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2021-08-16 06:40刘永华范吉辉黎原谷周海平李光和
中国水产 2021年7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旅游

文/刘永华 范吉辉 黎原谷 周海平 李光和

近二十年来,由于政策导向变化,渔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休闲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渔业资源禀赋优越。本文调研和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也可为其他地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借鉴。

休闲渔业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渔业资源,如渔村资源、渔业生产资源、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等,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渔业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向社会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

2001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休闲渔业”,2011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休闲渔业列为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鼓励发展文化多元的休闲渔业,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发展概况及意义

(一)历史和地理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海陆兼备的渔业大省,休闲渔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独具特色。北部湾海域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栖息着多种虾、蟹、贝、藻类及其他底栖生物,适宜游客体验“自捕”,是最适于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省份之一。内陆水域面积约1200万亩,其中,大型水库53座,中小型水库4350座左右;境内江河总长34000km,池塘面积113.3万亩,分布的淡水鱼类有209种,内陆休闲渔业发展潜力充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渔业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植被四季常青,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生态好,有“老、少、边、山、海、寿”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使八桂水乡开发休闲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超过3.4×106t,渔业总产值达570多亿元,重要水产养殖品种包括,金鲳鱼3.4×104t,对虾3.2×105t,罗非鱼2.5×105t,牡蛎6.6×105t,渔业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早在2011年休闲渔业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八大渔业”之一。自201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制定了《全国及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评选推荐和奖励办法》,每年开展 “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评选。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休闲渔业的发展,出台的《关于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4〕39号)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深入挖掘渔业文化,突出南珠文化,融入壮乡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强渔业与旅游、文化、科普教育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提升休闲渔业内涵和品质;要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垂钓观光、城郊垂钓餐饮、田园养殖观光、庭院特色养殖观光、大水面生态养殖观光等休闲渔业;要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野钓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渔业休闲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自治区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0个,安排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在有效期内的“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共50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7家,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国休闲渔业主题公园1家,全国最美渔村1家,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1个。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休闲渔业带动农村餐饮住宿、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其产业链条综合产值估计在100亿元以上。休闲渔业基地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旅游的主要景点,成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渔民增收、渔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地不断加大休闲渔业品牌创建力度,以休闲渔业为载体,结合各地自然、文化、历史资源,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桂林市漓江渔火节、北海开渔节、钦州蚝情节、防城港京族哈节、壮族蚂拐节、开海节、珍珠节、摸鱼节、禾花鱼文化节和闹鱼节等,推出了特色鱼品佳肴,如南宁市横县鱼生、南宁市灵马鲶鱼、桂林市阳朔县啤酒鱼、桂林市全州县禾花鱼、柳州市螺蛳粉、浦北县官垌鱼等品牌产品,弘扬了渔文化精神,丰富渔文化资源,在满足广大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休闲渔业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促进渔文化的新发展。

二、广西休闲渔业主要类型

广西休闲渔业内容丰富,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就休闲渔业表现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养殖型。经营者多为鱼塘养殖承包者,并且多为家庭经营,通过在养殖水体上增加垂钓活动的鱼塘、水库、海水养殖网箱,并提供简单的餐饮服务吸引休闲者,为前来游玩的人提供渔家生产和生活的体验,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渔文化活动,辅助开展垂钓、渔事体验、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休闲垂钓型。通常是利用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海、淡水养殖网箱和养殖池塘,放养各种海、淡水鱼类,配置一定的休闲设施,以开展垂钓为主,以自娱自乐、自钓、自炊、自由自在休闲为特色,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集娱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如上林县鱼王生态园等。

三是休闲度假型。以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为景,以度假旅游为主,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具有生态旅游、度假住宿、会议接待、文化娱乐、垂钓、保健、游泳、水上运动等多种功能。多数以“渔家乐”的形式让游客亲身体验渔民生活,直接参与张网、撒网、海钓等,和渔民一起坐渔船,赶海、尝海鲜、住渔家,领略渔乡渔村风俗,回归大自然。如北海市银滩、东兴市金滩、上林县大龙湖等。

四是观赏科普型。以科普为主要目的,向群众提供水生物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兼有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功能,如北海海底世界水族馆、南宁融晟极地海洋世界、南宁海底世界等。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处于自发发展状态,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支持,经营和管理方式简单,不少休闲渔业项目缺乏地方特色,重复建设、模式复制现象普遍存在。

1.资金支持政策。休闲渔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资金短缺问题是阻碍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休闲渔业产业发展中金融方面的支持相对不足,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经营者的生产积累和自我投入以及民间融资。

2.休闲渔业用地政策。目前规模经营休闲设施数量少,主要原因是休闲渔业建设用地申请手续繁琐且取得建设用地十分困难,多数休闲渔业园区用地由于属性问题,产业规模和配套设施建设受到较大限制。

(二)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类型单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发展较晚,大多数处在低开发/低投入的状态,较全国其他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存量少,产业规模小、分布较散、层次低。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整体规模小,产业产值在渔业经济产值中比重不大,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在全国休闲渔业产值中占比也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大概在0.2%左右。从资源利用看,休闲渔业产值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于淡水休闲渔业,海洋休闲渔业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经营活动以池塘和常规鱼类为主,经营方式原始,差异化不明显,特色品牌建设不足,休闲服务项目单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使得经营效益难以得到较好体现。

(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管理粗放,服务质量不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村容环境卫生及水、电供应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等级低、路面窄、通行能力有限,公路沿线交通标识、旅游标识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要求。景区内部配套的停车泊位少、厕所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少;多数农家乐的餐饮住宿设施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服务标准不达标。同时,多数休闲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低,专业培训少,服务不规范,影响休闲渔业服务质量和发展。

(四)产品业态不够丰富,旅游商品开发品种少

从产业类型看,自发开展休闲渔业的地区,小打小闹,休闲渔业产值主要来自垂钓和生产经营,所提供的休闲产品内容有限、形式单一、经济附加值不高,档次低,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总体滞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品味游客的需求。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休闲垂钓和采集业及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观赏鱼产业、水族馆产业和水产品出口贸易业均未得到充分发展,钓具、钓饵、水族设备等产业拉动效应不强。同时,大多数休闲渔业景区景点旅游商品开发品种少、规模小,尚未形成多样化休闲渔业产品供给体系。休闲渔业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也仅仅停留在简单开发包装上,缺乏能吸引游客购买的品牌产品。

四、广西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产业形态,是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也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渔业增效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

休闲渔业跨越一二三产业,涉及渔业、农业、体育、文化、旅游、土地等领域,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借鉴一些省份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学习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休闲渔业相对发达省份的政策、办法,如《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渔业创建“水乡渔村”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等,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在“农业+旅游”方面理顺管理职能,做好景区或旅游点的设施设备配套工作,引导休闲渔业开展特色经营和多种经营,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及文化周边品种;学习一些省份的指导性规划,如《舟山市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南京市休闲渔业规划》等,充分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努力建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基地,推动本地“渔业+旅游”发展,提高休闲渔业产值和发展速度。

(二)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休闲渔业发展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际公识,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8万美元,居民休闲旅游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充分把握机遇,挖掘休闲渔业资源,坚持以渔业为基础,渔民为主体,渔村为场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休闲渔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知名休闲渔业品牌创建,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打造生产标准化、服务集约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集群,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改善基础配套设施

围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实施休闲渔业和渔村旅游发展提升工程。结合美丽渔村建设、渔村公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渔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国家重大工程,完善交通、物流、网络、水电、安全、卫生等基础设施,按照国家标准对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厕所进行配套建设、改造提升。全面改善住宿、停车场、交通指引、旅游导览、通讯、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让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点“进得去”“出得来”“活起来”。

(四)提升休闲产品层次,丰富产品业态

渔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围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应统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一是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后游客对健康旅游、绿色消费需求的新机遇,加快推进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二是重点提升渔家乐、休闲渔庄、特色民宿、渔村酒店、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多种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精细化运营,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型、都市观赏型、竞技体育型、观光体验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精品化现代休闲渔业;三是通过观赏鱼大赛、垂钓比赛、渔业饮食文化节、放鱼节、开渔节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不断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与渔业相关的观赏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四是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工企业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开发丰富的农旅休闲商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五)加大宣传营销,规范运营和服务管理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休闲渔业的宣传营销没有得到合理开发运用,有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财政等部门应共同牵头,整合资源,把休闲渔业与渔村旅游示范点整合包装,推出一批重点休闲渔业与渔村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影响力,全方位向国内外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休闲渔业,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不定期举办休闲渔业和渔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对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服务技能、相关规范和标准等专业培训,规范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旅游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视察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