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宇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此,需要教者精细化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给学生,为学生观察及想象提供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及想象等过程对经验进行积累,促使学生空间观念有效形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空间观念,教学环节应重点关注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培养空间观念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丰富感性资料,进而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考,逐步达到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目的。
一、立足生活实际,开展数学图形教学
在教师开展小学图形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能引导学生基于对自身生活中实体事物的联想,认知并学习数学图形,促使学生通过接触实际物体,深刻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具体来说,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非常熟悉的事物切入,进而将图形内容引出;还可以学生较为喜爱的动漫或漫畫为出发点,借此把图形内容引出。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开展图形教学,才能实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加以探讨。如,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图形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出及日落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明确日出时的太阳会由什么图形形成、图形变化情况是怎样的。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圆的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认知、理解等提供帮助。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部分图形知识时,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三明治引入其中,促使学生能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做三明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图形教学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开展绘制实物的活动,先将一些实物中应用的图形指出,之后讲解图形绘制过程的细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相同立体图形为依据,对不同视图进行绘制。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三视图角度来绘画粉笔,帮助学生加强对圆柱体的认知,形成图形基本概念。
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形成空间观念,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细致观察能力的引导,动手实践制作也尤为关键。通过实践制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平面图及立体图的不同之处,促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本质进行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制作空间立体图实物,还能在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空间思维的同时,使学生空间意识得以有效增强,帮助学生形成图形的空间轮廓概念。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知识时,在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些实践道具,如橡皮泥、文具盒、纸盒等,再让学生使用橡皮泥制作模型。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空心立体图形的认知度,教师可组织竞赛活动,开展比一比活动,看哪一小组利用最少橡皮泥制作了多个正方体或长方体模型,借此深化学生认知的同时,通过营造良好活动氛围,有效开展学生动手实践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图形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必然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在抽象图形方面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空间观念逐步形成。此外,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一些雕塑展览,观看和了解雕塑制作流程,在学生脑海之中不由自主地形成空间观念。
三、重视思维融入,强化空间观念
数学学科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融入,能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及数学素养形成等提供极大帮助。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过程,通过思维的融入,能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知、理解空间观念,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引领下,不断深化自身空间观念,为学生后续更多图形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知》这部分知识后,学生有关角的表象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因此,后续教学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角图形的认知进行完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角的绘画实践,用不同的角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明确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后组成的图形,使学生对角的认知逐渐丰富起来。画角之后,紧接着可引导学生开展数角的活动,一个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那么几条射线、几十条射线、上百条射线组成的角能有多少个呢?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融入数学思维,让学生对角的秘密进行挖掘;同时,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能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度有效提升,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图形兴趣,为学生空间观念的深化、认知能力的拓展提供帮助。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学生空间观念往往会循序渐进地形成。因而,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注重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协同开展,借助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体会图形,让学生通过大量活动探索图形奥妙,有序推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