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

2021-08-13 10:02张小红
心理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安全感婴儿陪伴

张小红

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妈妈这样的咨询,她说:“老师你好,我的女儿现在五岁半,分离焦虑还是很严重,假期早上无论有没有睡醒,我一起,她就醒了,也要跟着起来;我有事要出去,她就要哭,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和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大关系,安全感的建立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许多家长不禁要问: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安全感不足的表现有哪些?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我以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就“安全感”的话题提出如下观点:

6个月之前: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记得我女儿刚出生的时候,身边的长辈们就开始教导:晚上宝宝哭可千万不要一哭就抱,就让他哭一会,要不然以后晚上就会一直要整夜抱着睡了。无论你之前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建议,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记住一句话,那就是: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6个月之前,宝宝啼哭通常都是生理需要,是真实的信号。比如饿了、冷了、热了、尿不湿要换了等等。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还没有能力通过假装哭来控制父母,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行为和后果”这样的逻辑关系的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对宝宝的啼哭做出及时的反应,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宝宝不舒服了。婴儿也是这样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妈妈的安全依恋,进而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爸爸妈妈们要及时对宝宝的啼哭做出反应,不要担心宠坏他。记住,置之不理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6个月至2岁期间:用对方法建立安全依恋

一位妈妈说:“我女儿1岁3个月,最近特别黏我。我上洗手间、洗澡、做饭,她都要缠着我不放,要我“抱抱”。即使玩玩具玩得正高兴,一旦发现我要离开,她就会追上来。我几乎什么事也不能做。孩子所有的这些需求都应该满足吗?”

在婴幼儿期间,依恋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6个月到两岁期间,这个阶段叫“依恋明确期”,是大部分宝宝体验分离焦虑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宝宝特别黏妈妈,当妈妈离开的时候,宝宝会撕心裂肺地哭喊,这都是正常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尽最大的耐心去陪伴和理解他们,帮助孩子在这一阶段建立好安全依恋关系。

解决“黏人”的方式是主动陪伴

如果我们能为宝宝安排各种有趣的游戏,并陪伴他一起体验游戏的乐趣,他就不会觉得很无聊,不会总是寻求妈妈的拥抱或者通过哭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值得提醒的是,有些妈妈特别害怕宝宝不独立,所以她们总是想让宝宝自己独立去玩耍。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黏人,伤害他们安全依恋的建立,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因为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把他推开,这个信息会让他误解为妈妈不爱他,从而更加想要“黏”住父母。

创造一个安全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尽情地去探索

宝宝6个月之后,活动能力越来越强,探索欲也越来越强。很多家庭会因为担心宝宝的安全而限制宝宝的活动,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消极情绪,从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请给宝宝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

父母情绪的稳定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特别是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因为孩子分离焦虑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因此妈妈的情绪稳定,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

2岁以后:拒绝过度保护和代办

几年前,我在做蒙氏老师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分离焦虑持续了一个学期,也就是哭了整整5个月,每次和妈妈分开的时候,都一直喊着“妈妈抱妈妈抱”。妈妈是全职带他,照理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可孩子的安全感严重不足。后来深入了解了家庭情况,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就是:过度的保护和代办。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这本书中写道: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所以独立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尤其是3岁之后,孩子将要进入集体生活,比如上幼儿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去相信自己可以度过他所要面对的困难。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任何孩子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可以自己做的都让他充分动手尝试,因为每一个尝试的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份自信,一份安全感,相信“我可以!”

3岁起:巧用“安慰物”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总是想要和“安慰物”在一起。曾经有个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孩子3岁了,晚上睡觉必须捏着奶奶的耳朵睡,这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导致的怪癖?”

其实,这谈不上是怪癖,很多孩子都有类似行为。有的孩子习惯拿着旧玩具或者小被子睡觉或者随身携带,不管这件东西有多脏,他都不嫌弃;有的孩子会把有妈妈气味的东西当作安慰物,比如一截睡衣的袖子,睡觉的时候必须拿著,还要放在枕边闻着才安心。

把某一个东西当成重要的依恋物,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作“过渡性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孩子的父母,或孩子自己选择的能给他安全感的人。“过渡性重要他人”则不是指人,它通常是软软的、毛毛的、温暖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妈妈的衣服、旧毛巾和毯子等。它常常能够替代重要他人让孩子获得温暖和安全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物。所以孩子的这些举动,实际上是获得安全感的过程。3岁前我们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对“安慰物”的需求,巧用“安慰物”帮助孩子度过断奶、分床、分房等重要时期。

婴幼儿早期安全感的建立与培养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在孩子6岁前,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我想这将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安全感婴儿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喂养硬指标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
给婴儿制作补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