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锋
汾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介休 032000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导致有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器官缺氧缺血,进而诱发代谢紊乱、器官功能受损等病理变化的一种综合征。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据相关数据统计,创伤所致死亡中1/3是由急性失血性休克引起,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重要[1]。除采取及时的治疗外,对患者实施合理全面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探讨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2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4.69±8.12岁)和研究组(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44.74±8.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接诊后护理人员立即完成采血、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诊断明确后遵医嘱行止血、补充血容量等相关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需行手术治疗者做好急诊手术准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急救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急救,患者取平卧位,下肢抬高30°,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鼻导管给氧40%~50%的氧浓度,6~8mL/min的氧流量,维持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窒息的发生,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行止血、抗休克、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等治疗,快速补液,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适当应用高渗盐水等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滴速,避免外渗,留置导尿,记录出入量,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变化,积极做好急诊术前准备。②加强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精神意识状态、尿量、尿比重、血压水平等进行密切监测,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好各种管道的观察和护理,防止管道滑脱、打折、堵塞的发生,加强患者的保暖护理,监测体温变化,输血时将库存血复温后输入,加强急诊科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严格床旁交接班,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③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环境清洁、无菌,做好患者的管道护理,防止逆行性感染的发生,对创伤部位进行彻底清创、换药,加强尿量监测,观察患者有无水肿、紫绀等出现,观察凝血、血常规等指标。④心理护理。由于严重出血、疼痛等因素导致多数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利于后续治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关心、鼓励患者,指导患者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对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影响,减少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存在的不利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休克明显好转为救治成功,反之则为失败。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弥散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1救治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救治成功率对比[n(%)]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休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后患者血容量短期内急剧下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并发DIC、ARDS、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除采取积极的治疗外,需对患者实施合理、全面的护理[2]。
急诊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急救护理、心理、并发症等干预,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为目的。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急救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急诊干预措施,急救护理为患者后续治疗争取最佳条件;加强基础护理加强了病情监测、管道护理、保温护理、安全防护等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