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山珊
时琳琳
辽宁省沈阳市人,80 后,从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刘焕章教授学习琵琶,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琵琶专业。现为深圳琵琶学会理事,宝安国乐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琵琶评委。竺韵文化艺术中心创始人,在深从事琵琶教学10 余年,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
何为国乐?早在1939 年《林钟》上署名为“思鹤”者发表的《复兴国乐我见》中就有详细论述。曰:能表现现代中国人应有之时代精神、思想与情感者,便是中国国乐。
琵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从西域传入我国,在唐代时已经发展成熟,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敦煌壁画乐舞场面里也多次出现琵琶。我国由琵琶演凑的曲目众多,自古琵琶常作为领奏的乐器,雅俗共赏,承载着国人的时代精神、思想与情感,早已成为国乐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今,我们再一次迎来了民族文化复兴潮,中国情怀、中国自信开始彰显。一些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掀起“国乐”热。与此同时,国乐也渐渐重回大众视野。这些复兴的背后是一批人的默默耕耘与努力。在深圳,就有一位这样的国乐教育的先行者——时琳琳。
时琳琳出生于沈阳,小时候的时琳琳长得漂亮出众,爱唱歌跳舞,姥姥家在沈阳音乐学院旁边,一位长辈还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教授,从小耳濡目染,学习艺术的想法逐渐在她心里萌芽,小学时她主动对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妈妈参考亲戚的意见为时琳琳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琵琶,拜沈阳音乐学院刘焕章教授为师。自此时琳琳开启了琵琶艺术之路,一直跟随刘教授学琴,直至她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
见到时琳琳那天,她身穿一件深紫色刺绣民族长裙,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亭亭玉立,修长的手指随意弹拨几下琴弦,有如蝴蝶翩飞。与她谈话时,总会被她端庄的脸庞吸引。常年累月的弹奏练习,她的脸上有普通人少有的专注与沉静;从小开始的一次一次登台演出,又让她生出一种从容、大气与优雅;她还有一股北方女生特有的爽朗。
“很多朋友问我:一辈子从事音乐,你觉得你比别人多感悟到什么吗?我确实觉得我能感悟到很多,每当自己弹琴或者听到一首曲子时,会真的沉浸到曲子里面,与音乐对话,有时候不禁流下泪来,自己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比较好。”
“学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外表看着光鲜亮丽,实则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很难坚持下来。是父母的支持,老师的鼓励,及自己的兴趣让我坚持下来了,琵琶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琳琳初中、高中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的附属艺术学校,上午学习文化,下午进行专业训练。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长年累月的高强度练习,让她有扎实的功底及卓越的演奏水平。
2003年大学毕业后,老师告诉时琳琳,有一个到深圳学校做琵琶教学的工作机会,问她要不要试试。被深圳这座南方开放的城市所吸引,且大学时代时琳琳经常在少年宫代课,便毫不犹豫来了。当时深圳的国乐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小学缺少专业的国乐老师,一些优秀的学校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下午放学之后,便请科班出身的老师前来给学生上国乐课。从那时开始至今,时琳琳一直坚持进学校教孩子弹琵琶。这种形式如今已成学校的固定模式,称为四点半课堂或延时课堂。在这漫长的教学时光里,时琳琳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
“我开始做教学,就是想赚钱,在深圳赚很多钱回沈阳花。”时琳琳回忆自己毕业不久时的单纯心态,坦诚得可爱。在一次带学生参加央视节目的录制中,她结识了另一位带学生来参赛的韩晶晶老师,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创办了竺韵文化艺术中心。在她们的努力下,艺术中心稳步发展,从两人的小团队变成现在有上千学生的专业培训机构。在长久的教学中,时琳琳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态慢慢改变了,生出了更多的责任心及对学生的期待与牵挂,对艺术教育行业的热爱与日俱增。“艺术教育行业,是一个良心工程。”自己打小学琴的经历,时琳琳深知学艺道路上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学艺的本质是跟老师学习做人。现今艺术类培训行业并不成熟,门槛相对低,小作坊众多,竞争激烈,想遇到一个好老师并不容易。竺韵之所以能不断发展进步,首要原因就是,她们一直遵循专业化的道路。“我们一直保持与学校的合作,机构所有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本科以上学历,每年都会资质审查,而且竺韵的教学方法力求科学合理,针对不同阶段及诉求的孩子,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学习音乐除了基础练习外,还有另外一个需要磨练的能力——登台演出。“作为艺校的孩子,每学期都有一次专业考试,独自在十几位专业老师挑剔目光的注视下完成曲目的演奏。每学期还有小舞台,班里的同学们各司其职,撑起一场晚会。这是很历练人的,也是学艺术的人必须要跨过的坎。”“克服紧张是比较难突破的,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与老师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平等,但一到考级时,大多很紧张,手发抖,不敢看评委,甚至因评委的一句评价而哭泣。生活条件优越了,孩子们反而像温室里的花朵,抗挫折能力不强,我便鼓励他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考级,包括比赛,不要注重结果,而是应把这种经历当成锻炼的机会。”“我小时候特别怯场,平时练习得很好,临上场却开始惴惴不安。随着自己的历练及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学会了思考,会开导鼓励自己,慢慢沉淀下来,变得从容。每次上场,我会为自己加油,对自己说我很棒。”时琳琳艺术考试的琵琶曲目是《草原》《狼牙山五壮士》,她从高一开始练习,每天练八个小时以上,打磨了三四年,手指早已形成肌肉记忆。“虽然紧张,却能在考官面前较好地完成,考官也能看出我平时的努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学相长,时琳琳慢慢成熟,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变成一种责任,一种自我激励,一种理想追求,一种使命。她希望通过自己与同事的努力,做好国乐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人感受国乐的魅力,让国乐走出国门,在国际乐坛发声;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接受国乐的熏陶,弘扬传统文化。
对国乐的理解,时琳琳认为首先不能抛弃传统,“一些深奥的古曲可能小朋友还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活泼欢快的小儿歌,但我还是会教他们,让他们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精髓传承下去,包括传统的演奏技法,如推拉吟揉。”再就是,要创新,创作一些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曲目,让国乐被大众接受。所以为了让小孩子能更好地接受琵琶,她同时会教他们现代曲目,既要旋律好听,演奏技巧又尽量简单。为了让小孩子拿琴不那么吃力,她还专门找厂家定制了适合小朋友弹奏的小琵琶、小阮,作启蒙之用,有些甚至刷成可爱的粉红色,一出场就俘获了小女孩的芳心。“不期待每个小朋友能有很高的造诣,走专业的艺术道路。但至少让他们做到能弹一些简单的曲目,爱上琵琶。哪怕将来不从事艺术这条路,有一门兴趣爱好,也可以让生命多一份色彩与寄托。”
如今,国乐在深圳中小学校遍地开花;2018 年开始,深圳一些中学名校开始招收国乐特长生。随着近年来政策的支持及民众的推崇,国乐在深圳已越来越主流。“能做国乐普及推广工作,发展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很骄傲,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在国乐艺术道路上奔跑的追梦人时琳琳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