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北疆 梦圆小康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实

2021-08-13 01:28:34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内蒙古攻坚

文 | 实践全媒体记者 王 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是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神州欢庆,北疆欢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不负使命、拼搏奋进,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同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全面小康梦的内蒙古,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康、社会和谐……全区2500万各族人民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党的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拼搏进取,把全面小康的里程碑树立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提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的减贫历程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

“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

党中央的要求清晰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更加响亮,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消灭贫困决战令果断而坚定!

闻令而动、遵令而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党委、政府的工作主线紧抓不放,以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更切实的效果,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党。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层层压实政治责任,出台重要部署和政策措施,建立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作体系,健全扶贫工作保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上下同心,合力攻坚。自治区现职省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泛开展联系贫困旗县工作。36位省级领导“一对一”联系贫困旗县,推动基层脱贫攻坚,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牙克石市乌尔其汉镇,群山环抱,绿水蜿蜒流淌,蓝瓦红墙的住房点缀在绿海之中,美不胜收。武飞虎/摄

建立健全扶贫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任组长,自治区主席任第一副组长,纪委监委、党委宣传部等有关省级领导任副组长,4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成立18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工作组组长,推进本行业本领域脱贫攻坚工作。

有效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引领带动各级各部门把扶贫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扶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治区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向57个贫困旗县分别派驻由1名厅级干部带队的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常驻贫困旗县督导脱贫攻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向3681个贫困嘎查村和5008个非贫困嘎查村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从自治区、盟市、旗县和乡镇累计选派8万余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到嘎查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县、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全力以赴帮助贫困群众过上美好新生活。

全区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做好上下衔接、指导基层、内部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推动自治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内蒙古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科学指引。”在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坚定地指出。

坚持人民至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获全胜不收兵。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把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绘就在北疆大地上。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诺尔镇北菜园村,村民在大棚内收割蔬菜。孟和朝鲁/摄

2017年 10月 18日,党 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坚定,党中央对人民深情牵挂、一诺千金。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排除万难坚决夺取胜利,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据统计,内蒙古共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家级贫困旗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26个。2013年,全区共有贫困人口157万、贫困发生率为11.7%。其中更有很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上下齐心、全民合力,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内蒙古大地打响。

这场脱贫攻坚战实施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从茫茫林海到广袤草原,从沃野良田到戈壁沙滩,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拔穷根、挪穷窝,改穷业、摘穷帽,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迅速落地、一个个扶贫产业蓬勃兴起,一个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一个个贫困地区面貌一新。

一张闪亮的成绩单,展示了我区脱贫攻坚取得的辉煌战绩:内蒙古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这三大攻坚战,场场都是硬仗,都必须打好打赢。在内蒙古战场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两场战役也在科学有效地进行。

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内蒙古高度重视、态度坚决:全面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聚焦“硬任务”、敢啃“硬骨头”,内蒙古党委、政府强化决策部署,制定专项方案,把主动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把做好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彻底摸清债务底数,从严从实规范举债行为,依法依规加强项目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密切关注房地产、养老保险基金、国有企业债务等方面的风险,用防范化解风险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

污染防治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步履坚实、从未停歇。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实施大气、水、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

多措并举、分类实施污染治理措施,强化工业、燃煤、机动车等重点污染源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一湖两海”治理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处置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建设,以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实际行动,把祖国北疆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坚固。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内蒙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1%,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44%,荒漠化沙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湖两海”生态环境经过治理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8%,城市环境品质显著提升,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内蒙古正在北疆大地上呈现。

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福祉,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内蒙古党委、政府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深切的为民情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攻克了一个个堡垒,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2021·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开幕。图为民间艺人在开幕式上表演安塞腰鼓。王 正/摄

赓续伟大精神,一棒接着一棒跑、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

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脱贫攻坚精神令人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兴安盟科右前旗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打造绿色奶源基地。孟和朝鲁/摄

每一次抵达都是为了重新出发,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站在新起点上,内蒙古肩负使命再出发。全区上下将继续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奋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

在接续奋斗的征程上,内蒙古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为了群众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决不能松劲歇脚。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不易,如何守好脱贫攻坚战果同样是内蒙古面临的难题。

破解难题,内蒙古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旗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扎实。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就成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时间铭刻梦想足迹,精神永照奋斗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新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内蒙古攻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