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

2021-08-14 02:08谭新宁吴文如来慧丽黄玉桦安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大学药材

谭新宁,吴文如,来慧丽,黄玉桦,安鑫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

谭新宁1,吴文如1,来慧丽2,黄玉桦1,安鑫1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的项目资助情况,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计算机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国自然标书分析系统、科学网、LetPub最新科学基金结果查询系统和梅斯(MedSci)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等网站,获取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采用Excel2016和BDP个人版在线数据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资助项目总数和总资助经费分析,资助项目总数为100项,总资助经费4 239万元,主要集中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从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分析,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整体趋势先升后降,但从2018年开始又呈现出新的上升趋势;从获资助依托单位分析,涉及依托单位共计40家,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较多分布于华东、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分布较少的情况,中医院校是获资助主体单位;从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分别以植物药和分子鉴定居多,资助热点集中在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辨状论质、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和快速鉴定居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国中药鉴定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资助量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均项目相对较弱,资助地域、单位不均衡,研究方向及内容呈学科聚集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资助项目;研究热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旨在支持基础研究,促进基础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科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2-3]。自设立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中医药基础研究、培育优秀中医药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4]。中药的真伪优劣不仅影响科研结果,对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也具有重大影响。中药鉴定学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研究不断创新,为中药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持,各种评价和技术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中医药的应用与发展。但相较于中医药学相关其他学科(如中药药理学[5]),中药鉴定学学科发展速度和深度稍有不足。为了解中药鉴定学学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对我国中药鉴定学学科(申请代码H2802)在2010-2019年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药鉴定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以供本领域相关研究及管理人员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http://www.nsfc.gov.cn/)、国自然标书分析系统(http://www.home-for-researchers.com/static/index. html#/funding)、科学网(http://fund.sciencenet.cn/)、LetPub最新科学基金结果查询系统(http://www. letpub.com.cn/index.php?page=grant#fundlisttable)和梅斯(MedSci)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https://www. medsci.cn/sci/nsfc.do)。年限设为2010-2019年,对5个网站数据库进行检索,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得准确的基金项目信息,检索时间2020年4月11日。提取资料信息包括:项目题目、项目关键词、项目负责人、项目年份、依托单位、项目资助额、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职称、项目编号、项目摘要。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并交叉核对,若有不同则由第三人裁定[6]。数据采用Excel2016和BDP个人版在线数据分析网站(https://me.bdp.cn/home.html)对数据进行分析作图。

2 结果

2.1 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情况

2.1.1 总体获资助项目量和经费

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申请代码H2802)获资助项目总数为100项。资助数量于2011年达到最高值(15项),其余年份均在15项以下,2010年最低(6项),2018年又呈现新的上升趋势(见图1)。近10年中药鉴定学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共计4 239万元,整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从2010年的153万元上升至2011年的637万元,2012-2017年逐渐下降至277万元。在2018年又呈现出新的上升趋势,资助经费达302万元,提示我国中药鉴定学学科可能迎来了新一轮发展。2011年是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的高峰期,其获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均于2011年达到最高值,提示该学科在2011年受到较多重视,可能受相关政策或研究热点影响(见图2)。

图1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项目数量年度分布

图2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项目经费年度分布

2.1.2 获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

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项目类别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常规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及应急管理项目。其中面上项目45项,青年基金32项,地区项目2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资助经费分别为面上项目2 635万元,青年基金671万元,地区项目915万元,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8万元,应急管理项目10万元。

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青年基金获资助数32项,列第2位,可以看出国家对中药鉴定学学科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研究人员跻身于中药鉴定学学科,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继续增添生命力。地区项目主要用于加强对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科学研究基础薄弱地区科技工作者的支持,除2017年外,中药鉴定学学科在2010-2019年均获得地区项目资助。在中药鉴定学学科,地区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西、贵州、甘肃、广西4个省份,江西中医药大学及贵州中医药大学为主要申请单位。但从总体来看,100项中仅1项为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在提高中国的科研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因此,建议NSFC大力支持国际合作研究,借助国际上优势单位的研究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以有效推进我国中药鉴定学基础研究的快速提升,持续扩大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2.1.3 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的获资助项目数反映该单位的基础研究水平,也反映出人才储备、团队建设和发展趋势。近10年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依托单位共涉及40家,其中获得3项及以上资助的单位10家。这10家单位共获得资助项目65项,经费合计2 814万元,分别占近10年中药鉴定研究方向资助项目总数及资助总经费的65.00%和66.38%,详见表1。成都中医药大学以14项获资助项目位居各依托单位之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居第二位(12项),南京中医药大学居第三位(8项)。其余获资助项目数较多的单位有江西中医药大学(7项)、贵州中医药大学(5项)、辽宁中医药大学(5项)、安徽中医药大学(4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4项)、甘肃中医药大学(3项)、中国药科大学(3项)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一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说明我国中药鉴定学科在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从事中药鉴定基础研究的科技队伍逐步壮大,部分科技人员通过研究积累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如贵州中医药大学何顺志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彭华胜教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啟南教授于2010-2019年期间均获得3项资助。

表1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项目数排名前10位依托单位

序号依托单位项目数经费/万元 1成都中医药大学14573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2548 3南京中医药大学8352 4江西中医药大学7288 5贵州中医药大学5237 6辽宁中医药大学5261 7安徽中医药大学4183 8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4141 9甘肃中医药大学3129 10中国药科大学3102

通过对获资助依托单位类型进行分析(见表2),可将其分为五类,分别为中医院校、西医院校、研究机构、医院和综合高校。其中,中医院校为获资助主体单位。同时可发现获资助的依托单位存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平衡:较多分布于华东、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分布较少。因此,NSFC应重视西北地区中药鉴定学发展状况,加大支持力度。

2.2 资助项目研究特点

2.2.1 研究内容

2.2.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植物药(如多基源植物、同属近缘种植物、道地药材、地方特色药、有毒植物等)、中成药、动物药及混合中草药等,关于植物药的研究最多,见表3。

2.2.1.2 研究方法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新理念、新技术的相互融合,中药鉴定学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8]。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研究方法可分为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分子鉴定和其他,其中以分子鉴定居多,详见表4。

表2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获资助依托单位情况

单位类型项目数单位名称(项目数) 中医院校55成都中医药大学(14)、南京中医药大学(8)、江西中医药大学(7)、贵州中医药大学(5)、辽宁中医药大学(5)、安徽中医药大学(4)、甘肃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西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2)、 山东中医药大学(1)、天津中医药大学(1)、湖南中医药大学(1) 研究机构2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1)、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1)、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1) 西医院校11中国药科大学(3)、首都医科大学(2)、中国医学科学院(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南方医科大学(1)、宁夏医科大学(1)、赣南医学院(1)、安徽医科大学(1) 综合高校 9中央民族大学(1)、中国海洋大学(1)、江苏大学(1)、兰州大学(1)、临沂大学(1)、山东大学(1)、河北师范大学(1)、北京大学(1)、大理大学(1) 医院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1)

表3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研究对象情况

类别内容(资助年份) 中药材 植物药鸡血藤(2019)、荆芥(2019、2014)、何首乌(2019)、枳实(2019、2013)、陈皮(2019)、海藻(2019)、半夏(2019、2011)、荆芥(2019)、贝母类(2019)、桑源中药(2019)、牛蒡子(2018、2017)、红芪(2018)、大黄(2018)、前胡(2018)、黄芪道地药材(2017、2015)、芡实(2017)、胡桃楸(2017)、沉香(2017、2014)、瓜馥木(2016)、蜘蛛抱蛋属植物(2016、2013)、川芎(2016)、滇龙胆(2016)、丹参(2016、2011)、大黄(2016)、重楼(2015)、淫羊藿属药用植物(2015、2012)、人参属药材(2015)、苦杏仁(2015)、红花道地药材(2015)、铁皮石斛(2015)、竹叶柴胡(2015)、肉苁蓉(2014)、广西产铁皮石斛(2014)、太子参(2014、2013)、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2014)、阳春砂(2014)、川贝母(2014)、江西道地药材栀子(2013)、甘肃地产药材红芪(2013)、黔产淫羊藿(2013)、甘肃道地药材纹党(2013)、泽泻(2013)、广西产拳卷地钱(2013)、滇重楼(2012)、黄芩道地药材(2012)、青蒿(2012)、江西道地药材枳壳(2012)、风毛菊属药用植物(2012)、青风藤(2012)、含马兜铃酸中药(2011)、三七(2011)、麻黄道地药材(2011)、五味子(2011)、翻白草(2011)、贯众类药材(2011)、赤芝(2011)、紫芝(2011) 动物药海马(2019、2015、2014)、冬虫夏草(2018、2015、2013)、鹿茸(2017、2014)、胶类(2017)、水蛭(2016)、海龙(2015)、角类(2012)、土鳖虫(2012)、燕窝(2011)、蟾酥(2011) 中成药半夏成药(2019)、龙胆泻肝丸(2018)、金嗓清音丸(2018)、紫雪散、大活络丸等10种散剂和丸剂(2017)、人参属中成药(2016)、 金龙胶囊(2015) 其他混合中草药(2016)

表4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研究方法情况

类型研究方法 性状鉴定电子鼻技术 显微鉴定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冰冻制片技术、显微切割术 理化鉴定代谢组学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质谱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质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原位检测技术 分子鉴定组学技术:叶绿体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技术 条形码技术:DNA宏条形码技术、超级条形码、DNA微型条形码技术、DNA条形码分析 测序技术:RNA-seq技术、二代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鉴定技术:特异性PCR扩增技术、位点特异性PCR技术 其他:单细胞分析技术、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技术、电化学基因鉴别传感器、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图位克隆技术、LAMP、蛋白质印迹法、TS2二级结构分析方法、G-四聚体核酸比色探针技术 其他植物脂质组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2.2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可通过关键词分析来呈现(见图3),共获得362个关键词,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DNA条形码”。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9]。因其不受样本的形态、部位、采收季节、形态等因素干扰[10],直接从基因水平提供鉴定依据,原药材、饮片、粉末乃至含有生药原型的中成药(丸剂、散剂等)均可应用[11]。可以克服传统鉴定方法的局限,现已被应用于多种中药材及药用植物的真伪鉴定,是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学上的创新,具有可重复性好、通用性强、鉴定准确快速等优势,展现了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其次是“品质评价”“鉴别”“鉴定”“中药材”等,说明在该领域中,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研究是研究热点,这与中药鉴定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12],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新技术与新方法在本领域中的实践与应用显得尤为突出与迫切。

图3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鉴定学学科立项项目关键词云图

2.2.3 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分析2010-2019年获得资助的100项课题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可分为7类:真伪鉴定、质量评价、中药材有效成分成因及品质形成机制研究、不同药用部位优劣评价、道地产区地理尺度研究、品种考证及其他。具体内容又以辨状论质、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和快速鉴定最多。

2.2.3.1 辨状论质

谢宗万教授[13]提出了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之精髓在于“辨状论质”的观点。“辨状”的内容包括辨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等;“论质”则有两方面的结论:一是药材的真伪,二是优劣评判,即有效性[14-15]。其研究思路是将性状特征与显微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效、基因表达相结合。①性状-化学成分,如地区项目“基于‘气’的江西道地药材枳壳人工智能鉴定机理研究”利用电子鼻系统模仿生物嗅觉功能客观、精确地研究枳壳的“气”,通过建立量化的各类枳壳“气”的质量标准和人工智能识别办法并采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手段研究枳壳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阐明枳壳“以气香浓者为佳”的科学内涵。②性状-基因,如面上项目“基于关联分析法对不同叶型半夏遗传多样性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将不同叶型半夏的药用活性成分与特异性EST-SSR标记相关联,从而明确4种叶型半夏内在基因的差异性和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4种叶型中以芍药叶型半夏的产量高、质量优良且安全、性状稳定。③显微-化学成分,如面上项目“中药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通过阐明显微特征与化学成分相关机制,建立一种基于显微特征常数测定的、新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及技术,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性强,实验成本低,近年来被应用到中成药的定量分析中。④性状-显微-化学成分,如面上项目“应用激光显微切割和液质联用技术进行中药组织化学研究”基于外形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应用激光显微切割器准确分离青风藤不同组织和细胞,并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青藤碱等生物碱成分主要分布在木质部,推断并证明中药青风藤直径较大者品质较佳,建立了青风藤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同样,面上项目“基于荆芥腺毛生物学特性的药材品质形成机理研究”依据次生代谢产物的组织特异性,通过分析荆芥不同生长时期腺毛的形态组织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关键酶表达的差异性,探索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揭示了荆芥腺毛分子生物学特性与药材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⑤性状-化学成分-药效,如地区项目“基于‘性状表征-物质基础-药效’关联的江西道地药材栀子质量评价研究”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等对栀子的形、色、气、味等主要性状进行定量描述,采用色谱技术对栀子各性状特征的内在化学成分进行评价,以利胆抗炎为药效指标,以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栀子“性状-化学成分-药效”的相关性,最终建立以栀子药材性状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的方法。

2.2.3.2 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质优效佳、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16]。目前,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方法大体可分为:①以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为核心技术用于解析“优形、优质”相关基因及其基因调控网络,如面上项目“黄芪道地药材‘金井玉栏’的科学内涵研究”,应用分光密度仪与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对根不同组织结构进行颜色、次生代谢产物测定,再用激光显微切割和转录组学技术,构建不同组织转录组文库,从组织结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层面阐明“金井玉栏”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基因表达”的外在表现与形成机制。又如面上项目“地理格局及生态驱动揭示肉苁蓉品质生态型机理”整合空间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居群空间遗传变异结构,发掘影响品质变异的分子地理标识,揭示关键驱动生态因子,为道地药材生态型变异及生态适应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新视角。②以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体内或体外功能验证为核心技术用于解析“优形、优质”相关基因及其基因调控网络,如地区项目“广西产拳卷地钱遗传差异与药材品质相关性的研究”分别从居群和个体的水平分析拳卷地钱的SSR分子标记与拳卷地钱有效成分含量及组成的关系,寻找与之相关的SSR分子标记。为今后拳卷地钱优质品种的鉴别、种质资源筛选、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表型组分析、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表型特征研究上的应用将助力于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深入解析。

2.2.3.3 快速鉴定

2010-2019年获得资助的100项课题中,快速鉴定类研究内容涉及的快速鉴定技术包括Ultrafast-VPCR技术、免疫层析技术、G-四聚体核酸比色探针技术、电子鼻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特异性PCR扩增技术等。如青年基金“基于LAMP和特异性PCR扩增技术沉香即时鉴定分子标志物谱的研究”,基于LAMP和特异性PCR扩增技术,研究以属、种为分类层级的质基因和核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筛选涵括26种沉香植物且特异性强、专一性高的种属分子标志物谱,并结合荧光显色实现对沉香即时可视化鉴定,以此作为沉香药材真伪快速鉴定和国际贸易海关执法的技术手段。针对重楼及其形态高度趋同而化学成分交叉重叠9种同属植物,面上项目“整合G-qudruplex核酸比色探针和化学表型分析的重楼混伪品遗传特征可视化检测与质量控制研究”引入G-qudruplex(G-四聚体)核酸比色探针技术,对非保守的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特异性比色探针,获取法定种的特征DNA片段的可视化识别信号,从而构建一个可靠、快捷、直观、成本合理的重楼真伪鉴别可视化基因检测体系;并基于重楼甾体皂苷的种间分布规律开展化学表型分析,优化其质控指标成分。该研究显著提升重楼真伪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技术水平,并为探索“同属近缘种”入药的中药品质评价共性问题提供借鉴。青年基金“基于沉香形成机理对‘奇楠’沉香真伪鉴定的方法学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木质部显微结构特征、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析技术,建立了“三步法”沉香鉴定技术体系,实现了对天然形成以及各种人为造假的沉香的快速、精准鉴别。

3 讨论

据中药鉴定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情况,中药鉴定学研究应关注以下问题:①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研究,如中药现场鉴定技术研究[17];②辨状论质的现代阐释,如中药质量标准评价研究[18-20];③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道地产区地理尺度研究,如道地药材的鉴定[21]、药材产地判定等;④中药材有效成分成因及品质形成机制研究、不同药用部位优劣评价,如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鉴定[22-23]、药材生长期分析[24]、药材储藏年限研究等[24];⑤多基源植物、同属近缘种植物、道地药材、地方特色药、有毒植物、中成药、动物药及混合中草药等的真伪鉴定、快速鉴定、质量评价、品种考证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金的稳定支持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和高质量产出,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我国正在大力加强中药研究、加速中药现代化,中药的准确鉴别在确保中药科研结果和中药质量可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领域的基础学科,其发展是其他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010-2019年,中药鉴定学学科虽然获批了一定数量的NSFC项目,但仍存在项目数和获资经费较少、国际合作研究少、资助地域和依托单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NSFC应加大对中药鉴定学学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重视西北地区中药鉴定学发展状况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促进中国内地各个省域均衡协调发展。同时,有必要增强行业领先高校、科研机构与相对薄弱地区单位互相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药鉴定学学科的科研人员而言,应该增强科研能力,关注具有战略和根本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基础和学科优势认真选题、积极申报。

[1] 王起,孙洪赞,曹河圻.1999-2019年法医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J].法医学杂志,2019,35(6):754-758.

[2] 马帅,周登博,王尉,等.200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蕉领域资助项目情况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6):22-26.

[3] 牟燕,许海云,王敏,等.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200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及研究趋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 24(9):17-26.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

[5] 韩岚,张纯刚,林朝展,等.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209-213.

[6] 朱正刚,尹雨晴,潘晓彦,等.2016-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98-102.

[7] LIU Y, GAO Z, WANG H, et al. Analysis of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during the years of 2014-2018[J]. Ann Transl Med,2019,7(12):267.

[8] 肖续,杨娜,蓝洋,等.我国昆虫学领域研究竞争态势分析——基于2009-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视角[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8(6):775-783.

[9] HEBERT P D, CYWINSKA A, BALL S L, et al.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s through DNA barcodes[J]. Proc Biol Sci,2003, 270(1512):313-321.

[10] XIONG C, SUN W, LI J, et al.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of see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DNA barcoding[J]. Front Pharmacol,2018,9:701.

[11] 黄璐琦,袁媛,袁庆军,等.中药分子鉴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663-3667.

[12] 刘学伟,赵培源,贺明,等.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神经与精神疾病领域资助项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40(6):740-745.

[13] 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药研究,1994,5(3):19.

[14] 秦雪梅,漆小梅,白云娥,等.不同商品规格三七药材的质量研究[J].中草药,1999,30(3):222-223.

[15] 肖小河,陈士林,黄璐琦,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19-523.

[16] 袁媛,黄璐琦.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2020,65(12):1093-1102.

[17] 胡晓宇,杨馨玥,姚金剑,等.中药现场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38(12):724-728.

[18] LIU X, JIANG W, SU M, et 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based on fingerprinting[J]. J Sep Sci,2020, 43(1):6-17.

[19] WU X, ZHANG H, FAN S, et al. Quality markers based on biological activity:a new strategy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Phytomedicine,2018,44:103-108.

[20] ZHANG T, BAI G, HAN Y, et al. The method of quality marker research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drug properties and effect characteristics[J]. Phytomedicine,2018,44:204-211.

[21] 赵凌云.中药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 2019,17(4):20-21.

[22] 李根,曹世杰,张继超,等.点击化学在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中草药,2019,50(4):984-991.

[23] WANG J, WU M Y, TAN J Q, et al. High content screening for drug discover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Chin Med,2019, 14:5.

[24] 马文凤,许浚,韩彦琪,等.仿生技术在中药五味辨识研究中的进展与实践[J].中草药,2018,49(5):993-1001.

Analysis on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view of Projects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2010 to 2019

TAN Xinning1, WU Wenru1, LAI Huili2, HUANG Yuhua1, AN Xin1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y analyzing the projects funded for this fiel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2010 to 2019.Related projects about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rom 2010 to 2019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s of NSFC, NSFC Analysis System, Science Net, LetPub Latest Science Fund Results Inquiry System, and MedSci Natural Science Fund Inquiry System. Excel 2016 and BDP personal edition online data analys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retrieval results.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and amount of projects funded, the total number of funded projects was 100, with a total funding of 42.39 millio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youth science fund projects, general projects and region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From the analysis of funded projects and funding, the overall trend of funded projects and funding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but it has shown a new upward trend since 2018.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unded supporting units, there were 40 supporting units involved, which were unbalanced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stly in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and less in Northwest China.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the main units receiving fund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content,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mostly botanical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mostly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The funding focus were on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techniques; the core issues to be solved were mostly in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eo-authentic and superior medicinal herbals,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With the support of NSFC,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basic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ut the amount of funding was still below the average projects of NSFC, and the funding regions and units were not balanc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ontent showed a trend of discipline aggreg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unded projects; research hotspots

R2-05

A

1005-5304(2021)08-0022-07

10.19879/j.cnki.1005-5304.20200609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GZY-KJS-2018-004);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572075)

吴文如,E-mail:wuwenru@gzucm.edu.cn

(收稿日期:2020-06-05)

(修回日期:2020-07-23;编辑:季巍巍)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大学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药材价格表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