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陈 哲,费汝倩,廖伟锋,龚志成,**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csuliying@csu.edu.cn;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招标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3 湖南省雅医医务社会工作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友服务中心/医务社工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历史经验证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过来也会促使公共卫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增强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和治理过程中的专业优势和专业影响。因此,社会工作作为深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公共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动,不断凸显出在应对公共健康危机事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承担的专业责任。同时,学界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介入危机事件的应用研究,如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时序,在疫情暴发期、康复期、稳定期的不同时期介入,降低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重建社会成员的均衡状态[2];研究多部门合作模式的社会工作介入,为探究社会工作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应对策略,通过社会工作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营利组织和卫生机构的密切合作,有效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广泛需求并及时制止事件可能带来的重创[3];研究社会工作者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通过政策宣传、预防组织、健康教育、疫情监控、科普宣传、困难救助、心理康复、生活调适等方面的服务,解决疫情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4]。2020年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知》,明确了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和治理既是多部门多学科紧密协作的产物,也是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经验,其具体实务经验和方法对本次疫情防控极具参考价值。从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做法来看,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理体系和充足的人员配备、物力支持、财政保障,是疫情防控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汲取以往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本文根据此次疫情发展的特点,了解和把握疫情防控中面临的问题及需求,探析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疫情防控的必要性和策略,为政府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系统参与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0年2月3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5]基于此次疫情暴发的突然性、传播的广泛性、流行的快速性给现有的社会预防体系带来了各种严重的挑战,在疫情不同阶段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群体性心理恐慌,甚至会带来社会正常秩序失衡,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和危机。
疫情初期由于社会各层面着重强调防控等级和隔离措施而未能有效对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使该群体处于长期压抑的恐惧、悲痛、抑郁、担心、焦虑甚至绝望的不安情绪中,形成极端不良的应急处理机制,轻信各类未经证实的新冠肺炎疫情消息[6]。医疗机构因疫情不确定因素,在具体收治流程、疾病诊断方案、治疗费用标准等方面未及时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和风险防控报告机制建设,曾出现应急预案不充分、协调联动不足、防治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卫生预防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联系时效性不强以及协作度不高,传染病预防与诊断治疗长期分割进行无法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缺乏及时高效防控能力。
疫情传播中期,社会成员因疫情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产生恐慌焦虑的情绪直接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出现暴躁的表现行为模式。确诊患者的家庭成员会因患者的隔离治疗进展情况过度担心,还要承担可能来自社会的排斥和孤立的压力,同时面对新冠患者“污名化”、家庭成员隔离等重大变化的社会情境和家庭情境时,往往容易引发个体的负面情绪[7]。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因民众对疫情的恐慌致使各级医院发热门诊人群聚集,以及感染病房数量不够而增加发热门诊感染风险。同时,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量的急速上升,留观隔离病房和感染病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是各级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为防止交叉感染降低传播风险,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通病房临时被改造成隔离病房,普通病房数量被进一步压缩。随着疫情防控的持续,全国各地医院也面临检查检验设备、应急药品等救援物资和一次性手术衣、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等防护隔离物资紧缺的情况;同时,各地社区也缺乏如医疗救护车辆、隔离防护设施等基本的医疗救护资源,从而使一线救援防控实施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打乱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场域,使社区生态系统处于陌生场域中,社区群众难以充分利用社区原本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有效的社会组织网络以解决疫情产生的社会问题。如因疫情影响无法就业的劳动者、防控措施下不能进城务工解决生计需求的农民工、康复患者愈后应激症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问题、因新冠失独丧亲的家庭成员危机调适问题等。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行动者无法寻找到恰当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技巧,以往的参照场域变得陌生化,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人角色的调适,对进一步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理性的思考从而轻易选择某种行为作为参照,引发危险的从众行为。疫情后期,社会生活环境虽已逐渐平稳恢复正常,但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关的立法和决策还有待更进一步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多元化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满足各类社会困难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疫情后较长时间内,风险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流程不完善以及社会成员心理重建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因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就不只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社会工作的宗旨就是跨领域积极协助社会成员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相互协调联动,完善各部门与各组织之间的补位协同机制,充分链接资源和社会组织网络提高其自助能力,创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条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当然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各专业之间的隔阂,从而有效地推动疫情防控进程。
疫情暴发初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处理方面,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大多数公众对此次疫情如何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消毒、防护等基本技能知识还处于空白阶段,也会存在对现有防控政策误解的情况,且越是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地区以及年龄较大的老年群体教育宣传工作的缺位越是严重[8]。社会成员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应对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预防宣传教育不到位就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对此次疫情的防范意识低下[9]。而就社会工作来说,医务社会工作者就是把宣传健康教育、贯彻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当作日常事务的专业人士。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协调和防护网络建设,科普居家防护和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强化疫情防控的宣传效果,增强社会群体对疫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的疫情防护水平。
疫情传播中期,疫情防控的过程就是预防、控制的过程,也是持续性地应急信息传递和应急信息处理的过程。因此,基层应急小组和一线抗疫人员要及时将疫情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向上级反映,并对疫情防控采取有效及时的管控措施。医务社会工作者由于常年深入基层群众,对基层的真实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如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成员的真实感染情况和密切人群接触史,如感染人数、严重程度、接触人群、医疗状况等,准确无误地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汇报,并配合一线抗疫人员作好调查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遵照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在负责区域内进行疫情防控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普及,让社会成员及时了解疫情防控发展的真实动态并充分读懂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进展。通过重点把握相关政策文件(具体见表1),根据不同人群特点作出政策定位、就医指南、心理疏导、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较为详尽的政策解释工作,易于相关人群接受并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同时,尽量减少疫情后期防控措施进展中障碍以及交叉感染的风险,让信息均衡充分地流通,才能真正深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进一步控制疫情的蔓延。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一览表(截至2020年6月30日)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加突出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除了要继续协助各部门高效完成上述各项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反复以外,还要根据疫情后期特征进入善后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层面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理念协助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解决疫情带来的心理、情绪、家庭和社会等问题,排除就医过程中的障碍,增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同时根据患者的院后康复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和问题解决,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层面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社区成员与医务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者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社会的人文关怀氛围,主动承担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链接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康复师、护理师等其他专业人士及机构为社区提供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培训,提升社区成员对疫情的整体认知水平,推动健全疫情防控体系。
社会工作者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与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科学高效的专业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同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疫情防控效能。医务社会工作者分别从个案层面以优势视角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多种理论视角为基础,协助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个案管理师、志愿服务者等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为目标人群提供出院安排计划、社会心理需求评估、链接社区支持系统等个案服务;从社区层面以生态系统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大数据中心、社区卫生机构、街道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组建疫情预防体系,强化预警监控责任、及时了解社区疫情动态并实时上报、组织社区公共防疫活动等多种社区服务;从社会层面以社会重建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等理论视角,广泛链接高校专业人才资源、调配营利组织资金支持、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等直接或间接介入全面疫情防控,创新性的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表
2020年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普通人群以及特定人群等提供较为详尽的防护指南。科学的防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管理的专业方法为各类群体成员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及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抗击疫情的重要因素。如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及高风险性而承担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这一特殊时期通过链接心理咨询师、心理服务志愿者、医生等专业和非专业人员,组建“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志愿服务者”线上服务团队,以线上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各类社会成员有效缓解和抵御因疫情而产生的心理创伤,提供心理层面的治疗和抚慰,并引导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培养新的习惯来适应疫情。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组织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通过远程视频为化疗后在家护理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患者宣教工作,为病情恢复打造积极稳定的社会心态。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小组工作模式,将新冠患者组织起来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建立共同交流互助平台,根据疫情的高传播性转战线上为小组成员提供在线支持,线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疫情应对处理方法和技巧使个案改变其原来的习惯,更好地构建个体新的应对行为。医务社会工作者根据新冠患者的特殊心理需求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和活动内容,激发成员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唤起成员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线上社会工作者入驻病友微信群,通过了解病友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治疗需求,持续协助病友跟进困难解决情况以及反馈成效,更好地为病友解决有关心理、家庭、经济等生活问题,不仅提高了病友自我管理和互助能力,也减轻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更有利于疫情的防控。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社会层面,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动员者、倡导者、志愿者、支持者的角色。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就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充分保障健康人群零感染,潜伏期人群严格隔离,患病人群得到及时治疗[10]。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医务人员与患者线上线下及时有效沟通、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无缝对接的服务模式,为就诊患者提供贯穿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式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地方报纸等媒体呼吁倡导社会成员积极主动配合防疫工作,提高调拨捐赠物资效率,提升关键医疗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效能,向社会各界链接资源为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需求和保障,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
医院和社区是受疫情影响的最基层单位,因此社区防控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环节。2020年1月27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加强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强调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各类社会活动管理,减少社区人员的聚集。同时,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等单位指导编写了《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第一版)》。对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行动作了详尽指导,并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参与社区防控,发挥专业优势。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场所主要是在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内容多为健康宣教、咨询服务、心理辅导、生命关怀等与患者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介入。由于此次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医务社会工作者将肩负更多社会职责,深入社区疫情防控,协助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基层防疫人员利用专业社区工作方法开展健康宣教、疫情筛查、家庭照护等工作,并整合社区的有利资源网络帮助社会成员适应新的场域。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线上面向一线社区工作者及防疫人员,分享健康状况筛查方法、特殊人群家庭照护注意事项、传染病科学防护措施等专业知识,利用“线上分享+线下走访”模式协助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成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加入防疫工作。除此之外,医务社会工作者还要积极配合社区建设心理服务平台,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为因新冠疫情造成心理社会问题的社区成员提供线上陪伴、心理支持、情绪辅导、危机干预等,在线完善其社会支持网络,营造亲善友爱的社区氛围[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部分社会成员对疫情的病源实质、传播潜力、危害程度、传染途径知之不多,更是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和自我隔离的科学知识。同时立足基层社区的基础上,建立具体到城市社区每栋单元楼或者是农村各级社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体系,协调组织社区内的线上常规性公众防疫活动。此次疫情期间,全国的社会工作者都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如电话支持社区的“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动员上海社工加入“战疫情-上海社工服务团”支持社区居委会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江苏社工迎难而上组建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战“疫”突击队,深入社区防控体系聚焦居民需求提供专业服务[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一项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包括社会工作等社会多部门和组织共同合作和支持。以积极解决社会问题和需求为己任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动地加入疫情防控一线,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使社区成员免于健康危险处境,准确评估目标人群的需求并及时获得社会防控体系的服务。同时,实施多部门联动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是发挥社会工作的推动作用和专业优势的最佳保障。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运用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应对此次疫情防控,更能有效地满足社会成员的服务需要,制止和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危害程度,充分体现社会工作服务为民的优越性。