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法在课堂的运用

2021-08-16 01:22邵生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民币师生小学生

邵生明

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小学生数学素养中的重点要求。此外,小学生因心智不成熟,对逻辑性、抽象性强的数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当前的数学考试题型与生活元素结合的内容越来越多,若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小学生也会无法适应逐渐变革的考试要求。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生活与数学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

“快乐学习”是当代教育推崇的教学理念,“综合素质”是当代教育提出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靠傳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快乐”的前提是符合小学生兴趣,给予小学生良好的体验,“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让小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其实际运用方法便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一、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生活元素

生活情境的创设首先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缺乏,如果生活情境是小学生陌生的领域,那么也依然无法发挥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生活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也就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生活元素,如果情境中的生活元素过于深奥或者与教材的相关性不够,将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生活情境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也就是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比如玩具、零食、游乐场等等。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家庭生活情境:小雨家一共有4个人,妈妈、爸爸、小雨和爷爷,爸爸买了10个桃子,如果要平均分给家里的4个人,每人最多得几个?还剩几个呢?家庭是小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是他们最熟悉的人物,而买水果是小学生常见的家庭事件,水果是其爱吃的零食,这样的情境会增强小学生的亲切感,快速地将小学生带入家庭情境中,促使其积极思考,并感到轻松、有趣味。

二、借助生活现象促进师生交流

交流可以促进情感的建立和维系,可以加深交流双方对彼此的了解,而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一味地灌注知识,而忽视了师生的沟通,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计划和内容,但是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能否理解,教师是不了解的。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思路、学习态度,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使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生活现象是教师教学中丰富的素材来源,而生活现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可以为师生交流创造机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人民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小学生也经常使用,但是,他们对人民币却并未有深入了解。以“人民币”为主题的生活现象有很多,比如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上面都有哪些人物、景色?人民币共有几种面额?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假币?如何判断真、假人民币?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让小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并与数学加减知识融合,开发学生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搜寻一些资料,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发展史及意义,以及当前社会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最后,向小学生提问:当前人们购物很多时候会用电子软件支付,这对人民币有什么影响吗?让小学生畅所欲言,以刺激其思维,促进师生交流,深化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借助生活游戏创建快乐的学习环境

游戏是一种具有强大魅力的娱乐形式,可以起到休闲、益智的作用,能让小学生放松身心、体会快乐,也能通过其趣味性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将游戏与教学联系起来,能起到开发智力、锻炼思维等作用。小学生活泼、爱玩,游戏融入恰好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课堂环境。由于课堂环境受到空间、时间等限制,因此,游戏形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最好是少动多思的游戏方式,比较适宜在课堂开展,而且游戏环节尽量简单一些,以免课堂时间不够用,影响游戏效果。以“因数和倍数”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敲7游戏”,从任意一边靠墙位置第一排学生起,从1报数,顺序是从前向后再向前一条龙,直到所有学生都报完数,如果报数为“7”或者“7的倍数”或者带“7”,学生不能说出这个数字,而是要通过拍手或者敲桌子的方式表达,后面的同学接着继续报数。这个游戏适宜在室内开展,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带给学生学习乐趣。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教学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生活热点问题、生活俗语、生活规则等等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素材。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可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也可以提高热爱生活、探索生活的兴趣。对此,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认真思考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与生活结合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人民币师生小学生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