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
一、写作主题解读
本次關于“某市电视台举办‘走进科学'主题论坛,邀请嘉宾畅谈对‘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看法”的新材料是本届高三联考的作文题。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落实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这三个方面。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重视(背诵)以上的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素材与名句积累,不时地检查积累情况,且每周末拿出一堂课,让学生就最近的读写积累开个分享交流会,或者发表主题演讲,目前效果良好。
本主题的命题背景有很强的时代影射,如,2003年“非典”期间抢购板蓝根,2020年疫情初期抢购双黄连……公民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是公民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值得人们热切关注。因此,提高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写作主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非常有内涵,阐释的空间很大,饱含学习与思考的价值,再加上用演讲稿这种仪式感、公众性、应用性强的文体,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逻辑等方面都是全方位的考量。
二、教学目标
1.聚焦于思维力的提升。众所周知,“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那么,“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标志。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二者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合力共同锻造了思维的普适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甚至独创性。
2.理解思维概念,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一些思维方法。前者主要包括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感性的、模糊的、审美的;逻辑思维是理性的、清晰的、科学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融入因果思维、假设思维、对比思维、情境思维、联想想象、辩证思维等方法。
三、教学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虽然在高一、高二时,学生有关于语言技术与思维技术的训练,学生对于常见的修辞、整散句、长短句有了较好的把握,通过对“最美句子的赏析与运用”竞赛,学生的审美性语言的模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将思维技术转化为写作经验的意识不强,用得造作而不自然,在形象思维、有理有据地表达、准确有效交流、反思深化经验、听说读写思维上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圈定授课内容,试图构建训练有序的、环环相扣的、层层递进的、实操性强的写作教学范式,努力让写作生活化,生活写作化,让学生不怕公众表达,热爱现场演讲甚至热爱写作。在此基础上,引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最终让学生自觉、自由、自“能”地习惯于用文章去表达,用文章去言说,用文章去释放。
四、教学步骤
1.激发动力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为学生选了以下演讲稿的内容:
朋友,你听到过激越深沉的苗鼓吗?你听到过悠扬悦耳的木叶吗?你听到过土家人欢乐的“冬冬喹”吗?你听到过浩浩莽莽的松涛和叮叮咚咚的山泉吗?那是一曲曲多么美妙的乐章。(PPT展示)
这段演讲,作者通过极具画面美的视觉形象与极具音乐美的听觉意象进行叠加与组合,听众很容易就被带入一种美妙的意境中。这种反问与排比,体现了作者的文采之炫与文思之敏,语言很有气势。此外,在思维上,特别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类比思维,所以容易达到感化人心的效果。
再看这篇演讲稿的结尾:
听着这声音,我想用沙哑的喉咙,加入这庄严雄伟的民族大合唱,我想和敦厚的山民,手挽手共同攀登现代化文明的高峰。在学校以海迪精神,努力学习文化,毕业后,全心全意当好土家苗寨人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血汗,洒在崎岖的山道上,洒在蜿蜒的小溪旁,洒在简陋的吊脚楼内,洒在湘鄂西老苏区革命先烈的脚印里。(PPT展示)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充沛的情感,表达了努力学习回报桑梓的心声,富有韵律美。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而优秀的演讲稿,也就是这样的运思奇妙、文质兼备、有理有据、入情入理、逻辑井然。
2.告知目标
思维力的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字、词、句、语(法)、修(辞)”,还要懂得“逻(辑)、文(采)”,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包括批判与发现。关注有效思维的长度、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减少写作中出现的伪问题、浅思考、不思考、写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思维的趣味与思想的伟大。比如,本次这篇“走进科学”的写作话题,作文材料的组合是经过命题人深思熟虑而做出的,材料的先后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联而安排的,我们一定先要厘清材料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三则材料都必须结合,而且必须点明公民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内涵目标、现状问题、解决措施等,这种行文的思路并非简单的并列式组合。
3.呈现材料
笔者继续给学生呈现了以下具体的学习材料,莫言2012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PPT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