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娟
(永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南 永州 425000)
灌区是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类别之一,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我国灌区绝大部分建于20 世纪50—70年代,运行至今,由于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工程老化,加之管理不善,灌区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
上坝灌区位于永州道县西北部,灌区涉及道县的桥头、仙子脚镇、桥头林场3 个乡镇,共有受益人口5.80 万人,设计灌溉面积为5.28 万亩。上坝水库是上坝灌区的骨干水源,上坝水库位于潇水一级支流洑水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上坝水库枢纽及灌区配套工程于1971 年12 月兴建,1987 年灌区开始投入使用。灌区为山丘地带,土壤保水性能差,建渠前靠天然水灌溉,农业生产用水没有保障,建库修渠后,灌区成为当地的主要粮区及经济区。灌区内有S1863 省道和县道经过,交通便捷。
1)灌区现状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28 万亩,渠道工程由总干渠、左干渠、右干渠三条干渠、24 条支渠和若干条斗、农渠组成。总干渠长0.25 km,渠首设计流量6.0 m3/s。左干渠设计长度28.18 km,实际开通长度17.80 km,渠首设计流量1.691 m3/s,设计灌溉面积15 864 亩,实际灌溉面积5 828 亩。右干渠设计全长39.125 km,实际开通长度5.04 km,渠首设计流量3.49 m3/s,设计灌溉面积36 951 亩,实际灌溉面积1 296 亩。
2)工程建设情况
由于受兴建时建设条件、资金和技术施工设备的制约,加之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年久老化失修,渠系损坏严重,出现了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病险工程普遍存在,致使灌区通水渠段越来越短,受益田亩越来越少,灌区工程不能发挥其灌溉效益。
2015 年上坝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防渗衬砌渠道长度12.51 km,除险加固渠道2.78 km,加固改造暗涵12 个,倒虹吸1 个;加固改造及拆除重建渡槽11个。新建及更新改造渠系附属建筑物167 处。
1)原规划设计未完成
上坝灌区规划设计于20 世纪70 年代,灌区实际建设未按规划设计全部实施,根据区域发展需要,灌区所属的部分区域纳入了其他规划,致使灌区灌溉面积降低。
2)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来源单一
上坝灌区管理单位水费征收标准低,且往往不能到位,导致灌区管理所经济拮据,无力负担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的经费。灌区维修养护主要靠政府资金,缺乏长期的资金投入,灌区只能对干支渠和影响过水段进行维修,末级渠系基本没有资金进行维修,致使原本质量就差的灌区工程加速了老化和毁损。
3)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灌区采取管理所+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灌区管理所负责干渠以上工程,承担维修改造及用水调度任务。用水户协会负责支渠及其以下工程的维护、运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灌区未得到有力的节水配套改造,管理所人员积极性不高,用水协会管理人员更是有名无实,使得整个灌区只有局部干渠发挥了部分灌溉功能,其他渠系的灌溉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4)群众对用水、节水意识不足
在水资源管理中,一直是重开源轻节流,群众对节水重要性认识不足,用水时更容易从个人利益出发,缺乏用水商业化的概念,对用水收取费用有抵触情绪,对灌区推广的节水技术积极性不高,制约节水措施的顺利实施。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节水灌区
现阶段,灌区还有着强烈的公益性使命,除去管理人员的财政工资外,其经费主要来源为水费收入,水费收入低下,则灌区经济拮据,单靠地方群众的投劳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灌区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扩大资金来源,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灌区进度;二是广泛吸纳地方群众资金,引入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制等运营模式,充分调动灌区农民的积极性,合理地利用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
2)优化工程措施强化灌区节水
灌区传统灌溉习惯要与高效节水相结合,防渗渠道、输水管道,微灌及喷灌等工程措施都不可或缺,要因地制宜,改变人们传统的灌溉习惯,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灌区农田水利用系数,实现灌区高效节水的目的。
3)从管理上提高灌区节水
从目前灌区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现状来看,基本沿袭建库以后的管理体制,用水和灌溉管理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水的商品属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灌区的管理改革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灌区灌溉和管理工作效率;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通过对渠系建筑物的远程监控、水情监视,采集数据信息,为灌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从种植结构上促进灌区节水
灌区良好的种植结构主要是作物蓄水与灌区供水相适应,通过适宜的灌溉模式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从作物本身去挖掘节水潜能。
粮食增产重在灌区,灌区重在节水。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发展高效节水型的灌区对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灌区节水技术既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又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灌溉目标,实现高效增收,加快灌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灌区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