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敏,朱光斌,彭艳,魏佳,臧东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广州 510700)
膝关节外伤所致的损伤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主要的稳定构造。在生活中很容易造成交叉韧带的损伤,并且患者发生交叉韧带损伤,不治疗不可自愈,若延迟治疗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有致残的危险,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关键。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巨大。相较X 线及CT 检查,MRI 检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其具有高软组织分辨能力、无电离辐射断层成像实时动态呈现等特点,尤其在骨、关节创伤性的疾病影像学诊断方面应用较多。对此,本次研究取我院60 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接受CT 检查、MRI 检查,情况阐述如下。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2 月CT 检查、MRI 检查确诊60 例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纳人标准:(1)CT 检查、MRI 检查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者;(2)临床信息资料完整,无缺项漏项者;(3)仔细阅读本知情同意书并签订者。
排除标准:(1)身体其他部位损伤者;(2)之前进行影像学评估者;(3)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特殊人群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分60 例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对照组30 例中男占比16 例,女占比14 例;年龄分布23~40 岁,平均(32.12±0.15)岁;交通事故16例,高空坠落8 例,重物砸伤4 例,其余2 例;其中,并发关节炎17 例,并发肌肉萎缩13 例。观察组中男占比18 例,女占比12 例;年龄分布24~40 岁,平均(32.13±0.16)岁;交通事故13 例,高空坠落9 例,重物砸伤5 例,其余3 例;其中,并发关节炎16 例,并发肌肉萎缩14 例。两组性别、年龄致病原因及合并并发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CT 检查
对照组CT 检查采用Siemens Skyra 3.0T 磁共振仪对每个体位横断面扫描,将层厚设置在5 mm以内,而检查过程中的进床速度则需保持为8.70~8.75mm/rot。进行拆薄重建,获得拆薄重建图像,保证层厚在标准范围内,重组数据中层距维持0.620~0.625mm。
1.2.2 观察组MRI 检查
观察组应用MRI 实施检查,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仪,膝关节相控线圈。在矢状位图像上定位线向后下倾斜15~20°,应用SE 回波序列获取T1W1,重复时间(TR) 和回波时间(TE) 各为500~550ms、10~15ms,T2W1 以FSE 回波序列获取。
膝关节外伤后有方向上的交叉,分别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分别测量并记录二者数值,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数据重建,实现对膝关节交叉韧带三维模型的重建,然后分析数据。统计两组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对比。
采用SPSS22.3 软件处理数据。ACL、P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采用表示,以t 检验;诊断准确率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 <0.05 为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观察组A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CL 长度、角度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厚度测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A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对比(±s)
表1 两组A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对比(±s)
观察组P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对比(±s)
表2 两组PCL 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对比(±s)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膝关节损伤属于身体中最常受伤的部位,其主要因为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且在人体活动时承受挤压、牵拉、弯曲、旋转应力,因此容易出现骨折脱臼扭伤等情况,尤其是在体育课或者是体育活动中易出现损害事故。前交叉韧带受损主要在滑雪、冰球、足球等屈膝的运动中过度时外旋、伸直位内旋及胫骨后移等引起,急性损伤患者可出现肌肉损伤处疼痛剧烈、瘀血,甚至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积血等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或不舒服。相对来说,后交叉韧带损伤则不常见,这与后交叉韧带强度、功能解剖、损伤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联系。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跖屈时,疼痛加重,膝内侧出现皮下瘀斑,局部肿胀或疼痛,数天后出现瘀斑,挛缩、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等。因此,在发生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尽早诊断在后期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上,临床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人体检查和诊断,其中多采用X 线、CT、MRI 成象技术。X 线片、CT 检查在交叉韧带诊断过程中,不易从整体上呈现交叉韧带面貌及直接征象,只能从间接征象进行分析,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韧带的损伤。而关节腔造影是一种创伤性诊断,在诊断膝关节损伤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患者不易接受。MRI 技术,三维模型立体导航显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目标区域,清晰显示肌腱、韧带、软骨等结构,图像清晰及分辨率相对高一些,且存在多平面成像、无辐射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提供MRI 检查,呈现信号及形态改变,RI 序列以低信号为主要表现,韧带完全撕裂,MRI 检查T2WI 呈高信号,以韧带断裂和肿胀等为征象特点,伴有韧带断裂和肿胀,韧带走行歪曲。MRI 检查对韧带的损伤情况给予MRI 分级处理,对韧带损伤评估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诊疗方案修改完善提供支持。前交叉韧带损伤MRI 表现韧带连续性中断,韧带松弛、扭曲呈波浪状改变,韧带存在扭曲、移位、松弛等情况,局部表现为高信号。后交叉韧带韧带的连续性中断,韧带增粗,边缘不规则或呈波浪,冠状位扫描可见限局性骨质密度增高影或可见点状低信号影弥漫性高信号影,周围附着骨撕脱。
在此次研究中,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外伤后前交叉韧带长度、角度测量值明显较高,且厚度测量值明显较低(P <0.05),观察组后交叉韧带的长度、厚度及角度的测量值均明显较低(P <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P<0.05)。可见,MRI 用于交叉韧带诊断中,能够清晰地显示前后交叉韧带的细微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相较CT 检查,MRI 对膝关节外伤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更易呈现患者前后交叉韧带形态,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且诊断准确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