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向来烟月是愁端
江南是文人墨客心中永远的精神故乡。
江南水鄉,也许白居易走过,也许苏东坡走过,也许沈周走过,也许柳如是走过,也许许多敬爱的、喜欢的人走过。不经意间,脚印或者重合,于是,就走到了常熟,驻足眺望翁同龢的故居、钱谦益的墓、柳如是的墓、黄公望的墓,历史纷纭而至,如同河里的云影,沧海桑田。
关于柳如是,《觚賸》记云:“柳如是,名是,一字蘼芜,本名爱,柳其寓姓也。丰姿逸丽,翩若惊鸿。性狷慧,赋诗辄工,尤长近体七言,作书得虞、褚法。”又有传,柳如是号河东君,本为嘉兴人。她与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的爱情传奇,就是从烟雨楼相约开始的,一生风尘而富贵,充盈而悲苦。
然而,与爱情相比,柳如是的才情端得清雅脱俗,更有书卷纸香之韵。柳如是诗、书、画无所不能。《月堤烟柳图》是柳如是的山水代表作,亦为一幅以柳自况的作品。《玉台画史》中记载:“柳所画《月堤烟柳》,为红豆山庄八景之一。”山水题材在当时女性画家的画作中,是非常少见的。故而,《月堤烟柳图》作为现存第一件女性画家创作的山水写生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殊性。“如是我闻画于花信楼中”,这是柳如是的即兴之作,也是对景写生之作。此画主要描绘了红豆山庄的其中一景,四周杨柳笼烟,石城环抱,花信楼就处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图上有钱谦益写的跋:“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古有“寒食插柳”的习俗,试想钱柳二人趁着寒食节到城外祭祖,然后来到拂水山庄,游玩踏青,晚间留宿于此,赋诗作画,清雅之举,殊有情味。陈寅恪于此处按语:“此诗‘桃花‘杨柳一联,河东君之绘出实同于己身写照。”从如是之柳,到寒柳,再到月堤烟柳,是柳如是生活状态变化所导致的内心情感变化。婚后,钱谦益对柳如是宠爱倍加,为其筑“我闻室”,建“绛云楼”,两人终日流连于月堤烟柳之间,优游卒岁,谈诗论文,于是,找到人生归宿的柳如是不复此前的伤感,如是之“柳”也没有了之前的寒意,转而变得婀娜多情,清新愉悦。
然而,那个时候明朝正当飘摇中,闺中人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寻常妇人,戚戚然心生忧家忧国的愁绪。《月堤烟柳图》也因此表现出烟月笼罩中那一抹淡淡的忧伤。“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也许,女子一旦有这样的忧伤就会比男子更为动人心魂。
后来,柳如是在明亡之际劝说钱谦益与她一起以死殉国,在钱谦益公开降清又犯案被捕后几濒于死救夫出来,在钱谦益去世后以死保全钱家。三百多年后,朋友在柳如是墓前感叹:“石柱上刻着柳的句子‘浅深流水琴中听,其实,我更喜欢她那句‘桃花得气美人中。”这句诗出自柳如是的《西湖八绝句》:“垂杨小院秀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该诗前句柔媚婉转,寂冷缠绵尚不脱多情女儿伤春故态,然而人所不能料及的是末句“桃花得气美人中”陡然翻起,使人如同瞥见蒙蒙烟雨之中,一位婀娜娉婷的芊芊女子正独自漫步于青苔小径之上,春寒料峭,垂杨嫩柳青翠可怜,正是眼前寂寥无行处,回身不忍之时,忽地千树万树桃花同时怒放,灿若云霞,花影人面交相辉映,光艳绝伦,不由使人神醉。
这一场诗境,文人可以臆想,可以绘画。以至,在欣赏这个山水长卷时,我总是想到柳如是女扮男装,身着儒服混杂在文人当中吟诗作赋、畅谈时事,比文人更文人,比画家更画家。然而,柳如是终究是一个女人,如她诗中的大雁,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她最钦慕的还是一介文人,和文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清逸古雅生活。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最终都是人面桃花映尘影。柳如是原是看穿了世事的苍凉和虚饰,毅然回首,心成灰、意成绝,西河柳花在一场风雨潮动中便散去,不留痕迹。
不负我心。我作如是说。
写于2021年3月19日下午,周末又至。
编辑/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