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王凤娟
“本届论坛以‘三十而立,开启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新篇章为主题,就是为了总结以往经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展望下一阶段媒体合作的崭新未来。”6月2日,2021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如是表示。
今年的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交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和2020年一样,中外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这场媒体盛会。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双方关系发展中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的举办具有更特殊的意义,也承载了各方更高的期待。
正如东盟副秘书长康富所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东盟和中国强劲的伙伴关系并未受到阻隔。当下,双方在新媒体领域面临更多合作机遇,加强媒体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三十而立”,正如人在30岁左右建立稳定的价值观,中国和东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成功和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證。
2020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国—东盟贸易合作逆势上涨,双边贸易额达到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底,包括中国与东盟在内的15个国家共同推动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自贸区宣告诞生,为后疫情时代的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与动能。
“过去30年,东盟—中国双方在多个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势头,特别是在贸易合作领域,东盟与中国互相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盛赞双方关系全面发展,“2020年以来,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影响了合作升级和全球贸易。尽管如此,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中国通过各种框架和机制,向东盟提供了很多援助,帮助东盟战胜疫情。”
中宣部副秘书长汤恒指出,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双方经贸合作逆市上扬,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共同推动签署RCEP,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东盟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巨大的合作潜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这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各国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是老中两国建交60周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而今年也是老中友好年,老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氛围。中国已成为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直接投资国,两国最大的合作共赢项目是老—中铁路项目,这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一旦竣工就会为两国和次区域的人员往来提供极大便利。”坎葆·恩塔万说。
汤恒表示,希望双方媒体继续助力政策对接,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倡导务实合作,积极传递信心、正能量;聚焦可持续发展,夯实友好合作民意基础,为中国—东盟进一步的发展合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6月2日,2021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
杜占元表示,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就在前天,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这为我们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进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讲好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命运与共的鲜活故事,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菲律宾总统新闻事务办公室部长助理阿赛纳认为,加强媒体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地区的和平、共同繁荣、稳定和发展。
“媒体行业为公众传播信息、分享新闻,在这个艰难时期,我们尽可能地运用技术来推进新常态,分享新倡议,开启新的合作模式,这将加强东盟和中国的双向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利益,加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赛纳说。
“双方媒体的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为维护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杜占元说。
“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可以畅通区域价值链,有利于我们发挥大市场优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认为,RCEP的签署为东亚、东南亚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两大利好及四大机遇,“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整个降低了RCEP区域制度性的贸易成本。”
新华社国际部总编室编委凌朔则讲述了一个他多年跟踪采访的民营企业故事。这家中国民营企业看好“一带一路”在理念和政策方面的引领,不断投入、克服障碍,帮助老挝大米打破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并且带动当地很多农户优化种植方法,实现了脱贫致富。RCEP有望明年生效,这将极大改变老挝的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这家企业也十分看好“一带一路”与RCEP叠加与互补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中外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
“作为亚太地区的一名媒体人,我们要做好亚太区域合作的记录者,积极挖掘和讲述区域合作当中的新故事,共同为亚太区域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国际周刊编辑室副主编暨佩娟说。
印尼《雅加达邮报》副主编陶菲克认为,应该从历史角度来理解和思考RCEP,RCEP并不会带来地缘政治紧张。“RCEP区域内从公元前1000多年就开始进行人员交流和货物交流,数千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个网络囊括了亚洲大陆绝大多数地区。区域经济全面伙伴关系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为世界各地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繁荣。今天也将会如此。”
作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唯一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推动双方信息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表示,希望双方媒体进一步讲好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故事,助力中国—东盟政策沟通和发展规划对接,进一步深化拓展媒体合作。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报道杂志社社长陈实介绍,2018年至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到第四届,成为中国和东盟10国新闻媒体界具有代表性的高端交流平台。同时,作为论坛活动的配套和延伸,“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活动也取得积极反响。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赋予传媒行业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也对传媒行业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媒体政策、新闻报道、内容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如何在新技术革命下创新发展?
陈德海认为,双方应紧跟新技术发展态势和民众需求,加强媒体交流,建立强效合作机制,积极面对新媒体,特别是移动传播个性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趋势,加强网络视频行业发展,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随着物联网、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和普及,媒体业态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技术‘三浪合流的时代,即采集技术、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合流;由此产生了强大的技术推力,带来了‘三力革命,即采集革命、传力革命、算力革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房汉廷认为,在此趋势下,未来媒体形态将会出现三大时代:全能媒体时代、智慧媒体时代、生态媒体时代。
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助理制片人庞恰曼表示,柬埔寨国家电视台正在做出转变,向媒体融合发展,许多电视频道都有自己的脸书账号和社交媒体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迅速分享新闻,与民众互动,迅速做出反饋。
分论坛“RCEP 框架下区域经贸合作新前景”和“新技术革命下媒体创新发展新趋势”。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报》主任张璐认为,无论传播方式怎样改变,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和高质量的传播手段,才能为传统媒体赢得更多的用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大局。
作为出席论坛的企业代表,快手海外公共事务组总监韩行介绍了快手在东南亚的短视频产品——SnackVideo,“希望通过技术持续地做出更多更有意思的东西,帮助东盟国家和中国用户架起友谊的桥梁。”
信息技术革命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菲律宾人民电视台记者内奥米介绍说,菲律宾社会媒体人员总量高达1600万,在新媒体平台上,他们的报道新形式层出不穷,由此也可以与受众便捷地相连接。但由此,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信息和假报道,现在就有很多关于疫情和疫苗的虚假消息。
泰国《经理人报》记者蓬皮帕坤也表示,媒体形态的变化使得网上阴谋论和各种各样的假新闻满天飞,有很多人想要传播混乱和引发混乱的信息。“我们必须考虑这样的状况所带来的后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新技术和社会媒体也适用这句话。”蓬皮帕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