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工作方向。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的创新研究。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就是信息技术。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优势发挥出来,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突破,教师就必须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应用信息技术多元表现优势,构建优质课堂环境
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角度看,优质的教学环境能实现对学生的状态引导。因此,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可用的方式和资源较少,这让课堂教学环境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由此得以发挥作用,并成为教师构建语文课堂环境的主要方式。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让语文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带来支持,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以良好的状态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在《秋天的雨》一课教学时,为了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我就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信息技術为学生展示了秋雨的视频资料。在视频中,学生通过看、听等感官来感受秋雨,这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认知启发,并带给他们更为深入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蝙蝠与雷达》一课教学时,我则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蝙蝠的习性和雷达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得生物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进步,并在这些知识的支持下,更好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汉字真有趣》一课的教学时,我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设计了以汉字为基础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汉字知识的记忆,并带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信息技术的辅助而大大提升。
二、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能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优势,除了前文提到的多元表现优势之外,丰富的资源优势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助力。
从小学语文教育角度看,其知识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主,虽然这些知识已经足以达到知识启蒙的效果,但对于求知欲望强烈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而且,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内容,以及教材上较为有限的知识,并不能将其完全展开讲解,这会让学生理解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但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后,语文知识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为全面地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其认知能力基础上进行学习,这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实现了突破。仍以前文所提到的《蝙蝠与雷达》课文为例,在没有信息技术助力下的课堂上,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述和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蝙蝠与雷达的关系,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蝙蝠习性、雷达原理的方式产生基本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去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这就能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课文,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带来助力。在《两小儿辩日》的课文教学时,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也有可能产生与“两小儿”相同的观点,这时如果仅仅依靠课文中的知识内容,教师根本无法完成对学生的思维指导,这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知。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天文知识的学习,明白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与地球公转有关,而不是通过大小和冷热来判断。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困惑,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突破。
三、运用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优势,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依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师生互动的助手,在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进步。例如在进行《汉字真有趣》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字结构的展示,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思维互动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汉字,并强化对汉字的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游戏互动,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体验,并获得汉字知识记忆效果的提升,由此进一步提升本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提升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做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步,这对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认知需求的分析,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设计与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对他们学习热情的调动,让他们可以在完成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由此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素质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