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蕊蕾 房捷 张方燕 徐润华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满足日常交流需要并提高人文素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为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提供辅助平台。本文基于汉语自主学习交互平台,提出少数民族汉语网络自主学习新模式,并以藏语、蒙语和维语为重点展开阐述平台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自主学习 多功能 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0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语言文化多样是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语言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大部分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仍在普遍使用自己的语言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在造就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征的同时,也给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由于教育背景、母语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群体的汉语学习模式也有其独特性,需要一套专门针对他们的汉语学习方案,使学习效率最大化。比如,在对新疆高校预科生的学习偏误分析中,由于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典型的黏着语,与汉语这种孤立语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容易犯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会将维语语言规则错误地套用到汉语上,从而产生各种语际偏误。这些独特的学习偏误都从侧面反映了设计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汉语学习平台的必要性。
在传统汉语教学模式下,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加之第二语言的学习脱离实际语境,学生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导致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而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会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興趣点进行特色功能设计,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可在各种模拟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汉语学习,克服母语思维对汉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一、构建面向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平台新途径
(一)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现状分析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问题。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将汉语教学以及双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因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科学技术水平、汉语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模式等方面相对滞后,汉语普及程度还未达到较高水平,少数民族地区依旧存在汉语语境缺失、师资短缺和资源匮乏的短板问题。
1.传统双语教学模式落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仍以传统的“母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双语教育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随着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会根据学习主体的年龄和所学课程,制定阶段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虽然在模式上有所创新,但教学环境依旧局限于课堂,缺少使用汉语来沟通交流的学习环境。加之在多种传统双语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没有较好地得到解决,导致部分不具备汉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也承担了汉语教学的工作。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双语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意义的认知也存在误区,认为双语教育就是在学习母语的同时也要学习汉语。由此可见,传统双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汉语交流环境缺失、教育目标模糊等问题。
2.少数民族双语学习的模式单一。在日常教学中,少数民族地区采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成绩虽有所提高,但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因缺乏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新媒体和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少之又少,因此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通过纸质书籍和传统多媒体进行授课的统一教学,让不具备汉语听课能力的少数民族学生缺少了自主性和互动性。部分学习者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达不到汉语学习的水平,双语学习压力增大,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两个主要特征:普遍性和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指各少数民族对于汉语学习的要求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差异性,少数民族普遍存在双语学习问题,但对于本民族语言和汉语都有着不同学习程度和政策要求。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导致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不能只用一种教学要求和方法去贯彻落实,应该切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双语教学模式。
(二)构建面向少数民族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必要性
1.多功能自主学习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当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全依靠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教学是全然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新途径,才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的汉语学习能力和使用汉语交流沟通的能力。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融合了辅助教学与自主学习两大功能。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主要面向各大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以及高校的课堂教学,打造传统讲述课堂模式与网络辅助教学新模式相结合的高效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教学。
2.为少数民族提供个性化的汉语学习平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学习者,由于他们大多是非在校学生,无法得到专业的和系统化的汉语学习,并且我国市面上现有的汉语学习平台大多是面向国外人群,专门面向少数民族人民的平台寥寥无几。少数民族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为少数民族学习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汉语教学课程和资料。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数据库的挖掘,系统地构建一系列从零开始的基于双语界面的汉语学习平台,并通过对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入了解来设计独特的少数民族界面。此外,该功能还设有实景练习环节,通过模拟社交情景来锻炼用户的实际运用与社交能力,弥补了传统双语教学模式下汉语交流环境缺失的问题。
3.明确双语教育目标和满足文化交流的需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少数民族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水平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在造就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征的同时,也给不同民族人群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繁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持续更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但是,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熟练掌握汉语日常交际的能力需要提升。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与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相呼应,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汉语学习资源为基础,为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提供汉语学习和汉语交流的平台。
(三)汉语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条件
1.外部条件。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汉语学习平台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高达98%,手机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这也为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是构建汉语学习平台的有利条件之一。据调查发现,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25亿,占网民整体的32.1%。近年来,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网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学习方式,在线上教育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大学MOOC已入驻600多所高校,开设在线公共课程8700余门,在线学习人次超过1.4亿次。智慧树平台的学校有近3000所,超1700万大学生通过智慧树跨校修读获得学分。此外,我国的《宪法》和《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明确指出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和普及汉语的重要性。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曾指出:“各类国家话语主体都需要具有正确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和国家话语角色的扮演能力。”对我国的国民来说,就是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汉语普通话。
2.内部条件。“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是自主学习平台的一大特色。其中网络辅助教学将平面化的教学内容变得立体化,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用形象逼真的动图来解释。在讨论区中,用户可以就课堂上的问题、有争议的点与其他用户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对汉语言的进一步掌握与运用。自主学习功能则主要是帮助用户检验自我学习成果,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对应的双向学习和记忆,加强对汉语拼音、语法、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平台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微信小程序形式呈现。微信小程序体量轻,占用内存小,同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能够无缝融入用户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迅速打开平台进行课程学习,无须下载,即用即走。同时,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设计相较于移动端APP也更加友好和简易,开发和维护成本不高,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同时又能充分模拟APP的操作体验。
二、面向少数民族的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实践
(一)汉语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开发环境
面向少数民族的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平台基于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理论而构建,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能动性,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融合了辅助教学与自主学习两大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平台可以实现弹性自由式学习。学习者借助微信小程序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使学习更加高效,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能动性。
微信作为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据腾讯发布的2020年季度财报统计,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账户数为12.025亿,同比增长8.2%。根据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调查显示,约有98.6%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高于3小时以上的学生就高达88.9%。这就为平台的设计与构建奠定了基础。因此,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面向少数民族的多功能自主学习平台顺应了语言教学的大趋势,同时也是一个最可行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价值。
(二)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框架设计
结合平台搭建的实际情况,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通过基于HTML5、CSS与JavaScript设计少数民族特色界面,构建双语自主学习平台是最高效可行的方法。本平台系统技术开发基于web网页和HTML等语言完成,后台管理通过腾讯云平台架构。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前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及高校汉语教学课堂;挖掘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语料库;了解探究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与宗教信仰。
中期:利用Au、Pr、HTML技术等软件对界面、内容进行处理与加工,基于Web技术开发平台。
后期:平台推广测试与后期维护。
(三)汉语自主学习平台功能的实现
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自主学习平台主要包括“首页、师资力量、招生计划、我的”四个板块。其中,首页主要由八个主要内容构成,分别是考试试卷、专业培训、我看我练、模拟练习、理论常识、问答专区、学习文具、每日打卡。同时,首页还有直播课、学前测评和优惠课程三个板块。用户可以在汉语学习之前通过学前测评对汉语水平进行预先测试,了解自己的水平。之后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购买相应的课程或者直播课进行汉语学习。在师资力量板块中,汉语学习用户可以选择学习维汉双语、蒙汉双语、藏汉双语等具体的学习内容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界面的第三栏是“招生计划”,此页面主要展示的是特色汉语学习班的招生信息。页面中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招生海报、招生对象信息和优惠券。“我的”板块中,此页面为用户提供登录与查看个人信息的服务,主要分为用户注册与登录、所有订单和学习中心三个部分。
三、结束语
构建面向少数民族的多功能汉语自主学习平台是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与平台的交互性、实时性和移动性有机结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自主学习、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弹性学习形式,弥补了传统汉语教学的短板。面向我国以维吾尔族语、藏语和蒙古语等为本族语的少数民族,构建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平台,从宏观层面来看,学习平台的构建基础是文化认同,少数民族人民学习汉语言是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全面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使各民族繁荣富强,符合国家语言文化战略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从汉语言学习者个人层面来看,填补了国内市场上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针对少数民族人群汉语自主学习平台的空白,为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化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陶君,吴学辉.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20,39(04):136-139.
[2]付东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31-135.
[3]贺燕.移动学习——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新途径[J].语言与翻译,2017(02):76-80.
[4]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现状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2007(03):61-64.
[5]焦美玲,程子千,桑育黎等.我國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