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忠
如今,民间文物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收藏界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文物艺术品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真伪鉴别、估值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乱象重生,已日益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具有权威鉴定能力的国有机构和专家禁止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各类鉴定机构良莠不齐,可信度不高。这又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民间收藏者苦于藏品的真伪找不到权威的鉴定,导致缺口很大;二是缺乏权威、可信度高的鉴定意见,让民间的文物艺术品无法获取市场公信力,导致银行、保险、典当、信托、证券等金融工具与文物艺术品领域无法对接,文物艺术品自带的经济价值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因此,市场亟须建立完善的文物鉴定、评估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不少人呼吁国有的权威鉴定机构应开放对民间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与估值服务。但这显然并不现实。另外,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和估值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不是开放几个机构就能够解决的。
民间文物艺术品收藏既然是市场行为,其鉴定、评估就自然需要遵循市场原则,应“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但同时也不能离开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需要“两手抓”。
首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完善鉴定、评估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机制,不直接参与市场上的文物鉴定、评估,但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规范、引导机制的形成,即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进入市场鉴定,评估人员和机构在市场中接受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优胜劣汰。
其次,建立专业的评估师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机制相对完善,评估师的评估标准更加严谨。国外艺术评估专家多具有策展人、大学教授或美术史学者的身份,常年进行艺术品研究,对艺术市场具有相当的把握。
在建立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鉴定公司就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
很多人會担忧:如果把鉴定与估值交由市场,鉴定公司出具真品鉴定证书都是按照藏品的估价收取一定比例的鉴定费用,必然涉及公司的利益。如果这些公司完全从盈利的角度做鉴定,会否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
其实,只要监管到位,把鉴定与估值服务交由市场,反而能带来竞争,通过引入竞争带来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
因此,文物鉴定、估值市场化需要“两手抓”,既离不开国家相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同时也需要市场的力量,通过竞争形成完善的准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国内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