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兰
“古进贤乡千年沧桑,热血铸就红色辉煌。青砖黑瓦古祠堂哟,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
“万亩杨梅瓜果飘香,花灯摇曳送来安康。‘生态画廊好风光哟,远方的人们把你向往……”
我的脑海里不断回响着这首自编的三洲“洲歌”。在我枕畔,夜夜弥漫着青荷与杨梅的气息,回响那轻唤乳名的浓重乡音,我仿佛看见那无边的稻谷和水光……
水 与 岸
“盈盈汀水向南流,铁铸艄公纸作舟。三百滩头风浪急,鹧鸪声里到潮州。”汀江源出龙门,聚纳山泉溪水,逶迤七百里,飞珠溅玉,汪碧涵翠,触礁石,腾细浪,急浪陡立,激流沸雪,远赴南海之滨,历来是闽粤水运交通枢纽。
然而,湍急的汀江似被秀丽的三洲小镇吸引,围着它绕了个月牙形的弯,水面开阔,波澜不惊,让过往旅人停下疲累的脚步小憩。据《长汀县志》记载:“未有汀州,先有三洲。”三洲原是一个古老的水运码头,从唐宋开始直到明清,三洲都是繁华的古驿站。有诗为证:“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船桅成排。”足见当年风采。
就在月亮湾畔,安息着平凡得像一滴水却又伟大得像一片海的三洲女儿——戴五嫂。
1929年红色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在三洲设立了“永红乡”,被喻为“中国红色第一乡”。戴五嫂怀着不可遏制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并很快崭露头角,担任永红乡的妇女代表。1936年1月,戴五嫂和游击队一起在南山、松毛岭一带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因队伍被冲散而不幸被捕。
戴五嫂被捕时已经53岁,是大部分农村妇女含饴弄孙的年纪,她却常年奔波在炮火连天、条件艰苦的前线,面容黧黑,两鬓斑白。被捕后,她以病弱之躯遭受几个小时的酷刑,被打得皮肉绽裂、鲜血淋漓,敌人除了听到她的斥骂声以外,一句口供也没得到!戴五嫂的尸体被反动民团用竹笪装着抛弃在丘坊的石子坝,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连她的房亲也不敢出面认领和安葬。
翻阅历史,我还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在滔滔汀江的岸边,小小的永红乡竟有近千名三洲子弟参加工农红军,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千名三洲子弟呵!戴马古、戴桂茂、戴云辉……这些健壮如牛的客家汉子,他们才放下锄头,长满老茧的双手还不太熟悉坚硬的枪管,厚厚的嘴唇还在紧张地重复着拉栓、开枪、甩手榴弹的步骤。
戴家宗祠前的晒谷坪上,我深情地凝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们都曾在白发父母前承欢,曾支撑稚子贫穷却安稳的梦,曾装饰妹子贫瘠又绮丽的青春。他们深知,这一去山高路又長,不知何时才能回返;他们深知,刀枪无眼,炮火无情,自家的希冀、欢笑连同活生生的肉体都可能永远地掩埋在焦土之下!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了,那两列衣衫褴褛却脚步坚定的队伍一直延伸到天边,把眼泪和着血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从此直面死亡,从此血满襟衫,从此只能魂牵梦绕这片生养他们的热土,直到大地在剧烈的阵痛中接纳了自家喷涌的热血!
那些青春的躯体一个接一个地消逝,尽管许多名字早已如水滴入海无迹可寻,但我确信,他们已经庄严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迈进!
山 与 果
这条连接长汀与三洲的快速通道,修建于四年前,车程仅需二十几分钟,堪比高速公路。犹记得20世纪80年代,只早晚各一班车,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后来改为水泥路,平坦,敞亮,却弯弯绕绕,尚需一个来小时,与今日相比,真是“当惊世界殊”!
这座褚红色的大人岭,曾经被砍伐一空成了“光头岭”,沟壑纵横,基层裸露。经过“斧头收起来、锄头扛起来”的长期治理,山地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85%,鸟兽昆虫种类繁多,林草丰茂,“火焰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满山”“花果山”。
这个名为“枣树洼”的小山坳,原先只随意种些水稻芋头,而今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流水脉脉,草木葳蕤,白鹭众鸟翔集,红莲白荷盛放,人们来采摘杨梅,来赏花休闲,小镇整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个古镇、十里河滩、百亩水塘、千亩田园、万亩果园”,这幅绮丽的“生态家园”图景,正徐徐展开。
三洲曾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水土流失历史最少在200年以上。今天,这片曾经“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土地上,生态林草丰茂,郁郁葱葱的万亩杨梅林场,绿色波涛连绵不断,从脚下向远处奔腾,覆盖了四周的山山岭岭。
一头连着田瘦人穷的过往,一头通向花团锦簇的明天,这中间,是一代又一代三洲人穿山越岭的漫长征途,也是一条步履坚定的前行之路。
如山一般屹立着的一代植树人中,最耀眼的当属“断臂铁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兰林金。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左眼和一只耳朵的听力,但他却成为乡亲们口中“没手了还可以在山上种树”的人,成为人生受挫者眼中重新找回希望、自立自强的模范。
2010年,长汀县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兰林金一口气承包了红旗岭的2270亩荒山,种起了油茶。每天清晨,天刚擦亮,山村里的一切都还静谧,坚信“求人不如求己”的他,已经早早地上山,一锹一铲地开垦——别人双手握锄,他要用臂弯夹住、胸脯顶着锄头,使劲往下压,压不动就用身体甩;别人卸肥时用肩膀扛,他卸肥时用脚踢……苦心人,终不负。兰林金跨过命运的坎坷,在红旗岭的荒山秃岭中,播种出满山新绿。
十余年里,三洲共种植杨梅12260亩,打响了“海西杨梅之乡”的品牌。与此同时,杨梅产业带动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发展,省内外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林果业、养殖业已经崛起,农民纯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被水利部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模范。
三洲乡民好似爱护自家的眼睛一般,在这片沃野上一笔一画描绣上槟榔芋、脐橙、格桑花,端的好一幅锦缎。现在的三洲,犹如一株花繁果盛的大树,清香袭人,顾盼生姿,生机勃勃。
家 与 梦
资料记载,当年乾隆微服南下巡游时经过三洲,得到村民的热情款待,对这里温良敦厚的民风大为赞赏,御笔亲书“古进贤乡”的牌匾,保存至今。
提到三洲,就必然提到镇内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也就必然绕不过其中最为著名的“聊自可娱”民居。
黑瓦,青砖,高高翘起的兽角飞檐,屋檐下雕刻着兰草。三落二进的院落,十多个房间,500多平方米,分正栋上厅与下厅、横屋以及后骑楼。跨过石条门槛,踏进青石板地面,便是正栋,分成上下厅。上厅的正面也和其他宗祠一样供奉着太公太婆的绣像。中间留有天井,种植着一排建兰,花开时别样馨香幽远。四角是一抱有余的厅柱,两边各有两个房间,门窗都是木结构,精雕细刻着兰草人物、凤舞牡丹、鳌鱼吐瑞等纹样,栩栩如生,显见功力不俗。“聊可自娱”的楼名出自最早的诗集《诗经》“聊可与娱”,客家先祖主张耕读传家,只有耕种、只有读书才可自娱可传世。
三洲小镇完整地保存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元代的城墙、明代的祠堂、清代的民居”,其中能列入文保单位的就有11处,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许多老屋的窗扇上,雕刻着繁复美丽的“宜交尽鸿儒、丰时无白丁”“居家惟勤俭,处世在读耕”等对联字样,这是先祖在老家深藏的秘密,这是需要后辈细细解读细细品味的梦想。
每年清明扫墓的时候,全国各地三洲宗亲包括海峡对岸的台湾乡亲都会回到老家祭祖,会聚一堂,畅叙宗谊,共同谋划三洲更为美丽的明天。其时,三洲宗祠里烟雾缭绕,鞭炮轰响,供品陈列,叩拜不断。同族的客家汉子早早收拾好供品香烛上山祭祖,身着布衫腰系围裙的女人们聚在宗祠里做米粿杀鸡宰鸭准备午餐。那浓浓的亲情哟,融化在香醇的米酒中,醉倒了整个宗祠。
只要一个身形清瘦的老人能回乡,乡民们定会让他领头进香。他叫戴念祖,我国资深科学史家和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埋头科学史研究50多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培養了许多学生,受其学术影响、启迪的师生不可胜数,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戴念祖老先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奉献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的“三洲骄子”。
还有三洲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戴芳文,这个面目黧黑的矮小汉子,在三洲的每一处沟坎田圳留下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他带领乡邻们打造闽西面积最大的生态农场,完成三洲湿地公园花海项目45亩、湿地公园4A级景区提升工程40亩征地,兴建月牙湾沙滩公园,不断助力旅游产业,三洲村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乡、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通过“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出力、贫困户唱戏”,实施杨梅种植、河田鸡养殖等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3年来,全村39户138人贫困户全部脱贫,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月影朦胧,花香袭人。三洲特有的酿豆腐、薄荷生炒鸭公子、烘豆腐干……丰富的菜肴鲜亮着乡村的色泽,我在杨梅酒的芬芳中一次次品啜古镇摇曳多姿的梦想,祖辈的坚忍希冀,父辈的执着无悔,再一次流进血脉,融入身躯。凝眸处,5000年流泻的时光浇铸在华夏的桂冠上,美丽富饶的大地更加自由、勃发,散发着充沛的生命元气。
责任编辑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