国政府不断增加太极拳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期望从科学角度证实太极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1]。
利用软件对发表论文的科研机构进行分析,网络类型(Node Type)选择Institution,该类型网络反映的是合作关系。最终形成的网络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其大小反映了相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而节点与节点间的连线则表示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度[3]。
从图1可以看出,发表论文数量名列前茅的科研机构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以及悉尼大学。按照中介中心性的大小,我们对发文机构进行了排序(表1)。其中,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共有5家机构,分别是上海体育学院(0.22)、哈佛医学院(0.2)、哈佛大学(0.15)、香港中文大学(0.13)和悉尼大学(0.12),他们在合作网络图谱上均带有紫色外环(图1)。合作网络中,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反映该节点在合作中所起的连结作用,中心性越高,说明所起的连结作用越大[3]。因此,这5家科研机构,在太极拳的全球合作研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表1 机构发文数量及中介中心性Table 1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institutions
图1 发文机构分析Figure 1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2.3.1 学科分析 按照Web of Science上的学科分类,我们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了学科归类。从数据来看,大多数论文发表于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领域的期刊,其次是体育科学,再次是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康复学、护理学等。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也自然而然成为太极拳研究的热点对象。同时,近年来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以及抗菌素耐药性的日趋严重等,促使人们对传统与补充医学的需求不断增长。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自我保健功法,在整合与补充医学领域(Integrative Complementary Medicine)受到极大关注。此外,发表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精神病学等领域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也比较多,说明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太极拳对人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因为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习练时不仅有身体上的运动,而且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这种特点对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有一定的帮助[1]。
2.3.2 载文期刊分析 近25年发表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的国际英文期刊(被SCIE或SSCI收录)超过500种,表 2 中列出了若干重要学术期刊,并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排序。
表2 载文期刊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journals
从学科分类上看,这些期刊分属于医学、体育科学、老年学及老年医学等,并且都是各个领域内的顶级或次顶级期刊。从发文量角度看,数量最多的是JAGS和JournalsofGerontologySeriesA,均属于老年医学领域,其次是体育科学领域的BJSM与MSSE。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运动相关研究侧重于老年人,特别是如何促进老年人保持或恢复健康。从发文期刊的影响力看,医学领域顶级杂志上刊发了太极拳相关的研究论文,这说明太极拳在健康促进与疾病干预方面的正面效果得到了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在应对某些慢性疾病方面,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运动处方[4- 5]。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优秀工作的完成者主要是从体医融合的路径来研究太极拳,即从医学角度去解读太极拳,侧重研究其对疾病的干预作用,以此来证实太极拳运动所具有的医用和药用价值以及健康促进作用。在我国当前体医融合大背景下,我们的工作也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突出体育运动的医用药用价值,系统性地探究其对各类疾病的干预效果,以期助力体医融合战略的发展[2]。
利用软件对论文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分析时网络类型选择 Cited Author。该网络反映的是共被引关系;相关信息列于表3。
表3中Count 代表作者被引用的频次,次数越多,说明该作者的成果受到越多同行学者的关注,作者本人是该行业内的佼佼者。名列前茅的作者有Wolf SL、Li FZ、Wang CC以及Lan C。Worf SL团队主要致力于太极拳与老年人平衡跌倒方面的研究,其于1996年在JAGS发表的论文被期刊评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论文[6]。Li FZ团队致力于太极拳运动对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等,他们于2012年在医学顶级期刊NEJM发表的科研论文在Google Scholar里的被引用次数超过700次[5]。Wang CC致力于太极拳运动对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a)等慢性疾病的干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NEJM和BMJ-BritishMedicalJournal[4]。Lan C是一位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太极拳和健康促进、心脏康复、老年医学和运动生理学,参与编写了Karger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著作《Tai Chi Quan》和Intech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论著《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表3 作者共被引分析Table 3 Co-cited analysis of authors
由此可见,在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较快。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下,我国学者应当更加关注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自我保健功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多维度去研究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以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机理或机制,争取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研究热点可以认为是在某个领域中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者多个话题。有学者指出“研究热点+趋势”可以采用关键词(Keyword)或主题词(Term)进行分析。本文利用软件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尝试寻找太极拳研究的热点[3]。
最终合成后的网络中共计含有422个节点,即422个关键词。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tai chi、exercise、balance、older adul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fall、physical activity和quality of life。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太极拳相关研究也不例外。从词频角度来看,太极拳研究主要关注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与老年人健康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方面,如平衡(Balance)、跌倒(Fall)以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等。
关键词具体归类分析见表4。首先,研究对象基本上是老年人。其次,研究内容包括四大方面:第一是跌倒,以及与跌倒相关的肌肉力量、平衡、步态、姿势控制等;第二类是心肺机能;第三类是关节炎、帕金森症、心力衰竭等身体上的慢性疾病;第四类是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等认知功能方面的疾病。研究方法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前者是研究运动干预效果的重要手段,获得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后者是运用统计的概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并分析之前学者、专家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众多实证研究,尝试找出该问题所关切的变量之间的明确关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文献综述的不足。
表4 太极拳研究热点关键词分类情况Table 4 Classification of key words on Taijiquan research
文献共被引分析是 CiteSpace 软件的一项重要功能,可以帮助找寻研究领域内的关键文献[3]。运行软件,网络类型选择 Cited Reference,最终得到共被引网络图谱(图2),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篇文献,节点大小反映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共被引强度。节点周围的圆圈也被称为引文年环(Tree Ring History),年轮越大,表示该文献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越多[3]。此外,图谱中网络连线的颜色也有重要意义,其反映出相关文献首次共被引的时间,可以通过网络颜色的变化来考察领域的演进情况。深色调代表年代靠前的文献,而浅(亮)色调代表新近的文献[7]。例如,图2上方的颜色比较深,说明这一区域的研究论文在年代上是相对靠前的,而图谱下方以及右侧是比较亮的色调,说明这里的研究论文在时间上是相对靠后的。
图2 文献共被引图谱
在学术领域,被引频次是评价科研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而言,被引次数越多,表示该论文受同行关注度越高,相应地其学术质量也越高。解读高被引文献,有助于快速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根据软件的共被引分析,我们总结了高被引论文,并在表格5里列出了排在前6位的文献。
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是学者Wolf SL研究团队在1996年发表的论文。在这项研究中,工作人员对 200 名平均年龄76.2 岁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 15 周的中低强度运动干预,之后的各项测试显示:经过习练太极拳,受试者们的下肢活动范围显著增大,且对跌倒的恐惧均显著减少。这项研究首次从监控跌倒的角度来研究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6]。被引频次排名第四的论文由学者Wolfson L等人完成,并且与Wolf SL的论文同期发表于期刊JAGS。该研究探寻了太极拳对平衡和力量训练效果的维持作用,受试者在前3个月进行力量和平衡训练,而在随后的6个月中习练太极拳。研究结果显示:3个月的力量与平衡训练使得平衡测试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而之后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使身体保持前面3个月获得的训练效果[8]。
表5 被引频次排名前6的文献
被引频次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均是学者Li FZ等发表的论文。在2005年的论文里,作者指出6个月及以上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功能性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并提出医护人员和临床医生可以考虑在设计针对有跌倒风险老年人的“保持平衡和预防跌倒项目”中加入太极拳练习[9]。2012年的论文较为全面地探究了太极拳练习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保持平衡能力的关系。研究团队于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对309名帕金森患者进行了筛选,其中195名符合试验标准。随后,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个组,即太极拳组(Tai Chi)、抗阻训练组(Resistance Training)和拉伸练习组(Stretching),干预共计24周,每周2次,每次60分钟。试验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与其他两个对照组相比,太极拳练习组在最大偏移量(maximum excursion)和定向控制(directional control)这两方面的改善效果要更加明显。在进行试验的6个月中,共有76名受试者发生了381次跌倒事件;太极拳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0.22)低于抗阻训练组(0.47)与拉伸练习组(0.33)。研究者最后的结论是,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中轻度帕金森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概率[5]。
被引频次排名第五的是学者Wang CC等发表的关于太极拳练习治疗纤维肌痛的论文[4]。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研究者电话访问了356名患者,有90人符合试验标准,其中24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试验,最后的66人被随机分配到太极拳习练组与对照干预组,两组各33人。试验组采用为期12周的太极拳运动干预,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对照组采用的是健康教育和拉伸练习,其他条件与试验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是从基线(baseline)到12周干预结束时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FIQ)评分的变化。FIQ是一个经过充分验证的多维指标,可以衡量患者纤维肌痛的总体严重程度。类别包括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疲劳、僵硬、抑郁、焦虑、工作困难等。总分从0分到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习练组的FIQ评分出现明显下降。另外,在临床治疗中,如果FIQ评分比治疗前下降8.1分,即被认为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统计结果表明,12周结束时,太极拳组达到8.1分这一标准的有26人(占总数的79%),而对照组只有13人(占总数的39%)。研究者认为,太极拳运动可能是治疗纤维肌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今后在更大的研究人群中进行长期干预研究[4]。
被引频次排名第六的是学者Hong YL等于2000年在体育科学期刊BJSM发表的科研成果,他们发现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的受试者在平衡、灵敏和心血管功能测试中的表现要优于久坐的受试者。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灵敏和心血管功能逐渐下降是一种自然状态,但长期有规律地进行太极拳练习可能会延缓下降的速度。论文作者最后建议老年人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10]。
本文以1995—2020 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太极拳运动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数据(1773篇论文),对近25年国际太极拳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供国内外太极拳运动研究者参考。
总体而言,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名列前茅的科研机构集中于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领域集中在医学、体育科学、老年学及老年医学等;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JAGS和JournalsofGerontologySeriesA,均属于老年医学领域。同时,有6篇论文发表在医学领域顶级期刊,说明太极拳在健康促进与疾病干预方面的正面效果得到了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研究对象主要是老年人,高被引频次的论文集中于太极拳对平衡及预防跌倒影响研究和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干预。
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健康人的平衡能力以及心血管功能,这些都是重在预防,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太极拳运动还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辅助治疗帕金森、纤维肌痛综合征等慢性疾病,体现了太极拳这一“动药”的巨大价值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