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烽如,孙鲁宁,钱 伊,张 强,徐 皓,王永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伊马替尼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临床获益高,近50% 的晚期 GIST 患者存活超过 5 年[2-3]。伊马替尼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有腹泻、水肿、疲劳、肌肉痉挛、恶心、皮疹等[4]。研究表明,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与ADR 发生密切相关,高血药浓度易导致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障碍[5]。本研究中基于医院的单中心、观察性伊马替尼Ⅳ期临床试验,对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 患者开展了血药浓度和ADR 的监测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年龄29 ~82 岁;身体状况良好,无主要器官疾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至少4 周;复发风险评估多为中危和高危。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4 年12 月至2017年11 月接受伊马替尼口服治疗的GIST 患者173 例,按伊马替尼剂量的不同分为 300 mg 组(27 例)、400 mg 组(130 例)、600 mg 组(10 例)、其他组(6 例)。
患者接受伊马替尼(Gleevec,诺华制药)的剂量为400 mg/d;对于疾病进展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建议将原剂量增至600 mg/d;对伊马替尼600 mg/d 无反应者推荐将剂量增至800 mg / d;如不耐受伊马替尼或发生严重 ADR 者,剂量调整为 200 ~ 300 mg / d,甚至停用伊马替尼治疗。入组第1 个月及之后每3 个月进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于给予伊马替尼前和3 h 后采集患者静脉血 6 ~8 mL,肝素抗凝共 2 次。采集血样,于4 ℃下3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层血浆。所有血浆样本置-80 ℃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 MS /MS)法监测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6]。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CTCAE 4.0,制订 GIST 患者 ADR 评价表。随访期间,记录和评估ADR 的严重程度,若出现严重ADR,则给予专科治疗,并对严重ADR 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直至病情稳定。
共纳入173 例经病理诊断为GIST 并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由于发生ADR,31 例患者剂量减为 100,200,300 mg/d;由于疾病进展,10 例患者剂量增至 600 mg/d。2 例(1.16%)因严重白细胞减少和间质性肺炎停药,停药时间最长为45 d,缓解后,继续服用原剂量伊马替尼。中位随访时间为21 个月(6 ~42 个月),患者年龄 29 ~82 岁,平均 57.5 岁。随访期间,6 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而死亡,无病例失访。
表1 173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基本信息(n =173)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173 patients with GIST(n = 173)
173 例GIST 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平均谷浓度(Cmin)为(1.45 ±0.79)μg/mL (0.26 ~5.13 μg/mL),平均峰浓度(Cmax)为(2.63 ± 1.07)μg /mL(0.72 ~ 7.63 μg /mL)。各剂量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分布见图1 A 和图1 B。300 mg 组和400 mg 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00 mg 组伊马替尼峰、谷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共 120 例患者随访时间达 24 个月,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第15 天达峰浓度,2 个月后逐渐下降。详见图1 C。
图1 给药1 个月后伊马替尼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及2 年内血药浓度变化(*P <0.05,***P <0.001)A.Peak concentration of imatini after one month of administration(n =173) B.Trough concentration of imatini after one month of administration(n =173)C.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matinib within two years(n = 120)Fig.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matinib dos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after one month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hange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within two years(*P <0.05,***P <0.001)
由表2 可见,90%以上的ADR 严重程度为Ⅰ~Ⅱ级。水肿 77 例(46.11%)、皮炎皮疹 73 例(43.71%)和白细胞减少61 例(36.53%),为服用伊马替尼患者中最常见的 ADR。此外,Ⅲ级间质性肺炎 2 例(1.20% )[7],神经系统紊乱 7 例(4.19% ),Ⅲ级贫血 1 例(0.60% )。但严重ADR 相对较少。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类型ADR发生率逐渐增加。167 例患者总体 ADR 发生率为79.04%。600mg 组 ADR 发生率(90.00% ),高于 300mg 组(66.67% )和 400 mg 组(80.76% );水肿、恶心呕吐、疲劳和Ⅲ级及以上ADR 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00 mg 组和400 mg 组。600 mg 组人均 ADR 发生例次为 2.50 例次,显著高于 300 mg 组(1.04 例次)和 400 mg 组(1.52 例次)。详见图2。在随访中发现,严重ADR 患者减药或停药后由于血药浓度下降,ADR 症状逐渐缓解。
图2 各剂量组药品不良反应人均发生例次(*P < 0.05,**P < 0.01)Fig.2 Cases of ADR per capita in each dose group(*P < 0.05,**P < 0.01)
表2 各剂量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ADR 发生情况[例(%)]Tab.2 The incidence of ADR in patients with GIST in each dose group [case(%)]
本研究结果显示,600 mg 组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300 mg 组和 400 mg 组,这与 YOO 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目前普遍认为,检测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对于GIST的用药指导和剂量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治疗初期,伊马替尼血药浓度 > 1 100 ng /mL[9],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获益率。本研究为Ⅳ期临床研究,患者能得到较严格的用药指导和监测,可很好地避免低血药浓度和药物暴露不足。伊马替尼治疗GIST 是长期过程,患者难以完全遵从医嘱严格、规范服药,从而导致疗效不佳[10]。因此,积极开展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监测和用药指导尤为重要。此外,相较于检测药物总浓度,检测游离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更密切[11],因此开展伊马替尼游离药物浓度监测及游离药物浓度与疗效和ADR 相关性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
目前,关于伊马替尼治疗GIST 患者的血药浓度与ADR 相关性的大样本研究较少,主要原因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开展不足,患者依从性较低,因此可从服药剂量初步分析患者因血药浓度发生ADR 的类型和概率,可提前针对高剂量服药患者进行用药和ADR 宣教。本研究中发现,伊马替尼治疗GIST 后最常见的ADR 为水肿,其次为白细胞减少和皮疹。ADR 严重程度多为Ⅰ~Ⅱ级,多可耐受,无需干预[12]。当发生Ⅲ级及其以上 ADR 时,需及时减量或停药,通常症状会有所缓解。考虑到恶心和疲劳等的主观性和本研究样本量的局限性,需要更大样本量和客观的ADR 评价标准来研究ADR 发生特点。
伊马替尼主要由肝脏CYP3A4 和CYP3A5 酶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13-14],且伊马替尼是 P - 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的底物[15-17]。考虑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会导致酶活性差异较大,使伊马替尼体内代谢、转运过程存在差异,最终导致个体间血药浓度变异较大,影响ADR 的发生[18-19]。另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 13 和重组人趋化因子14 相关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白细胞减少症和皮疹的发生相关[20]。因此,相关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对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和ADR 均有明确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可用于预测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的范围及ADR 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需加强服用伊马替尼治疗GIST 期间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和ADR 观察,一旦发现ADR,应及时调整并制订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实现治疗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