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骏 丁文敏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并指出劳动教育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因地制宜。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地方农业资源,建立课程基地,将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参观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助力地方农业的发展。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意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各地各校都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前黄是武进区最大的农业乡镇,农业生产面积约6万亩,其中,种植面积2.5万亩、养殖面积3.5万亩,生产大米、河蟹、四大家鱼,还有特色花卉、蔬菜、水果等。学校充分利用地方農业资源,建立课程基地,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协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磨炼坚强意志,为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一、依托农业综合展示馆,让学生了解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观了前黄镇农业综合展示馆。在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带领下,他们饶有兴趣地参观整个展馆。精彩的讲解、可视化的投影、富有震撼力的农业宣传片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前黄镇农业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荣誉成果、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领导人关于农业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参观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考察,要求学生结合考察计划,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采用看一看、问一问、拍一拍、记一记等多种方式,翔实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学生个个投入在自己的研究中,到处是好奇的眼神、专注的姿态和忙碌的身影。
前黄镇农业综合展示馆作为劳动教育基地,学校今后还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培养小小讲解员,为前黄农业发展助力。
二、依托桑葚种植特色项目,引导学生参加探究学习和劳动实践
前黄镇丁舍村的果桑种植具有20多年历史,共有30户农民种植果桑,种植面积有100多亩,成为前黄镇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紧紧围绕“前黄桑葚”这一乡土特色资源,开展了系列化活动。
小小采摘员。桑葚成熟的季节,学生化身为小小采摘员,走进桑园,体验桑果丰收的喜悦。大家漫步在果桑园中,只见紫得发黑的桑葚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惹人喜爱。他们从枝头上精挑细选熟透了的桑葚,桑园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桑葚采摘结束后,个个累得满头大汗,直言道:桑葚好吃可不“好摘”。
小小科学家。采摘刚结束,学生就发现一双双小手都变了色。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水龙头下清洗,却怎么也洗不干净。果农说,只要采一粒青桑葚,在染色的指尖碾压,就能把桑葚渍去掉。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清洗桑葚渍的研究。从一开始遇到清洗的难题,到真正弄懂这里面的奥秘,学生经历了在劳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发展。
小小美食家。学生拿到了桑葚膏、桑葚酒的制作秘方,纷纷化身小小美食家。有的全家总动员,爸爸妈妈变成摄影师记录精彩影像;有的成为主播达人,边制作边讲解让人刮目相看;还有的俨然是一个美食点评家,把桑葚膏、桑葚酒的妙处讲得头头是道。小小桑葚带给学生的不仅有采摘的乐趣,更带给他们一种亲自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小养护员。一到6月,就进入了桑葚剪枝养护的关键时刻。村里的桑葚养护员一边向学生介绍,一边示范剪枝的方法。他们兴趣盎然,在村民帮助下体验电动桑剪和手动桑剪。原本以为剪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桑枝竟然那么粗壮,使出了浑身解数,弄得腰酸背疼,怎么剪也剪不断。
小小中医师。我们组织学生来到前黄人民医院采访。医生从中医的发源、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讲到中医大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中药药材的采摘讲到制作保存,从桑树的药用价值讲到生活中的日常使用。他们听得入了迷,对桑树的药用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小桑葚的大学问。
三、依托前黄大米,了解育种的艰辛,体验劳动的乐趣
前黄牌大米荣获江苏省好大米金奖,是一张叫得响的农业招牌。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带领学生开展以“前黄大米”为主题的项目化研究。
我们组织学生来到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参观,了解到三代育种专家几十年来扎根农村搞科研,一项项成果在全区、全省乃至全国的水稻种植推广中打响了知名度。学生在现场采访中对研究所现有的水稻试验田分布、水稻品种的培育、优质品种的筛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也让他们更敬佩一代代专家们为推进育种工作所付出的辛劳。
学生还来到郭鲁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合作社的规模和管理方式。众多现代农业机械,以及“前黄”牌大米的品质和市场欢迎度,让学生大开眼界。在村民的指导下,他们挽起裤腿,拿起秧盘,小心翼翼地下到水稻田中劳作。尽管秧苗插得歪歪扭扭,浑身上下沾满了泥点,但他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愉悦感与自豪感。
地方农业特色品牌,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借助地方特色,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使劳动教育系列化、课程化,将广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