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中医药膳健康产业作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和养生理念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膳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青睐和重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期,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会同甘肃省卫健委、兰州大学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就加快甘肃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认真分析全省发展现状,对比研究国内发展趋势,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加快推动全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对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確要求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甘肃省是国家建设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不仅对提升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至关重要,而且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医药膳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新兴产业。自古以来,我国传统中医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辩证关系,追求的是“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药食同源”,讲究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膳“以食防病、以食治病”是健康的至理。“药膳”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中“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字句,《黄帝内经》记载“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要求遵循“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保健规则,《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许多古医著都有“食疗”篇。《饮膳正要》作为我国目前现存最早营养学专著,收载食物203种,《本草纲目》为中医药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仅谷、菜、果3部就收有300多种,其中专门列有饮食禁忌。可见我国药膳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也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瑰宝。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大健康产业,中医药特别是中医药膳的市场价值也被不断发掘,加快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也可以通过开发多种附加值高的健康食品,带动形成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研发应用和健康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兴产业。
(二)中医药膳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场前景。进入21世纪,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又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突出中医药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国家也逐步扩大药食同源目录,分4批将116种中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这些战略和政策都为中医药及其药膳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同时,得益于宏观消费环境、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新兴品类市场爆发等多方面积极因素的集中释放,近年来我国药膳行业总体保持较高增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资料分析,2015年中国药膳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5亿元、药膳企业数量7.31万家,到2018年增长到1699亿元、年均增长11%,药膳企业增加到7.86万家,主要分布在药膳餐饮、凉茶、药酒、固体药膏、中药冲剂、中成药保健品等行业。据专家研究预测,“十四五”末我国药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只要能够抓住这一部分的产业增量,药膳产业完全可以培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中医药膳既能改善民生,也能富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医药膳健康产业作为新时代快速兴起的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通过药膳的推广应用,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医食疗文化,推动现代营养学与食疗药膳、体育健身等有机融合,增强人民群众养生健康理念,保障群众健康水平,达到预防疾病、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可以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对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利用中医药膳健康产业贯通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特性,从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农业、以药材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工业,到以中医中药经营和养生保健为核心的服务业,加之药膳餐饮的介入及药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给农村文旅项目、特色小镇、特色农庄项目增加无穷的活力和特色,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甘肃省发展中医药膳健康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
近年来,甘肃省立足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发挥中医药文化发祥地、道地药材主产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形成了较好发展基础。
(一)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其中当归、党参、黄芪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0%、60%和50%,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人工种植中药材220余种,种植面积达到470万亩,产量达到12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道地药材黄芪、当归、党参是中医药扶正固本、提升免疫力、抗衰老等中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君药,当归已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黄芪、党参、肉灰蓉被列为国家药食同源试验目录,这四种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的主导地位,资源优势不言而喻。
(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厚重,在人文景观、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优势,涌现出岐伯、封衡、皇甫谧等名医名家,拥有武威汉代医简、敦煌医学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特别是甘肃有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也有药膳消费的历史,近年来积极挖掘、整理和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播推广中医药保健技术,发展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具有良好群众基础。
(三)药膳产业初具规模。全省建设有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省级中心和3个动态监测点,以及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联合国家发改委共同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开展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发布中药材种植、种苗等技术规程97项,规范完善343种中药饮品炮制工艺、193种中药配方颗粒、135种中药材质量控制指标,制定纹党、白条党等10项道地药材地方标准。甘肃省中医院被纳入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陇西县中医院等相继成立营养科或治未病健康管理科,积极开展工作。民营医院有甘肃达尔健康复医院以整体整合医学为基础,推动中医药膳学、营养学、营养免疫学、功能医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有机结合,将中医营养药膳作为核心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之中,效果较好。
特别是,近年来,甘肃重点推进建设了陇东南地区“岐黄中医康复疗养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官养生文化体验基地、皇甫谧针灸医疗保健基地、麦积山中医药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武—清—街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和定西中医药科考旅游基地”七大基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基地、产业园35家,直接带动就业63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32000余人。加工转化潜能较强,建成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5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和10个产地市场,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30万吨,规上中医药生产企业达到67户,工业总产值达到75.11亿元。
(四)药膳产品特色鲜明。结合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推进药食同源中药材、药菜两用蔬菜的开发应用,形成了当归、甘草、百合、苦水玫瑰、枸杞、花椒、葛根、沙棘、阿胶以及党参、黄芪、红芪、肉苁蓉等一大批甘肃地产大宗特色药食同源的药膳产品。庆阳开发的岐伯中药保健枕头、嘉峪关开发的锁阳咖啡、武威开发的肉苁蓉切片饮品以及兰州陇萃堂开发的玫瑰系列、百合系列旅游商品和甘肃道地中药材药膳滋补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定西加快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的推广应用,推出了药膳美食、保健饮品、针灸理疗、温泉洗浴等系列康养产品和服务。陇南文县利用纹党参开发生产“纹党宝”口服液、饮料、冲剂、功能性保健食品等。
(五)政策集成效应明显。甘肃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陇东南5市是原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局确定的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2017年国家卫计委等3部门又确定甘肃省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明确要求拓展中医药应用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动形成药膳、日化用品、相关保健食品以及中医器械等中医药大健康系列产品,推动中医药应用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下,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实施方案》《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推进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行动计划》《加强医疗机构食疗药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六)基础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食疗药膳专业委员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营养学会一药食同源与营养分会先后成立,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醫院等食疗药膳培训基地已经告竣,兴建的药食同源文化(西北)推广基地,配套药食同源西北研究中心,为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运作咨询顾问服务。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集聚了一批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推出了许多实用价值大、易于转化利用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产品,甘肃省卫健委会同有关方面专家先后编辑出版了《甘肃药膳》《实用中医药膳食疗学》《肿瘤食疗药膳手册》《肿瘤药膳图谱》等一批推广应用普及药膳方面的专著,助推了药膳健康产业发展。
总体看,甘肃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不仅有资源条件、政策优势,也有了一定基础,但与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健康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要求相比,不论是层次和规模,还是质量和水平都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表现为:甘肃省作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发展,但在先行先试方面突破性进展不多、步子迈得不大、创新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整体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仍不够宽松;药膳产业缺乏全省“一盘棋”的发展规划,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联动推动机制,各地各行业以及相关机构各自为战,产业发展呈散乱、无序状态,缺乏“拧成一股绳”的发展合力;药膳产业生产经营模式比较传统,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少,“一家一户”式的小作坊小规模生产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产业的做大做强;尽管国家及省上为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药膳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政策措施落地效果不够理想,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和企业获得感不强;药膳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药膳和养生知识、会调配和炮制,又善于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难以满足药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药膳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药膳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等等。对此,需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我国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
我国药膳历史源远流长,并不断创新发展,特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药膳理论研究、药膳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药膳产业对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1985年,药膳食疗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纳入中医的研究范畴,并成立我国中医药的新兴学科——中国药膳学。从多种药膳专著出版、药膳食疗杂志刊物创办,到药膳食疗数据库分析系统建立,药膳食疗逐步得到推广和规范。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个药膳研究机构一中国药膳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在国内外多个地区相继有专门的药膳食疗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成立。药膳食疗的研究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八五”“九五”攻关计划中均有药膳食疗项目,药膳科研及临床研究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开展药膳食疗”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将药膳制作标准纳入中医药标准体系等,这一系列举措为药膳健康事业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国一些地方也把药膳健康产业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引导药膳产业加快发展。福建省宁德市发挥药膳文化历史悠久、青草药资源丰富、药膳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在屏南县屏南镇打造了以商贸服务、健康养生、文化旅游、药膳生产加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型特色药膳小镇。河北省安国市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坚持运用新媒体、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药膳文化,普及药膳知识,扩大了药膳的社会影响力;全力打造集名医坐堂、中医理疗、养生膳饮、古法炮制、中医讲堂于一体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街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全国药膳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赛,推动了中医药膳文化繁荣发展。特别是浙江省磐安县以“浙八味”为基础,以保健康养、养生服务和养生产品销售为特色,全力打造“磐安药膳”全产业链的做法,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精准定位,立足本地优势,开发中医药膳产业。组建专家工作团队,成立药膳研究院,专业从事发掘整理药膳文化,开发推广药膳科研成果、药膳技术、保健康复的制作、培训与咨询,编辑出版学术性书籍刊物,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成立磐安药膳产业协会,作为从事药膳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科研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组成的非营利行业组织。药膳科学研究院、磐安县药膳产业协会与浙江大学、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以浙江省药学会磐安服务站为依托,组成了由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烹饪学、市场经营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工作团队,为药膳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精准把脉,占领行业高地,引领药膳产品标准。建立磐安药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药膳师专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确定药膳研发目录和程序,制定16道药膳技术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材料配送、硬件配套、软件服务、技术培训、经营保障等“五统一”标准化管理,并在全省推广实施。建立药膳道地药材和食材专供基地20余个,严格规定药膳原材料种植、养殖和收藏标准,从源头保证药膳的品质和安全。
三是精准推广,把握市场脉搏,创新多元市场模式。政府扶持引导,推出“磐安药膳”百城千店战略行动,磐安药膳标准化门店和磐安药膳坊建设列入磐安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出台磐安药膳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开设或加盟磐安药膳标准化连锁门店,政府给予3~10万元的补贴、30万元以内的无息贷款资金支持。膳旅融合推动,将磐安药膳融合到酒店、饭店之中,推动以五季养生为主体的大众食养药膳。以磐安隐野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为龙头,与省内百家大酒店合作,推出磐安药膳膳养基地百家联盟。立足市场需求,以浙江省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开发上市临床药膳、大众食养药膳、慢病调理药膳、餐饮养生药膳以及即食型药膳五大类百余个品种的药膳产品。以服务大众健康为需求创新药膳市场模式,与医院联动开设药膳厨房,为患者提供临床药膳、调理药膳;构建磐安药膳标准化连锁体系,通过简餐的形式走加盟特许的市场模式,快速扩展省内外市场;创新磐安药膳膳养基地,将磐安药膳植入省内职业疗休养基地;开发磐安药膳体质辨识软件,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模式识别体质,選择个性化的药膳调理服务。
四是精准评估,立足市场需求,构建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公司+农户、直营等模式建立磐安药膳药材和食材专供基地,并与省外多个道地药材的原产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针对餐饮市场、医院就诊患者康复、亚健康、家庭养生以及年轻人群体等不同需求,创新开发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系列药膳产品。建立科创中心,加强科研力量,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由中医、营养、烹饪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药膳研发团队,申报药膳开发课题,定期召开药膳开发研讨会、品鉴会,持续推动磐安药膳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以终端客户为导向,围绕产品品质、研发创新、服务规范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和运营。目前,磐安药膳已形成了以药材、食材专供基地为基础的“一产”,以药膳料包生产为主导的“二产”,以药膳定点餐厅、药膳(磐安小吃)连锁企业等为主体的“三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四、加快推动甘肃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对甘肃省来讲,加快发展中医药膳健康产业正当其时,应该牢牢把握难得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药膳健康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服务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省情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甘肃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政府创造环境、社会组织推动、产学研联动、品牌形象塑造。
政府创造环境,就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培育发展摆上位、抓上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加快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设立明确目标规划。将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列入“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甘肃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制定产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推进举措和保障措施。
二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省政府层面建立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尽快出台推进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直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并设立工作专班,专责抓好落实。在省级工作推进机制的协调指导下,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及时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土地、税收、环保以及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等方面,出台促进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的一揽子专项鼓励支持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创新研发,鼓励引导企业开发一批优质药膳产品。近期,可先选择3~5家发展基础较好、潜力空间较大、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膳健康产业生产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做大做强,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四是营造药膳文化氛围。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为药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线上,通过在省级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等各类宣传媒介开设专题、专栏,宣传中医药膳文化,推广中医药膳食疗产品,服务广大群众对药膳健康产品的消费需求。线下,通过组织药膳文化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业、进家庭、进老年活动中心,定期举办讲座、论坛、药膳比赛等活动,普及推广药膳健康知识,让更多群众走进药膳、体验药膳、会运用药膳。
社会组织推动,这是“磐安药膳”发展壮大的一个成功做法。建议成立甘肃药膳健康产业发展协会,作为甘肃省推动药膳产业发展的运行平台和行业自主管理组织,按照机构推荐、个人自愿的原则,将从事与药膳相关的中药材、食材种养殖及经销企业,餐饮企业、农家乐业主、金融单位、中医药、营养、烹饪方面的专家等吸纳为会员。协会是致力于发展药膳产业的创业团队,其宗旨是“创立药膳品牌、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其主要任务:
一是产品研发。针对亚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和大众养生等不同类型群体需求,研发适宜的药膳产品。比如,针对酒店餐饮企业类研发适宜各类人群的四季养生药膳产品,针对亚健康人群研发适宜家庭制作的药膳料包,针对特殊人群主要是患者和慢病患者研发降三高、月子餐等系列药膳产品,针对大众研发滋补养生药膳料包,等等。
二是标准制定。抓住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在药膳标准制定、行业规范等方面先行先试,会同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制定完善药膳制作、生产、应用和服务标准,为甘肃药膳的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提供规范引领。通过举办药膳开发与推广研讨会、品鉴会等,宣传药膳标准,扩大甘肃药膳产品影响力。
三是市场开发。结合药膳产品的特殊性,着重探索和实施四种市场运行模式:一是专营店模式,以门店形式专门销售药膳料包;二是医院植入模式,与医院对接合作,药膳作为特殊膳食进入医院系统;三是药膳厨房合作模式,在酒店餐饮企业或大型食堂对接开设药膳厨房;四是连锁加盟模式,就是如“沙县小吃”形式开设连锁店。
四是专业培训。编写甘肃药膳实操技术培训教材,举办甘肃药膳从业人员培训班,承办全省性的药膳烹饪大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药膳制作师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配合开展职业资格评定鉴定工作。搭建与科研院校、药膳研究机构、医院、药厂、饮食业等相关方面的联系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有关药膳基础理论、教育、培训、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产学研联动,就是药膳涉及中医、食品、烹饪等多门类的交叉学科,药膳产业是涵盖一、二、三次产业在内的多元融合产业,要发展壮大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必须走产学研联动发展的路子。
一是加强资源挖掘利用。一方面,组建中医药膳专家团队,設立专项研究课题,集中力量开展典籍研究,深入发掘甘肃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重点对敦煌医学、伏羲文化、岐伯文化、皇甫谧文化以及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中古代经典药膳方、炮制工艺、配伍禁忌等进行系统挖掘和梳理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利用,不断推出符合人民健康需要的创新药膳产品。另一方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利用数字化、影像化技术,实施省内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膳师传统技艺传承记录工程。
二是加强药膳创新研究。充分发挥兰州大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所、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省内中医药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优势,通过整合共建、资源共享、集中支持等方式,大力开展以甘肃道地大宗药食同源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膳新配方、新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不断拓展丰富以中药为基源的系列延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人才缺乏是中医药膳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制约。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中医药膳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培养步伐,尽快补齐人才短板。深入开展中医药膳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以工代训”。支持中医药膳企业高技能人才、中医药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大师工作室和药膳企业依靠特色专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中医药膳行业企业设立社会化职业技能水平评价机构,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落实中医药膳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贯通政策,广泛开展药膳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发挥大赛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建议将中医药膳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比重,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膳知识和技能水平;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恢复设立药膳专业,加强医教协同,推进中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完善以中医药膳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培训模式;在高职类院校试点开设药膳专业,并加强与相关医院、企业、机构合作,联合培养适应中医药膳健康产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四是构建完善药膳产业体系。第一产业方面,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溯源体系建设,完善覆盖中药材生产种植、加工流通、终端销售各环节的追溯网络,严格大宗道地药材商品等级标准,加快形成可追溯的倒逼约束机制,推动完善中药材质量保证体系。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中医药膳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第二产业方面,依托技术创新优势、药材资源优势、物流市场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膳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兰州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陇西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中药材精制饮片加工园、白银银西生物医药园、民乐生态工业园中药材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园6个中药产业园率先建成甘肃药膳产业园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注资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药膳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并重点培育成长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企业。第三产业方面,大力推广药膳在餐饮服务业、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的应用,鼓励和支持社会餐饮行业专列药膳菜谱,全省三甲医院或具备条件的公立医院率先推行食疗药膳餐厅,政府机关、企业、学校食堂推行设置食疗药膳窗口。加大中医药膳健康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一批集中药材集散、文化展示、多维度体验、康养民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康养特色小镇,开发以当归、党参、黄芪等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系列药膳旅游商品,扩大药膳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中医药膳与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品牌形象塑造,就是全力打造和叫响“甘肃药膳”品牌。
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就打造“甘肃药膳”品牌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凝练品牌内涵,包装策划品牌推广方案,广泛深入讨论,凝聚各方面共识,合力打造和提升“甘肃药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加大“甘肃药膳”的宣传推广。一方面,紧紧围绕“甘肃药膳”谋划药膳产业重点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推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等对外开放平台,举办“甘肃药膳”发展论坛,推动“甘肃药膳”走出去。
三是由甘肃药膳产业发展协会牵头,每年召开一次甘肃药膳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一份“甘肃药膳”发展报告,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市场形势,探寻发展机遇,强化产业合作,共同推动“甘肃药膳”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