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两篇截然不同的文章,颇有感触。一篇题为《2021年:小老板在愁,中老板在挺,大老板咬着牙夜夜难眠》,反映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些经营者的焦虑和艰难。另一篇题为《中国最顶级企业家: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反映这一群体对毛泽东思想的推崇,表现出“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淡定和豪迈。这些使我感想到“静气·底气·勇气”的“三气”精神。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营者表现的焦虑,很多都是因为未来和预期不一致,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没有把握而产生的。他们缺乏直面问题的心态去寻求解决困难和挑战之道。事实上,面向未来,不确定是常态,说不上何时何地突然飞出一个“黑天鹅”,扰乱了预期,怎么应对就是经常性应对之道。这就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静气”这种心态和精神也可说是思想境界,使人在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建立起强大的精神信念。平心静气地通过自己的分析,去努力学习和实践新的思维方法,去努力改变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并最终改变自己。《庄子·外篇·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所言的大意是:“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面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便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呢!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这对现代管理而言,需要经营管理者明白干环境,通晓于时势,上下四方相通和“天人合一”畅达。这样才能晦迹韬光不露于形迹且不损伤静寂的心境,此“静气”也!
庄子之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排除干扰,保持内心宁静的“静气观”。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理论思想体系中,关于如何保持人的“静气”,有许多宝贵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比如,儒家的养气、道家的修真、佛家的禅修是帮助人在感受天地万物过程中保持“静气”的思想实践体系,值得经营管理者学习、继承和光大。
“静气”对现代经营管理者来说就是战略定力,经营管理者能否“每临大事有静气”,从某种程度上讲就看经营管理者是否具備应对变局的战略定力,而这种战略定力往往取决于组织的“底气”,即在对规律的把握中练就一套应对法则。因为,有些经营管理者之所以对将要面对的变化和困难没有“静气”,缺乏战略定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训练,无法建立起短时间内能摸透变化规律的信心,失去了应对困难的底气。我们经常说“危机,危机,危中转机”。“危中转机”或是大变局中可把握的一种规律。那么,面对危机,如何破解危机,树立转危为机的底气,这就需要思维方法训练。“转危为机”,依靠的是对规律的掌握。你越能快速掌握一件事,一个行业的规律,就越能判断出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件事里应投入多少,并坚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有利的情况。否则就不会有“再坚持一下”直到有利情况恢复的“底气”。
把握机会需要“底气”,机会的实现更需要“勇气”。所谓“勇气”,就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经营组织的“魂”。在这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不确定是常态。全球技术、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表现出很多新特点、新趋势,也随之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尤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对此,如果没有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勇气,难以想象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年,企业经营确实都比较困难,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一博?后者需要的是“勇气”。
“勇气”是一个组织的气质和精神,来自于经营管理者(老板)的拼搏斗志和为自己组织所铸的“魂”。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和赵刚有个对话:“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往往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他的灵魂仍在”。军队是这样,有敢于亮剑的首长,就没有胆小怕事的士兵。而对经营组织来讲,经营管理者的性格和作风就代表了这个组织的文化和价值。为企业“铸魂”是经营管理者当仁不让的责任。所以,一个企业能否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看它的经营管理者的性格和领袖群伦的素质就大致可以判断出来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志存高远,而且能脚踏实地、砥砺前行,铸就一支有“灵魂”能干硬仗的队伍,英勇顽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组织。
“三气”(静气·底气·勇气)贯通而形成的“允执厥中”观是中国古代治理“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的境界。《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精诚恳切地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这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营管理企业来说,也有借鉴意义,即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势难料,危机四伏,人心叵测”等等,要坚定信念,夯实清晰的战略定力,诚信(允)地遵守(执)商业的规则和道德,专心致志地坚守和执行有利于社会公众的方针、政策,“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就能转危为机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